“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
河北地处京畿福地,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在这片燕赵热土,既有驴肉火烧、香河肉饼等让外地人垂涎的名吃,也有很多只在当地能吃到的美食。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比较有代表性的6种小吃,河北人百吃不厌,出了河北却很难吃到!

牛肉板面是河北的美食名片,却因源于安徽,通常被称之为“安徽牛肉板面”,在石家庄还会被简称为“石特安”。2024年,石家庄推广宣传“石家庄牛肉板面”这一品牌,引起广泛热议。
河北的牛肉板面与安徽太和羊肉板面同根同源,有相同也有很多不同。面条都是用小麦粉、食盐、碱面制成的面棒,再擀平,抻拉摔打而成,而牛肉板面的臊子是用牛肉、辣椒以及多种香料熬制而成。一碗合格的牛肉板面,有红的辣椒、黄的面条、绿的青菜,汤头醇厚油润,吃起来香辣过瘾,越吃越香,河北人隔三岔五就要吃上一次,在外地却很少见到。

羊肠汤是沧州的风味名吃,最早起源于沧县兴济镇,后来风靡整个沧州,在市区和辖县的大街小巷,时常能看到羊肠汤的摊位,排队吃羊肠子的人络绎不绝,吃上一碗不仅能驱寒保暖,还能提神醒酒。
羊肠汤的做法与羊杂汤大有不同,羊肠子要反复处理干净,这是汤不膻的关键,再与羊血块炖到一块,不用放羊杂、羊肉。做好的羊肠汤,汤头清澈,红白相间,先品原汤,方知水平高低,再加入辣椒面、香菜等,口感更加丰富。

懒豆腐是唐山地区的旧时乡间美食,老一辈人再熟悉不过,如今在很多特色菜馆,特别是农家乐,经常可以看到,但在外地却难觅其踪影,想吃都找不到。
懒豆腐分为生懒豆腐和熟懒豆腐两种做法,生懒豆腐是用黄豆浸泡好,加水磨成豆浆,再放入锅中,加入干黄菜、油、食盐等熬制浓稠,熟懒豆腐是先把黄豆、花生炒熟,再磨浆熬煮,风味各有不同,配上辣椒油,吃起来豆香浓郁,细腻爽滑。

正定崩肝是石家庄正定县的传统名菜,其制作技艺还入选市级非遗,是很多外地游客到正定必打卡美食,备受当地人青睐,但在全国独一份,出了石家庄就很难吃到。
正定崩肝的做法非常复杂,多以黄牛肝或猪肝为主料,先把新鲜牛肝处理干净,再用白水煮制八九成熟,捞出晾凉后,切成1-2毫米均匀细丝,再下锅煸干水分,最后放入高汤、生抽、鸡精等浸泡入味。做好的崩肝,色泽酱红,自然卷曲,口感筋道,越嚼越香。

广府是一座有着2600年历史的水上古城,这里盛产鱼虾,当地人用其加工成酥鱼,形态美观,肉嫩刺烂,老少皆可轻松驾驭,深受大众喜爱,是河北南部很多饭店都是常备菜,但在外地却并不多见。
广府酥鱼的制作工艺尤为特殊,选用个头均匀、新鲜优质的河鱼为主料,处理干净,用磁州窑黑砂锅为容器,铺上葱姜,再铺上鱼,放入多种香料,压上重物,倒入足量开水,小火慢炖七八个小时而成。

大锅菜是河北人的乡愁,在河北各市县广泛流行,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红白喜事、重大节日时,大锅菜更是必不可少。但出了河北,也只有河南、山西部分地区可以吃到,在其他地方几乎没有。
大锅菜的制作并不严格,一村一个味道,一户一个味道,通常以白菜、粉条、豆腐、五花肉、海带等为主料,先起锅烧油,放入葱姜蒜、辣椒、八角、甜面酱炒香,放入五花肉炒出油脂,再放豆腐、白菜,然后倒入开水,放入粉条、海带,小火炖制一个小时,时间越久越美味,各种食材味道融为一体,再配上热馒头,就更美了!
声明:本账号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许可,严禁任何个人和媒体抄袭、搬运、洗稿,一经发现,必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