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知道王小波,一种不知道王小波。不知道王小波的人,我们无从评述,而知道王小波的人,一定会对《黄金时代》记忆深刻。
《黄金时代》通篇仅仅三万多字,却足足耗费了王小波20年时间去打磨。
关于这本书,99%的人读过之后都会认为这是一本彻头彻尾的黄颜色小说,除了大篇幅的性描写以外,没什么内涵可言。
可偏偏就是这部直白的小说,却成为了当代文学中沉甸甸的经典名著,并被王小波本人自诩为“宠儿”。
王小波的作品影响了当代很多人,很多人读过《黄金时代》体会到了酣畅淋漓的性痛快,也有些人有幸发现了一些王小波藏于性描写下的有趣信息。
一、王小波与王二1952年,王小波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脾气暴躁,因为见识了老舍跳湖、胡风入狱、王实味被毙,父亲强烈反对他学文科。
王小波从小到大,身体不算强壮,甚至因为天生隐疾,总是略带病泱泱的面貌,可恰恰因为这种状况塑造了王小波忧郁、文人的气质,与父亲的期许恰恰相反。
年轻时代的王小波喜欢写诗,喜欢看书,阅读速度也极快,后来16岁那年被派到云南插队,农活时候,腰里也总是别着本书。
那个时代看书没现在这么简单,王小波另辟蹊径,不管看什么书,都给包个“鲁迅著”的书皮,可没过多久,这唯一的乐趣,就被队长发现喊停了,“鲁迅著”也不再让他看。
王小波感觉这个世界非常无趣,自己敏感而又幽默的天性根本没有办法释放,于是他尝试在生活中寻找有趣,开始学着和植物、动物谈心,到最后农场里的猪都成了他的“挚友”。
抱着封闭的态度来生活,活着真的没什么意思。——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而这一段经历也为他后来创作《黄金时代》铺垫了时代和故事背景,只不过王小波从猪身上找乐趣,而《黄金时代》中的男主人公王二是从“性”上找乐趣。
王二和王小波有太多共同之处,就连名字都是王小波的一部分,高晓松曾说:“王二这名字起的毫无意义,估计王小波也是一个希望自己没有意义的人”。
《黄金时代》中,王二自带痞气,兼具文学天赋,写检讨材料都是文采飞扬,王二也不快乐,全书中,关于王二的笑一个字没有,所有关于王二的描述都是客观而又冰冷的。
王二也在云南插队,同样也是无欲无求,直到遇到女医生陈清扬以后,才逐渐找到了存在的意义,那就是——放纵的“性、爱”。
王二和陈清扬靠一次又一次的男女活动来诠释对生活和宿命的不满,陈清扬说:“饱受摧残,但又快乐异常”,两个人在自然中暴露,在暴露中展现真实,在真实中实现对自由的追求。
从这一点来看,王小波显然不如王二过的快乐,毕竟王二找到了灵魂伴侣,而王小波只有一头猪作伴。
二、王二的时代,同样也是王小波的时代《黄金时代》以王小波16岁在云南下山时的知青经历为创作来源,而那个时期恰好是“运动”初期。
小说中,王二第一次见到陈清扬,是陈清扬和自己求证是不是破鞋的问题,而从那以后,两人以“交换伟大的友谊”实现了肉体的第一次碰撞。
王二一股脑的吐露自己的想法,陈清扬没有反对,而是“着了王二的道儿”,至此,两人拉开了旷日持久的友谊交换。
如果以现在的思维来看的话,王二和陈清扬之间的事再正常不过,可在那个时代,这就是绝对的禁忌。
为了求证是否为“破鞋”,陈清扬把自己搞成了“破鞋”,而队长和军代表为了体现自己的权威,让背负“伟大友谊”的两人成为了群众批评教育的对象。
这一点,王小波在写小说的时候,有一些耐人寻味的设置,比如,王二写交代材料时,常常用到:“关于……的问题,我是这么认为的”,点到即止的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面对问题的腐朽与固化。
王二因为与陈清扬发生关系而遭到批斗,王小波也因为写性受到了社会的不认可。
《黄金时代》的时间维度指向历史的反思,与常规的知青文学不同,这本书充斥着大量的情、爱描写,虽然是以喜剧和幽默的口吻来诉说故事,却也难以逃脱时代的法眼。
那时我对此事充满了敬业精神,对每次亲吻和爱抚都贯注了极大的热情。无论是经典的传教士式,后进式,侧进式,女上位,我都能一丝不苟地完成。陈清扬对此极为满意。我也极为满意。
类似以上的直白露骨描写,在《黄金时代》中有很多,老一辈学者吴小如更是率先批评《黄金时代》“实际上是在起着‘教唆’作用”。
接踵而来的批评,导致《黄金时代》根本没有机会在国内出版,受传统理念和阅读习惯的影响,强行把《黄金时代》列为了“异类”。
三、《黄金时代》的写作手法及意义桑塔格曾经说过,她是给那些比她聪明的人写作。
《黄金时代》不同于反思“运动”与咏叹青春的“知青小说”,它并不歌颂人性的美好和对自由的追求。
全书开篇就以“破鞋”的争论,引出了关于“存在”的哲学反思,“存在”是一个人生大命题,如果单纯的去解释,恐怕永远也解释不完。
王小波却简简单单的通过对陈清扬是否为“破鞋”的讨论,辩证的论述了这一论点。
这种看起来毫无营养,却长篇累牍的对一件小事进行讨论的段落,在《黄金时代》中还有很多,如果我们站到小说之外来看的话,这些段落恰好体现了王小波强大的思辨能力。
而就文本特色而言,王小波深受西方“怪诞现实主义”题材的影响,在《黄金时代》中加入了大量的夸张、想象、反讽、隐喻与双关。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陈清扬与王二之间无数次的男女运动,也就理解了王小波的写作意图,他是在以“性”为武 器,来反抗现实的不公。
人类的情感与性是无法被左右和设置的,它源自生命的冲动,可以无视它的存在,但任何人不能否定它的必然。
“谁也没权力把我们五马分尸,所以只好把我们放了。”
四、属于《黄金时代》的时代1994年7月,在华夏出版社赵洁平的支持下,《黄金时代》得以正式出版,从此王小波荒诞、幽默而又略带颜色的小说成为了人们争相传阅的伟大读物。
王小波以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独特的写作手法,为当代文学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也得到了绝大多数读者和作家的普遍认可。
1997年,王小波意外离世,可20多年来各路名家对其作品的大加推崇,却经久不衰:
一向以傲慢自居的王朔说:“他比我更牛!”
