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何进死后,为什么一个董卓刚入京就能号令群臣百官,废立皇帝呢
要知道董卓进京的时候,只是一个并州刺史,其他如皇莆嵩、卢植、朱儁这些镇压黄巾军时的大佬为什么没一个站出来阻止呢
1、首先来看皇莆嵩
这是东汉后期的第一大佬
他的父亲皇甫节,是当时的雁门太守,为帝国驻守北方;他的叔叔为度辽将军皇甫规,为帝国安抚羌族,扬名塞外;他的祖上,也皆为汉帝国一时之虎将,名闻四海。所以,皇甫嵩一出生,就肩负着家族的荣光。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度辽将军规之兄子也。父节,雁门太守。嵩少有文武志介,好《诗》《书》,习弓马。初举孝廉、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连辟,并不到。灵帝公车征为议郎,迁北地太守。”--出自《后汉书·皇甫嵩列传》
黄巾起义爆发后,皇莆嵩被汉灵帝任命为左中郎将,调发全国精兵与卢植、朱儁一起分击黄巾军
先后在长社之战、广宗之战和下曲阳之战中,大显神威,接连平定颍川、汝南、陈郡及河内、河北之地。
朝廷为了表彰皇甫嵩,封他的官职是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还晋封他为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的租税,食邑共八千户。
有兵权有名望,加上朝廷混乱,手下就有人撺掇他自立,自己做天子。
有个汉阳人叫阎忠,感觉升官无望就辞去了信都令的职位,转头劝皇莆嵩好好考虑自己的未来,不要学韩信。
当初韩信拒绝蒯通的忠谏,放弃了三分天下的机会,忽视鼎足而立的大业,等到利剑扼喉,才发叹后悔,最终见烹于儿女,这是失了时机,谋划又错误的原因
皇莆嵩给拒绝了,说自己只想要做个忠臣。
皇莆嵩和董卓的第一次交集是去镇压凉州叛乱
当时的叛军首领王国包围了陕西的陈仓,朝廷就让皇莆嵩和董卓各自带了两万人去解围
董卓的建议是先打,和陈仓守军里应外合
皇莆嵩打算让陈仓的高城墙抵挡叛军的进攻,消耗他们的锐气。
然后一等就等了三个月,叛军真就没打进陈仓城。首领王国决定撤了,皇莆嵩再独自率兵追击,而命董卓殿后。皇甫嵩连战连捷,大破王国的部众,斩杀一万多人,王国败走后去世。
这回董卓没立下战功,就和皇莆嵩开始交恶。
仗打完了,汉灵帝就想把董卓的兵权收回来交给皇莆嵩一个人。
董卓不愿意。
皇莆嵩的二儿子就劝他:天下最精锐的两支部队,一个在你手上,一个在董卓手上,现在和董卓的关系本来就不好,你们俩迟早要爆发冲突,还不如趁这个机会把董卓给干掉
皇莆嵩开始表现得很迂腐,觉得皇帝叫自己来只是收回兵权,董卓如果不同意,就把情况如实反应给皇帝就行了。
随后董卓控制了京城,换了皇帝。
袁氏导演的十八诸侯反抗董卓的时候,董卓担心皇莆嵩和袁氏东西夹击,就以天子诏让皇莆嵩去京城做官
皇莆嵩没有举兵勤王,而是乖乖带着亲信去了洛阳。
在京城这摊浑水里,皇莆嵩表现得很高风亮节。既不得罪士族也不得罪董卓,即使董卓后来被杀了,他的部属李傕和郭汜攻入长安,还是让皇莆嵩当了太尉,最后是寿终正寝。
2、卢植
卢植是个学者,是刘备、公孙瓒的老师,从征召博士,进入仕途
先后平定扬州九江郡、庐江郡的蛮族叛乱,又参与了由蔡邕、张驯等人发起的校勘儒学经典书籍,以刻成石碑的形式立在太学门口,史称“熹平石经”或“太学石经”。
还与马日磾、蔡邕、杨彪、韩说等人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的工作。
同年被汉灵帝征召,封为侍中、尚书
黄巾起义的时候,卢植是北中郎将,率领北军五校(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的将士,前往冀州平定黄巾军。
三国演义里刘备第一次做官就遭到太监索贿,暴打一顿拿督后跑去找了自己的同学公孙瓒
作为他俩的老师,卢植也遇到了索贿,也拒绝了。只不过卢植没有逃,而是被抓起来,关了一个无期
直到皇莆嵩平定冀州黄巾军,给皇帝上书求情,卢植才被放出来,而且是官复原职,继续做他的尚书工作,从此失去了兵权。
从何进被杀,到董卓进京,挟天子以令诸侯。
卢植一直是个文官,没有兵权,只能持戈救下何太后,骑马连夜追逐小皇帝。
在朝会的时候,指责一下董卓,对于董卓来说没有什么威胁。
后来卢植离开京城,还去袁绍那做过一年的军师,只是年纪太大,第二年就去世了。
3、朱儁
朱儁浙江绍兴人,是三个人里出身最低的,从小没了父亲,只有母亲抚养他长大。
个人能力出色,脑子聪明,还懂人情世故。
朱儁的仕途开始于孝廉,在兰陵担任地方长管期间,表现很好,把兰陵治理成了示范县,领导为了表彰他,要给他升官,刚好交州那块在闹暴动,就举荐朱儁为交州刺史,去平定叛乱。
朱儁把活干的很漂亮,南海和交趾的叛乱都搞定了,推荐他的长官也因为举荐得力受到了表扬
黄巾之乱爆发后,几个领导一商量直接推举朱儁成为了右中郎将,与皇莆嵩一起参与平叛。
朱儁前期是作为皇莆嵩的副手,一起参与镇压黄巾军的暴动,后来皇莆嵩被派去收拾卢植的摊子,朱儁才有了独自带兵的机会,在宛城之战有出色表现
随着袁绍的崛起,朱儁进入政坛,在京城任职
董卓成为相国的时候,打算招募朱儁,招他做副手,朱儁没同意。在董卓带着皇帝搬家到长安后,让朱儁留守洛阳
朱儁正是扯起大旗,反对董卓,徐州刺史陶谦以派兵支持朱儁为由,希望他带着部队去攻打长安
当时董卓已经被吕布杀了,董卓的旧部李傕等人在贾诩的建议下,重新夺回了长安,挟持皇帝,就颁布诏书,让朱儁去长安主持大局
朱儁觉得董卓没了,剩下的都是一群草包,自己在京城,可以更容易取得控制权,拿到诏书就去了
来到皇帝身边的第一时间,朱儁就上任成为太尉,结果还没等朱儁展开行动,就因为一次天象事件,朱儁的太尉没了,作为代理骠骑将军,去关东上任。
还没等朱儁出行,李傕和郭汜因为争权发生内乱,谁也不服谁,就开始打起来了
朱儁还呆在长安,手里也没有兵权,两边劝,两边都没理他们这帮老家伙
眼看事态控制不住,朱儁的暴脾气就发作了,结果因为年纪太大,又长期的军旅生涯,朱儁就这么给气死了。
这三个人里,皇莆嵩的地位最高,有地盘有兵权,只是野心不够。卢植只是个文官,朱儁有能力,只是家族背景不够硬,后期基本就没有兵权在手,只能看着董卓只手遮天
其他比如段颎、张奂、皇甫规,算是在皇莆嵩他们的前辈,董卓发迹的时候,这三个人都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