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冬天,这时的天气十分寒冷,回到家乡本应该非常高兴的韩先楚,此时却一脸严肃的坐在车上,因为他刚才在探望家乡父老的时候,却看到让他心痛的一幕。
他回到自己下榻的地方,第一时间交代秘书:“赶紧给我打电话到兰州军区,我有急事”,姚秘书跟着老首长一天,自然知道他此时为何事担心,连忙往军区打去电话,接通知后,秘书将电话递给老首长。
韩先楚找来政委命令道:“……赶紧调配我说的物资赶往红安县,不得有误”,将军撂下电话心情很是沉重,他今天天探望家乡父老时看到了什么?
1981年的冬天,韩先楚好久没有回到家乡红安县看看,这次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回到家乡,算是他从参加革命后,第三次回到家乡,日常他都是忙于政务,每天不是处理到半夜的公务,就是下乡深入基层。
老将军在心底十分惦记家乡父老,为此专门抽出时间回到这个红色故乡,他十四岁跟随红军离开家乡,为新中国建设努力奋斗,此后他一直忙于公务,这是他离开“家”之后,第三次回来看看。
这才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他最终如愿达成回家看望的心愿,此时正值冬季,家乡被白雪覆盖,即便住在招待所里,也有一丝凉意袭来,迫于看望家乡父老,简单收拾片刻,他就带着秘书和警卫们外出。
一开始姚秘书见外面风雪很大,就想劝他不要外出,可外人哪里知晓老将军到底有多想见到家乡的父老,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到了红安之后,更加难以压制。
韩先楚坚持道:“你们要是不想去,可以让我一个人去,反正我也能找到地方”,此话一出秘书也不敢再反驳,跟其他人商量后,立马安排车辆,准备赶赴老家,缓解老将军的思乡之情。
市里距离县城十多里山路,小汽车载着一行人踏上回乡路,雪天路滑,加上道路不好走,还载满了人,行驶了一上午才到镇上,此时镇干部已经组织群众冒着大雪拉起横幅迎接他。
韩先楚原本想着立马回到村子里,可镇干部和群众劝他先休息一下,要把村里人接过来,因为天气实在是太冷了,再加上雪大,汽车开不过去,众人劝他暖和会再出发,经过一番劝告,他最终还是同意了。
他没有让所有村民都来镇上跟他相见,而是说了儿时玩伴的名字,吴海洲和闵永进,让他们来镇里跟他见面,一位是小时候一同玩耍的发小,一位是后来回乡认识的同龄人。
韩将军把他们视为亲人,离开家乡后一直关心他们,二人也都是家乡的普通百姓,以耕地为生,衣着非常朴素,身上都是普通百姓的淳朴和善良,老将军见到老友到来之后非常开心,立马上前与他握手交谈。
握手时他发现两位老友手上因为冬天长满了冻疮,两人已经多年未见,再次相见,都白了头,但他们心底友情并没有因为时间推移变淡,反而更加浓烈、厚重。
吴海洲见老友十分担心家乡,宽慰道:“你工作忙,不要操心家里,有了国家的补助,村里马上就能富起来了,熬过最困难的时期,日子也是一天比一天好”,率真的回答,让老将军放下心来。
他们从小在地主的压迫下长大,韩先楚踏足革命道路,两人此后分离数十载不曾相见,可这短时间分离,并不能影响两人之间的感情,随后三人开始唠家常,谈起过往,回忆曾经。
三人聊天时,韩先楚被闵永进的“小动作”吸引,即便屋里生着炉火,他的身躯已就止不住打着冷颤,心里十分心疼,看着他身上破旧的老棉袄全是补丁,想必起不到多少御寒的作用,他还远赴镇上看我,想到这里,韩先楚立马脱下身上的军大衣,披在老友身上。
闵永进见状立马起身脱下披回去,一边推辞一边说道:“这可不行啊,你是首长,可不能把你冻坏了,误了国家大事,这可是大事啊,俺们村里人早就习惯挨冻了,这点小风雪不打紧”。
韩先楚心里十分感动,并强硬地让他穿上,最终老友还是穿上这件棉大衣用来御寒,见老友收下他十分开心,可他看见两人衣着破烂十分心疼,从他们身上能看出家乡的百姓们生活过得十分差。
可红安地区的天说变就变,刚才还大雪倾盆,没过一会雪就停了,韩先楚说要回去看看,秘书同意后,他终于回到小时候生活的吴家嘴村,来到曾经的家中,他睹物思人,满含热泪。
回到儿时出生的地方,他开始睹物思人,看着老家的旧房子,死于回到了小时候,母亲早亡让他从小没有享受到母爱,幸好家中有个姐姐,有句老话说得好,长姐如母。
是姐姐一手把他拉扯长大,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能够靠自己的能力养活一个男孩是多么伟大的能力啊。
少年时家里困难的生活给了他很大的磨炼,随着黄麻起义爆发之后,这个一心改变中国,改变家人和村里人生活的小少年,参加到起义军队伍中,此时他因为有时生活变得很成熟。
因为表现优秀,他成功获得入党资格,开始为革命奋斗终身,之后成为红军一员,战将韩先楚开始军事生涯,为扬名天下打基础,他曾作为红军先遣队,历经磨难,为大部队开辟长征路。
即便面临在恶劣的条件,他也没有退缩半步,坚持心底的革命信念,向前冲,他带队冲破敌人的包围圈,消灭敌人的野心,大雪天战斗,即便冻僵,他也带头冲锋不退一步,因为他知道,兵败如山倒的道理。
战士们顶着敌人的进攻,毫不退缩,凭借手中武器打的敌人苍茫逃窜,战斗结束政委夸赞他有大将之才,这就是著名的独树镇战役,经过长征的淬炼,他已经可以独当一面。
他知道自己跟很多将军相比,有很大的不足,于是申请前往抗大学习深造,为自己之后的战斗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在抗战时期,他率领部队,即便面对数倍敌人也毫不退缩。
因为他心中有国仇家恨和必胜的信念,击败敌人,掩护友军成功撤退,他的行为得到刘帅的表扬和认可,冀南根据地就是部队在他的带领下建立起来的。
他在战斗中学习,顺带寻找不足,抗战中期他回到延安继续深造学习,取长补短,弥补自己的不足。
他回到老家之后没有歇着,而是挨家挨户走访调查,看望村里的村里和各家各户的老人,看他们生活的好不好,在冷冬送去温暖,可他越看心越难受,为此他回到招待所后第一件事就是让秘书给军区打电话。
韩先楚在电话中让军区干部立马调集五万旧军衣,随后送往红安县,姚秘书听闻说数量太大,这笔钱没地方出,韩先楚听闻瞬间发火,解释道:
“军区拿不出来,我自己掏钱,从我的工资里面扣,一直到我去世,不够的话,就从我儿女工资里扣,没有家乡哪有他们,再不够的我孙子的工资也能低军装钱”。
此话一出,秘书闻言红了眼睛,老首长更是对他普及道:“你知道为了战争,红安县牺牲了多少人吗,加起来一共牺牲了十四万人,他们投身到战斗中溅起一阵阵涟漪,此地原先叫‘黄安’,是烈士的鲜血将它的名字染红,比起红安人民的奉献,区区五万旧军衣算得了什么”。
韩先楚一心惦念家乡,病逝之前交代自己的亲人,要将他安葬在红安县,不进八宝山公墓,老将军的一番话对秘书姚科贵影响非常深远,此后他开始努力工作,不敢有一丝懈怠,好像韩将军在督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