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病十五第1条

潘凤评健康 2023-07-02 02:05:00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论二首,脉证十四条,方七首。

黄疸病者,肌肤遍发黄色之谓。

诊察必视其眼结膜,病起则结膜先黄,病解则结膜后退。病重者,肌肤作暗褐色,或暗褐绿色,此即篇中第七条所谓黑疸,亦即后世所谓阴黄矣。

解剖视之,全身诸组织无一不黄,惟脑脊髓如故。此种黄色素一方面沉著而染色于诸组织,一方面混于汗液、小便中,以排出体外。故黄疸病之差解,黄色素亦以汗液、小便为出路。

黄疸之原因,必因胆汁成分混入血循环所致。无病之人,肝脏分泌胆汁,由输胆管注入十二指肠,以消化脂肪,且刺激肠壁,促其吸收。故胆汁色素杂于大便中排出,无由入于血循环。若输胆管有炎症、肿疡以及形成胆石,致阻塞胆汁之灌输,则胆汁吸收于肝脏之淋巴管,经胸管而入于血循环。若因病原体之传染,致胆囊、胆管、肝脏倶发生病变,则分泌之胆汁不能抑留,直接入于肝静脉毛细管,此皆胆汁混入血循环之原因,亦即发生黄疸之原因。前者名为郁滞性黄疸,后者名为卡他性黄疸,今世所知黄疸之病理如此。

《金匮》分黄疸为谷疸、女劳疸、酒疸三种。谷疸盖指十二指肠之病变。凡胃肠之炎症,古人概以伤食为原因,故知谷疸为肠炎并发之黄疸也。酒精中毒能使肝脏硬变,使肝细胞显原发性变坏,是酒家之发生卡他性黄疸,亦属可能。惟女劳疸于今世病理未有明证,考其所举证候,乃阿狄森氏病之色素沉著,非黄疸也。

说详下文。

1.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苦”,徐镑本及《脉经》并作“若”。

元坚云:《平人气象论》曰:缓而滑,曰热中。《邪气脏腑病形篇》曰:缓者多热。《平脉法》曰:缓者胃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又《伤寒论》曰: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合此诸义观之,则知是缓为胃热,而浮缓为发黄之诊。又知“浮则为风”之“风”字,即热气外熏之谓(《伤寒论》有此例),非邪气中表之义。又知“缓”则为“痹”之痹字,盖是“瘅”字之讹,始与文义相对,(缓、瘅、烦三字韵黄,行二字韵)顾以其讹作痹。后人不辨,遂补痹非中风一句也。

再按:痹非中风一句,推他文例,当是“风瘅相搏”四字(《仓公传》曰:风痹客脬,难于大小溲,溺赤)。

尤氏云:脾脏瘀热而色黄,脾者四运之轴也。脾以其所瘀之热转输流布,而肢体、面目尽黄矣,故曰瘀热以行。

渊雷案:

后世医家言以黄疸为脾家瘀热。脾主湿,故又称湿热。本条末二句及尤注,即此意也。

旧说所谓脾,本指小肠及诸组织之吸收作用,吸收通用于血管、淋巴管者,必随血循环以周行全身,故曰脾主转输。古人未明病理实验,直以胆汁色素为所瘀之热,故曰瘀热以行。然行字暗合循环之义,瘀字又暗合郁滞之义。胆汁郁滞入于血循环以发生黄疸,谓之瘀热以行,乃恰合事实。

其云四肢苦烦者,以旧说脾主四肢,故云尔,与《伤寒论》太阴中风之四肢烦疼同义。其实四肢之烦否,非黄疸之主证。

又案:

《说文》:“疸”,黄病也。痹,劳病也。医书有假痹为疸者,因又讹瘅为痹。小丹波之校是也。

0 阅读:53

潘凤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