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与“创新”,一汽-大众的造车哲学思辨

汽车内参爱 2023-03-23 15:56:18

黑龙江五常的大米,颗粒饱满,晶莹剔透,香味浓郁,比南方稻米口感更佳。是因为南方稻米水热充沛,可以一年两熟,或者三熟。黑龙江气候寒冷,生产缓慢,一年只生长一季,也就积淀了更多醇厚的口感滋味。

吉林省查干湖,每年冬捕都是人山人海,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只为尝一口查干湖特产胖头鱼。胖头鱼鲜美纯正,肉质细嫩,堪称人间美味。只因其它地方鱼类四个月就长大,查干湖气候寒冷,生产缓慢,往往需要四年才能长成,品质自然与众不同。

关于一汽-大众

其实,不仅仅查干鱼,不仅仅五常米,东北几乎所有农产品,无论大米、大豆或者玉米,以及牛羊鱼虾,因为普遍生产缓慢,品质更为精良。

世上万物同样如此,精工打磨的物品总是经久耐用,短期速成难免流于形式,而缺乏厚重本质。我们今天说的是汽车,主角是一汽-大众,也是我们的重点采访对象。

一汽-大众诞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作为一家有着三十年悠久历史的车企,堪称中国汽车行业的灯塔标杆。三十年来,一汽-大众凭借皮实耐用和安全可靠的品质,在国内赢得良好声誉。三十多年来,一汽-大众一直是中国销量最高的车企之一。2020年,一汽-大众销量轻松超过200万台,远远超过第二名和第三名,排名乘用车第一。

这一切,并非偶然,在一汽-大众称霸国内汽车市场的背后,是其质朴坚毅的品牌性格,以及千锤百炼、精心打磨的造车执念。

当很多速成品牌,急于占领市场,急于获得成功,两年研发一款新车,三年换代一个车型的时候,一汽-大众就像查干湖胖头鱼和五常大米一样,以耐得住寂寞的工匠精神,拿出几倍时间,刻苦打磨更加可靠、更加安全、也更值得信赖的产品。

而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一汽-大众技术开发部总监于东海认为,虽然新能源车发展迅猛,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能源车仍然将是市场主流。对一汽-大众来说,必须守住在传统能源车的绝对优势,并且在传统能源车上进行适当的深入创新。在采访中,一汽大众的“守正”与“创新”均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关于ID.4 CROZZ?的续航

在参观一汽-大众新能源实验室的时候,我们询问一汽-大众工程师,“为什么容量差不多的电池,别的品牌可以标定续航600公里,一汽-大众的ID.4 CROZZ续航只有550公里?”

面对这样直接生硬的问题,一汽-大众创新管理及用户体验科经理王策正没有回避,他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原因。“一方面,其实电池技术大家都差不多,在同一层次。但是之所以容量差不多的电池,续航有明显差别,是因为我们的标定偏保守,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不会有虚标。”这个回答在意料之中,因为此前试驾大众ID.4 CROZZ时候,一个很深印象就是续航可靠,基本没有虚标,有时候行驶300公里,掉电不过280公里。

另一方面,王策正告诉我们,“因为我们的电池包更重,也更安全”。这样的解释,让我们充满好奇。不过在参观了ID.4 CORZZ和某知名品牌同级电池包对比之后,令人瞬间明白其中的区别。

两款解剖开的电池组,电池容量相差无几,电池包的结构却全然不同。大众ID.4 CROZZ电池包底壳采用了双层加厚金属板,底部有铝合金护板,电池包两边带侧底护板,在壳体中间还有密集坚固的的金属隔板,电芯被铜墙铁壁紧紧包裹。可以类比的是,某非常知名品牌车型的电池包则简单很多,底层金属壳明显单薄,壳体下面无护板,两侧无护板,壳体内部的隔断也非常稀疏。与此同时,虽然一汽-大众电池包壳体增加了重量,但一汽-大众采用了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电芯,确保在大幅提升电池包安全性的同时,降低电池增重对续航里程的影响。

长期以来,秉持“造价值经典汽车”理念,一汽-大众对高品质始终有着不懈的追求,一汽-大众ID新能源车与竞品车拆解后的零件同台陈列,从材料到做工的差别一目了然。事实上,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车企,各项试验标准、特别是跟安全强相关的部分,都要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即便是一些不易察觉的细节,一汽-大众也要做到尽善尽美

