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宋朝初期的宰相,除了能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肚里能撑船的吕蒙正也不得不让人们竖起大拇指。虽然宋朝在军事上总为历朝历代所诟病,但在文化繁荣上面,是古代各朝所不能及也。从其中涌现出来的文人墨客就能管中窥豹。
吕蒙正虽然出身宦官世家,但他的幼年其实过的很是悲惨。和现在作者写的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吕蒙正也是一路升级打怪才慢慢崛起成为宋朝初年杰出的宰相。吕蒙正的父亲一辈子痴迷于酒色财气,后院的内眷用手指头都不能数完。内眷多,自然孩子也多。
对于自己的一大群孩子,吕蒙正的父亲自然不能一碗水端平,正如他不会把目光停留在同一个女人身上。因而,有的孩子凭着母亲受到了父亲的优待,而有的孩子自然过得还不如吕府中的下人。吕蒙正的母亲虽然是明媒正娶的正妻,但耐不住时间的流逝,在她的脸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人老珠黄的她成为了那为数不多不受宠爱的女子之一。连带着作为嫡长子的吕蒙正也没有得到父亲的青睐,日子过得比家里的仆人们还要悲惨。
眼见日子没法活下去,吕蒙正的母亲那是天天一哭二闹三上吊,搞得吕蒙正的父亲很是烦恼。而吕蒙正的父亲也不管你闹不闹,眼不见为净,自己还有那么多的女子要照顾。哪里还需要当你这个黄脸婆的情绪价值提供者。死心的母亲,带着吕蒙正从此踏出了吕家的大门。而年幼的吕蒙正看到悲伤欲绝的母亲,也发誓再也不踏入这个让他们受尽磨难的伤心之地。
之后,吕蒙正跟着母亲搬到了远离城市的郊外,住进了破乱的窑洞之中。都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吕蒙正跟着母亲离开优渥的生活,并没有半分怨言。虽然,母亲靠给别人洗衣服,做些女工也不能让两人过上安稳的日子。可以说是有了上顿,没有下顿,朝不保夕。最悲惨的时候,母子二人连续三天没有吃过任何食物。肚子饿了就疯狂饮水,借此来满足那前胸贴后背的肚子。
可哪怕是这样悲惨的生活,吕蒙正丝毫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也不知道小小年纪的他怎么能有这么大的毅力。或许是出于想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吧;或许是出于对那个狠心的父亲的恨意吧,想让他看看自己是如何翻身打他的臭脸。同住窑洞中的贫苦之人,看到如此用功和吕蒙正都不得不感叹“草窝中定能飞出金凤凰”。
果不其然,宋太宗赵匡义太平兴国二年,参加进士科的吕蒙正被录取为进士第一名。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是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之后,吕蒙正的人生仿佛开挂了一般,正如的马大师所说的,“站在风口处,猪都能起飞”。吕蒙正不仅官运亨达,财运也滚滚而来。刚考中进士那一年,宋太宗就送给了他20万贯钱。其后,吕蒙正三度被任命为相,也三度罢相。
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吕蒙正已看透人世间的一切。虽然他走到了人生的巅峰,荣华富贵已经是唾手可得。但他心里一直装着一件关于母亲的心事。当年看不过父亲整天寻花问柳的母亲一怒之下带他离家出走,这么多年自力更生,嘴里也是不停地对父亲咒骂。但他知道,母亲的心里一直都有父亲的身影。这也是她多年来未曾改嫁的原因。
此时的吕蒙正也放弃了对父亲的仇恨,正如欧基米德所说的“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当我想要以自己的成功来嘲讽当初对我嗤之以鼻的对象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再也恨不起来了”,吕蒙正同样如此。或许是在寒窑中和普通贫苦的大众一起生活,吕蒙正早已装上了一颗悲天悯人之心。
为了让母亲放下心结,吕蒙正把他那个当后周官员,如今变天为宋朝之后不再为官的父亲为接了过来一同居住。虽然,吕蒙正的父亲和母亲都主张分开居住,不在同一个屋子里。但他能感受到母亲那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是几十年来,他第二次感受到了母亲久违的笑意。第一次是在自己得中状元,得以回家省亲见到母亲的时候。
景德二年,61岁的吕蒙正上书宋真宗请求告老还乡,这么多年的瀚海沉浮已经让他厌倦不已。他希望自己能过上自己心目中的好日子。得到允许以后,吕蒙正回到洛阳颐养天年,享受着天伦之乐。而他也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写成了一篇巨作《寒窑赋》。其文意思大抵就是感叹命运的神奇,让人们安天命。一切都是命运使然。哎,谁说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