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至今不过时

清浩谈军事 2024-09-14 02:55:09

一提起“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当年的四野老战士各个津津乐道。这是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前后,时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的林彪在总结作战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几条战术原则。

1947年5月13日,夏季攻势开始。图为东北民主联军北满部队围攻怀德。

“一点两面”:进攻时只攻一点,包围两面(敞开两面甚至三面)。集中兵力于主要攻击点,突击敌人,同时以部分兵力从另一面或多面钳制并协同歼灭敌人;在主攻点上要“采取狭窄的战斗正面和纵深的战斗配备”,使主攻点的部队像尖刀和钻头一样,突破敌人的防线并向纵深推进发展。

“三三制”:一个班内划分三、四个小组,每组三至四人,副班长为当然小组长,另选政治较好、战斗勇敢又有经验的战士当组长。战斗时,以班长为核心,根据敌情、地形,散开距离,间隔作战,相距以听到班长口令指挥为准。既能有效的发挥战斗力,又避免拥在一堆,造成较大伤亡。

“四快一慢”:“四快”是指向敌前进要快,抓住敌人后进行准备工作要快,突破后扩张战果要快,敌人溃退后追击要快;“一慢”是指总攻发动时机要慢。中心是一个“慢”字。慢的时间要用以侦察地形、敌情、布置兵力、火力,进行政治鼓动工作,休息。

“四快一慢”与“一点两面”“三三制”战术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四快一慢”,所谓的“一点两面”“三三制”都是空话,“四快一慢”是实现“一点两面”“三三制”的根本关键。一点两面要和三三制结合起来,一点要求兵力集中,而集中就容易造成伤亡,就是一个矛盾,采用三三制,就解决了队形的问题。所以一点两面三三制并提。

别小看了这几组词,“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这三条,再加上后来提出的“四组一队”(以连为单位,设“四组”——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合起来为“一队”——突击队)、“三猛战术”(在进攻战斗中要“猛打”、“猛冲”、“猛追”,不让敌人有喘息时间,一举把敌人打垮)和“三种情况三种打法”(根据敌人三种不同情况:防御、退却、要退而不退,采取三种不同的攻击方法:不打莽撞仗,要打莽撞仗,半打莽撞仗)等三条战斗原则,一共是六条战斗原则,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东北野战军基本战术方法,易懂好记,便于推广,对于提高部队的战斗素质,提高部队的野战和攻坚能力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四野老战士讲,这些战术原则,在当时东北部队,别说师团干部,就是连排干部,甚至许多班长、老兵、骨干,当时都懂、会用。这是打胜仗的原则。林彪这人话语金贵,平时话不多,在这上头却不惜话语,各种场合有机会就讲,不厌其烦地讲,就怕你搞不懂,不按他的来。

据有关资料记载,仅在1948年2月东北野战军整训期间,林彪在东北军政大学、东北野战军总部上干大队等场合多次详细总结讲解“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等六个战术原则。

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右2)、政治委员罗荣桓(左1)、参谋长刘亚楼(左2)等在锦州前线指挥作战。

这六条战术原则,不是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一次形成的。而是根据战士的创造,从血的经验教训中,不断总结提高,不断补充完善的,被东北野战军列为“战胜敌人的基本条件”。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确实“好使”。按照“六个战术原则”打仗,就是能够打胜仗,而且战果大,伤亡小。

当年我军干部战士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林彪用非常朴实、简练的语言,总结归纳出的六大战术,通俗易懂,好记、好学、好理解、也好运用。再通过反复讲解和训练,这些战术很快在部队广泛运用,大大提高了东野的战术水平。

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中强攻锦州

1948年,根据林彪有关讲话编写的《一点两面与组班的三三制战术》手册,首先在东北各部队发行推广,随后全军进行学习,极大地提高了部队作战水平。

辽吉第五军分区司令部编印的《一点两面与组班的三三制战术教材》(一九四八年五月一日)

辽沈战役,国民党军输得心服口服,对东北野战军的评价则是:“对兵力之分配,完全符合节约与集中之原则”,“对大兵团之运用,时空力之分配,缓急先后,悉合机宜,决非幸致。”所谓蒋介石嫡系部队“五大主力”之一的新六军军长李涛被俘后忿忿地说:“你们共产党打仗狡猾”。敌人所说的“狡猾”,正说明我军战略战术的高明。

新中国成立后,“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等战术在我军继续得到贯彻与发扬,并且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打出许多经典战例。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训部印《三三制战术》(一九五一年二月)

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训部军事出版局编印的《军语汇编》(初稿),第二章“作战”收录了“一点两面战术”(钳形向心突击)、“三三制战术”(战术小组)、“四快一慢”、“三猛战术”等术语。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训部军事出版局编印的《军语汇编》(初稿)

应该说,“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等战术,作为我军步兵班组和分队基本战术思想至今仍不过时。

1 阅读:192
评论列表
  • 2024-09-14 16:08

    “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四组一队”、“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是战神林彪在长期的军事斗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适应当时技术条件的克敌制胜的战术原则。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本来应该由师、团一级,至多不超过军一级的军事主官概括总结出来,却有劳他这位总司令来完成这些“形而下”的具体方法。在他沉默寡言、惜言如金的背后,对这些战术原则的贯彻却长了一张“婆婆嘴”。四野部队中的同质化、均质化现象相当突出。其实,六大战术原则中,只有“三三制”是纯战术的,其他则偏于战役,当然是在战术基础上的战役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林彪还是中国现代战争意义上的“大数据”鼻祖:攻击锦州能把兵力配置精细化到营一级;在胡家窝棚的仓促遭遇战斗中,仅仅根据战斗缴获中:被俘人员官兵的比例(官>兵)、长短枪的比例(短>长)即推断出此地为敌人的高级指挥机关。这些功力恰与40年后,以色列的军事理论家、军事史学家马丁·范克里韦尔德在《战争指挥》里的某些理念不谋而合。 正因为这种实力和战功,即使受他“叛逃”事件的影响,在历次裁军中,四野部队得到保留的最多,重点建设的部队最多。

  • 2024-09-15 07:57

    林彪的军事履历是最完整最全面的,做过各级军事主官,一步一个脚印。最难得的是理论与实践双优,是独一档的全面型军事人材。

清浩谈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