水深火热的197项安全测试

一汽-大众技术开发总监于东海告诉我们,“安全是一汽-大众的基石”。一汽-大众认为,安全显然比技术更重要。汽车的核心价值在于人,一切以人为本。为了安全,一汽-大众可以付出更高成本,可以付出更多时间。当一些新的品牌,可以三年开发一款新车时候,大众正在将宝贵时间用于水深火热的电池安全测试之中。需要指出,这个“水深火热”并非形容词,而是大众ID系列电池包安全测试的真实过程。

关于动力电池的安全标准,国标仅仅有18个标定。也就是说,动力电池只要在18个测试项过关,就符合国家要求,就可以装车上路。大众ID电池包的安全标准比国标的18个单项高得太多。按照大众技术开发标准,ID电池包的安全测试项目是197项,几乎是国家标准的11倍。这197项测试项目包含全部国标18项,测试标准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任何一块ID系列动力电池,要想顺利通过,需要经过千锤百炼和水深火热的考验。

需要承受30g机械冲击,国标仅仅承受7.5g就可以通过,大众标准是国标的4倍;

在电池热失控状态下,防护时间超过17分钟,国标仅仅需要12分钟;

需要连续经历盐雾喷射720个小时,远远超过国标要求;

需要承受高温高压水喷射;需要在非常颠簸路段经受耐久性测试;需要在严酷低温环境下测试适应性;需要在极端高温环境中接受考验;需要浸泡在水中考验封闭性;需要…………

总之,当一些新品牌们以火箭速度推出一款款新车时候,大众正在拿出宝贵时间,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给电池一项一项做安全测试,以打造一块真正安全可靠的电池,无论高温酷暑,无论冰雪严寒,无论水浸火烧,无论碰撞穿刺,都可以保证安然无恙。确保车辆在任何工况下始终保持高压电池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严苛的试验标准体现了一汽-大众对于打造高品质汽车的决心。

气囊需要什么时候弹开?这是一个问题

当然,关于电池开发的极其复杂的安全测试,仅仅是一汽-大众打造高品质汽车理念的一个细节。

一汽-大众的造车理念,贯彻电芯、电池包、电器、底盘、整车,乃至每一个零部件的细节。

即便很多被人忽视的地方,一汽-大众依然有着全面繁复的研发测试程序,任何一个细微不足都会被发现,任何一个瑕疵都会被纠正,甚至重新设计。比如对于乘车安全非常重要的气囊。

很多消费者,对于气囊的概念很简单。“发生碰撞时候,气囊弹开就可以”。但是对于大众,关于气囊的弹开问题,其实是一个复杂课题。

一汽-大众车身开发部部长陈垣晓告诉我们,关于气囊弹出,需要做非常非常复杂的计算和测试,不但需要确定气囊在什么情况和环境下需要弹出,更需要计算出和设定气囊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弹出。

如果气囊在应该弹出时候没有弹出,肯定会给驾驶者带来伤害。但是在不应该弹出的时候弹出,突然的气囊袭击,也很容易给驾乘者身体带来伤害,而且因为气囊爆炸,也会带来维修损失。陈垣晓进一步给出了详细解释。比如低速撞到台阶,比如低速撞到行人,比如普通的剐蹭,比如倒车时候发生轻微碰撞时候,气囊一般是不需要弹开的。但是至于车辆在承受多大冲击或者碰撞时候需要弹开,需要非常详细繁复的碰撞测试才能知道。

从技术层面出发,陈垣晓补充道。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传感器会收集讯息,然后发送给控制单元,再由该控制器根据判定是否需要气囊点爆弹开。如果需要弹开,气囊会在撞击后几十毫秒内完成充气,点火控制装置发出指令发生爆炸,气体填充满整个气囊,保护乘客安全。

但是具体什么时候气囊弹开,则需要一个非常精确的时间。气囊不能弹开太早,也不能弹开太晚。弹开太早,安全带还没有收紧,气囊突然弹开,会打伤驾乘者;如果弹开太晚,驾乘者头部就会撞击车体,造成更严重伤害。

所以,这个弹出时间就极其精确,而如何找到这个极其精确的时间,“就需要非常精密的计算和测试”。如果测试和计算不够完善,气囊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但是一汽-大众的气囊显然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因为每款车型的气囊弹开时间,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安全测试和计算,最后才能恰到好处的弹开,给予驾乘者更安全的保护。

解决爆胎的隐患

作为一汽-大众MEB平台的第一款车型,ID.4 CROZZ的安全理念覆盖到全车所有领域,典型比如轮胎。众所周知,汽车行驶时候,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最担心的就是爆胎,每年高速公路事故大约10%由轮胎故障引发。

