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大一统,商鞅功不可没,后世却称他为地狱中走出的恶魔

三十三聊过去 2025-02-01 15:46:44

任谁也想不到,曾经担任周王室“弼马温”而获封的边陲小国——秦,最后能兼并天下,慑服八荒。在这其中做出重大贡献的,除了秦国历代掌舵人“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苦心经营以外,还有一人可谓是功不可没,此人正是商鞅。

商鞅出生于卫国,乃是康叔之后,周王室姬姓血脉,因而本名姬鞅。我们都知道卫国的始祖康叔自幼受周公的教导,因而就封以后,使得卫人重礼而多君子。就连被孔子推崇备至,千年难出的吴国圣人——季札也不得不感叹卫国因为君子多而无大祸(事实证明卫国也是最后灭亡的诸侯国,秦二世时才被夺爵)。

商鞅出生在这样的美好世界,原以为会是一个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但,事情总有例外发生。正如后世那个喜爱插花,表面上待人谦卑的岛国人一样。内心被压抑久了,迸发出来的负能量往往是惊世骇俗的。小小的卫国满足不了商鞅内心的抱负和野望。他先是跑到魏国,不受重用以后,又逃到了秦国。

正是在这往返于诸国的途中,商鞅想到自己尚且能东奔西跑,视国界如无物,那么其他人呢?今天是南方的楚国人,明天就跑到北方做起了燕国人,后天不就得跑去西边闻秦国人的臭脚丫子。于是,受到知己秦孝公的重用以后,商鞅上位的第一个改革的目标就是户籍制度。他把五户人定为一伍,谁家里跑了一人,一伍连坐。就连在秦国境内,也要通行证才能畅通无阻。若是没有通行证,不管是在城里,还是在农村,都会被人扭送至官府。结局当然是一头领赏银,一头断性命。

除了流民是不可控的因素之外,其中还有一部分群体也是不可控的因素之一,那就是商人。商人重利,只要有利可图,他们往往会铤而走险,出卖本国,这是常有的事情。但商人往返他国,带来的也不全是消极层面。商人之间进行的产品交换,带来了思想的碰撞,带来了技术的革兴,带来了文化的繁荣。我国四大发明的外出,以及阿拉伯数字的传播都是通过商人的途径走向世界。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商人可有可无,此时自己国内的产品尚不足以自用,何须用来交换。因此,商鞅采取了重农抑商的策略,严厉打击商人,禁止粮食贸易,加重商人赋税。苦活累活都让商人的子孙去做,徭役任务一下,最先征召的就是商人。不仅如此,商鞅还打击商人的地位,把商人等同赘婿列为最低等。

解决了秦国境内流民问题,使得农耕的劳动力稳定了下来。但由于,秦国传到秦孝公继位时已经营了五百多年的时间。大量的土地被奴隶主把持在手中。秦国通过一系列的兼并战争而掠夺到的大量人口,以及辖区内的许多百姓面临的是无田可耕的境地。而在战争方面,士兵们在战场上取得的军功,也只能归于因土地关系扭结在一起的村社首领和将领的头上。对外战争中奋勇杀敌,只不过是底层秦人保家卫国应尽的义务罢了。在政治层面,秦国一直贯行的是“世卿世禄”制,当官的永远都是贵族,普通百姓想要出人头地实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就连当初被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回来的奴隶百里奚,曾也是虞国的大夫。

这就给商鞅变法取得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想要土地是吧,想要当官是吧,那就从战争中把这尊严票挣到。秦国军功二十级,斩一首得爵一级,斩五首,得奴隶五户。斩的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当然,想要获得军功也并不是那么容易。你想斩敌人,敌人也想斩你。况且,一伍之人,战死一人,其余四人皆获罪。想要赎罪只能用相应的敌首来交换。但,军功爵制是当时底层人获得上升的唯一途径,哪怕不能轻易获得军功,也只能奋勇上前。由此,秦国全民皆战,都渴望从战争中转动命运的齿轮,夺胎换骨,一跃成为秦国新兴贵族。他们仿佛是饥饿了数天的恶狼,红着眼睛,就等着羊羔们进入自己的血盆大口之下。

后世正是基于此,才大力抨击商鞅,称是从历史中走出来的恶魔。认为夏桀和商纣等人的暴虐,只不过是停留在个人的层面。而商鞅却是把一个人的暴虐,变成了群体性的暴虐。他把单个人的“坏”变成了制度化、体系化、群体性的“坏”。原本只想安居乐业的赳赳老秦人全都想在战争中获得一切。自然,本国的粮食生产跟不上手中的戈矛。秦人本国粮食不够,也没有商人去交换粮食,秦国再次陷入了同秦穆公时代一样的饥荒之中。为了平民愤,秦恵公一当政,就拿商鞅做了替罪羊。匆忙逃窜的商鞅由于没有通行凭证,被店主以商君之法控告。最后商鞅逃到自己的封地,起兵谋反,最终兵败被处以自己定下的车裂之刑。

滚滚华夏数千载,可记之人如瀚海之水、大漠之砾。商鞅却能从这些人之中脱颖而出,独占历史关键一节,成为了推动历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商鞅曾以帝、王、霸三道问秦孝公,秦孝公以前二者见效慢而舍之,选择了霸道。商鞅的变法其实是秦国当政者的选择。而商鞅变法无疑是成功的,虽然最后商鞅也以身固法,但秦人笑到了最后,赢得了几百年兼并战争的胜利。养马之国,取代了主人——周,成为了新一任的天下共主。而我们的商君,有人称他为恶魔,也有人为他万世传颂。

0 阅读:46
三十三聊过去

三十三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