李银河说:“小波的文字像一股清风,为人带来欢乐带来纯粹,带来哲思”。除此以外,麦家、冯唐、高晓松、刘心武等各路人士也纷纷为王小波“打CALL”。
王小波以其放荡不羁而又洒脱自由的人设,连同他的一系列作品,成就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如果68岁的王小波还活着,他“文化界名人”的身份或许还会被他自嘲一番,成就下一部伟大的作品。
大鼻涕被美化成冰淇淋,近代文学的悲哀!
王小波的小说看过,讲的什么都忘了,我思想不够深刻,没体会出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只记住了他的“小和尚”[笑着哭]
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那个时代被压抑的人性,对思想自由的渴求,
高尚的东西是什么?虚伪的假面具遮盖着一张张丑恶的喋喋不休的嘴脸。描写性的作品不美,人类又是如何延续下去的?站在那里满口仁义道德的人,内心何其险恶,卑鄙无耻之极。
一直怀疑当年的《少女之心》是否出至他手
是的,满眼装着自我心灵的污垢和委屈,打着为社会思考的旗号,用着色情的手段,写出的垃圾文字,为获名利,贻害无穷!
真的很丑
切,看不懂的就说别人没文化,敢情有文化就是让人看不懂不说人话?
又有傻子在无病呻吟了。现在还会想着王小波的这种人,都是被时代淘汰的无用之徒。
我们中国用想象的西方搞残了自己。
小说没太懂,杂文堪称鲁迅之后第一人。
这家伙的书我也看了几本,被神经质的文笔搞恶心了,真没看出有多好。也就几篇中短文还能看
垃圾而已
王小波应该是当代为数极少的文学大师之一,在这个急功近利非常浮躁的“快餐”时代,已经很少有人能静下心去阅读王小波非常有深度、厚度的作品了。
老舍跳湖、胡风入狱、王实味被毙,
比起莫言来,王小波更有资格得诺奖。
有幸25岁读了这本中篇小说《黄金时代》和28岁读《绿化树》(张贤亮)。
中国的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时代的产物。
他写的《黄金时代》,与那本《上海宝贝》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时代不同而已。
再次致敬,重新回忆起当初阅读时的酣畅淋漓,虽有大量描写,但却无丝毫下流。欢快的语言下面是黑沉沉的感觉
一句话管总,在现代不算什么。文人互相吹捧。
关于。。。的问题。现在又被放大了
只看过全本的《废都》
近代文学的悲哀
切,有白老师好看么?
王小波作品好多,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铁铜时代,沉默的大多数,……
比假谋的废都比怎么样
人都不在了,还计算多少岁?作者应该补点课了
有什么样的思想才会有什么样的“作品”,真是龌龊肮脏之极!
2000年初,刚上大学,图书馆认识一个女孩,挺聊得来的,她说她非常喜欢《黄金时代》、《似水流年》,并建议我务必读一次。当年我不怎么喜欢看小说(现在也不喜欢),整天踢球游山玩水。后来她早我一年毕业,我才第一次在校外盗版书摊看到这本书,并把它当小黄书放在枕边天天津津有味读一小段,当时感觉王小波真的是怪才,写东西叙事风格乱得很,看几遍都理不清头绪。毕业几年后再看王小波,觉得真不是简单的黑色幽默和黄书。三十多再看,感觉就是在写自己,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经典谈不上,名著吧
以前的地摊文学水平不高,大多都是打打杀杀地富反坏右之类的,很少有人涉足到这方面的描写。当初开风气之先的是贾平凹老师的《废都》,《黄金年代》属于跟风之作,这两本书都阅读过,老实说并没有感受到书中表达的有多么深沉,只是一想到书中那活灵活现的情境,就产生找对象模仿一下的冲动。当然大师毕竟是大师,笔力与后来那些鹦鹉学舌的地摊作者是云泥之别的。
现在也不是一样 文艺类 一堆门槛 如洪水猛兽 就不怕后人唾骂吗
最牛逼的小黄书作家不应该是曹雪芹吗
看过一遍,没看懂想表达啥
你是没看过渡边淳一的失乐园
青铜时代、白银时代、黄金时代,我感觉就像性教育的通俗普及读物,前些年一个强烈向我推荐王小波的文学青年让我挖掘其中的深意,我还是只意会到了商店卖酱油大姐也喜欢聊的东西,单单绿毛水怪看明白了。
现在的中国人就董的钱什么也不董
呃,我怎么不知道这个人
看过,感觉要表达当时的不满与反抗,没必要用性的手段,用其他手段更好,不能算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他的小说有很多隐喻,很多深层的思考,看不懂的人,去看小黄文好了,何必看王小波。
诸位,有资格评论吗?
人人都可以写一部黄金时代,但没有人敢写,也没能力去写!
王小波 ??老婆是不是号称中国第一位性学家李银河的那位??
原文我没看过,删减版的我倒是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