而高速爆胎一旦发生,往往造成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所以很多大厂针对爆胎,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典型比如特斯拉,如果车辆发生爆胎,会立刻自动呼叫救援,然后等着拖车即可。一汽-大众的ID系列则采用了自修复轮胎,这种轮胎内壁覆盖一层自密封胶的高分子材料,当轮胎发生穿刺时候,对于直径小于5毫米的创口,这种高分子材料会迅速自动填充,将围绕异物形成密封隔离圈,密封住轮胎胎面的穿刺伤,从而降低轮胎胎面穿刺后漏气的风险,确保车辆继续安全行驶,保护乘客的驾驶安全。

始终坚持以用户为核心

有着近乎百年历史的大众,以及有着三十多年的历史的一汽-大众,向来注重产品的用户口碑。三十多年来,一汽-大众在华投产的很多车型都是慢热,随着时间推移,以及第一批车主口碑释放,产品的优秀品质才被认知,然后才开花结果,枝繁叶茂,渐入佳境。

一汽-大众ID.4 CROZZ车型研发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ID.4 CROZZ上市时候,公司期望通过产品本身,获取消费者的认知喜爱。愿意拿出宝贵的时间细细打磨产品,并将更多资源倾斜于产品安全,始终坚持以用户为核心:比如消费者无意识的气囊弹出的精确时间点,比如消费者看不到的重了几十斤的电池包保护壳,比如消费者看不到电池包下方两根超高强度的横梁,比如消费者没有概念的的热熔高分子材料。但是在关键时刻,这些消费者看不到的设计,可以保护消费者的生命和安全。

特斯拉Model Y与大众ID.6 CROZZ的大对撞

就在不久前,有媒体自费组织了一场ID.6 CROZZ和特斯拉的对撞。

根据媒体报道,“特斯拉Model Y与大众ID.6 CROZZ均以64km/h(相对速度128km/h)的速度对向行驶,进行驾驶室50%偏置对撞测试”。碰撞之后,特斯拉Model Y车头驾驶室前部溃缩严重,A柱严重变形,主驾驶车门无法正常开启。ID.6 CROZZ的情况则明显好了很多,除了门槛有轻微变形外,其他部分未发生形变,地板区域无变形,电池总成未发生形变,给乘员提供了宝贵空间。

相比一些半路出家的电动车品牌,相比一些鱼龙混杂的投机资本,一汽-大众有着几十年的制造汽车的丰富经验,在品质安全方面经历过千锤百炼的苛刻考验,在车辆的结构设计、被动安全、主动安全、乘员保护方面有着深厚积淀和极其细腻完善的测试流程,保证了旗下产品的安全性,达到了行业顶级水准。

尤其是,一汽大众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巨大成本,现在研发部门人员接近2000人,在合资阵营中排名第一。在新能源研发领域,一汽-大众已经建成具备新能源高压电池全方位测试能力的世界一流的高标准新能源测试中心, 针对电芯、模组、电池管理系统以及高压电池整包进行测试,测试内容覆盖机械、电子、环境、安全、耐久五大类200多项,远超国标要求。一汽-大众新能源汽车投放市场之前,需要经过电池整包温度冲击、浸水试验、火烧试验等恶劣工况的严格考验。确保车辆在任何工况下始终保持高压电池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严苛的试验标准体现了一汽-大众对于打造高品质汽车的决心。

在车辆安全领域,已于2012年投入使用的一汽-大众技术开发车辆安全中心,是大众集团第一个在海外获得大众和奥迪双认证的碰撞试验室,同时也是连续多年获得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试验室,而全新的新能源碰撞中心即将在2021年底投入使用。届时,碰撞中心总面积将达到26000平方米,成为国内安全试验测试技术最先进的试验室之一。一汽-大众产品交付用户之前,车型产品需进行上百次整车碰撞试验,通过正碰、侧碰、后碰等多种碰撞试验模拟用户可能遇见的碰撞场景,以严苛的试验标准确保车辆在碰撞发生的过程中,保护用户安全。

在试验验证领域,为了充分验证汽车性能,一汽-大众还建设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汽车试验场(之一),试验场项目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巴吉垒镇,试验区域长6公里,宽1公里,总占地面积600万平米,总投资达到17.4亿元人民币。一汽-大众任何一款车型投放市场前,都需要在试验场进行“浓缩”了世界上最恶劣的16种特殊路面的耐久强化试验以及超过十万公里的耐久交变试验等诸多试验,该过程模拟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每一种驾驶路况,验证了车辆在特殊工况下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确保交给用户的每一款产品都安全可靠。

0 阅读:1

汽车内参爱

简介:冷暖不过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