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期,连续两次的世界大战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绝大部分欧洲国家都主动或者被动卷入其中,不过瑞士却是个例外。虽然从地理位置上看,夹在德国、法国以及意大利等国中间的瑞士紧邻战争策源地,算是放在人家嘴巴的肥肉,但就是没有人吃他。哪怕是二战中几乎横扫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德国人,也一直放任瑞士独立地存在于自己身旁。
表面上看,瑞士之所以能够躲过两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因为其“永久中立国”的身份。早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瑞士就被英法普奥俄等欧洲主要大国承认为“永久中立国”,受到国际公约的保护。但事实上,在一战和二战中表示中立的国家其实有很多,像什么荷兰、比利时,丹麦这些国家,都曾在战争爆发前后表达过中立立场,结果最终还是难逃一劫。
所以这个中立国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不是说你自称“中立国”人家就不会收拾你,你得要具备诸多的“中立”因素,才能在战争中做到独善其身。
首先地理位置要合适。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日后成就高不高,出生位置是一大关键。想想美国当初若不是因为偏居北美,远离纷争,说不定也难有如今这般光景。
理论上讲,中立国的位置要越偏越好,最好是大陆尽头,海中孤岛,因为那样可以远离纷争中心,人家即便对你有想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遥远的距离,将会成为你最佳的保护伞。不过话说回来,既然远离纷争也就谈不上“中立”二字,反正不管你是不是中立国,也不会有人来搭理你。
所以在现实中其实很少有边缘国家玩中立,他们有那个基础,却没那个必要。而真正需要中立的,其实是那些位置比较核心,距离纷争地带较近的国家。比如说瑞士。
我们翻开地图就会发现,瑞士这个国家的位置实在是太尴尬了。其北部与德国接壤,西边则是与法国相邻,南边挨着意大利,东边紧贴奥地利。作为一个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的欧洲内陆小国,瑞士没有出海口也就算了,周边邻居还都是大个子,一个比一个猛。即便是现在看起来最弱的奥地利,在一战之前那也是制霸一方的世界列强。而且他们大都野心勃勃,有事没事总想着打架抢地盘,妥妥的世界大战策源地。
这种身处战争源头的尴尬位置,使得瑞士无法远离纷争。但面对这些庞然大物,瑞士显然又缺乏对抗的实力,随便一个拎出来都能把瑞士给翻来覆去的锤。所以瑞士想要生存下去,那就只能是老老实实的当一个中立国。
事实上对于瑞士这种身处四战之地,周边强邻环伺的国家而言,搞“中立”要比其他国家有优势得多。因为对于瑞士周边的这几位强势邻居而言,送到嘴边的肉谁都想吃,同时谁也不想给别人吃。所以不管是谁想要对瑞士出手,那么其他几个邻居就会不舒服,从而各种出手阻挠。甚至就连更远处的英俄两国,也不会愿意看到欧洲大陆之上有任何一个强国,把瑞士吞掉然后制霸西欧的。简单来讲就是,我吃不到的东西,大家谁也别想吃。
在这样一种形势背景下,瑞士虽说是身处四战之地,但外部的安全环境却并不算差,几个大国之间的互相拉扯,给予了瑞士不小的斡旋空间。间于齐楚却能左右逢源,是“夹缝”国家的独特优势所在。对于瑞士这样的小国而言,身处于大国夹缝之中,远比背靠强邻屋檐之下来得安全。
毕竟如果身边就一个强势邻居的话,那就没有选择周旋的余地了,只能是安安心心给邻居当小弟,唯人家马首是瞻。就像加拿大一样,偏居于北美大陆,身边就美国这么一个强势邻居,压根就没有挣扎的可能性。
其次自身实力要达标。一般来讲,中立国的实力肯定都是普遍偏弱。毕竟如果自身实力足够强,就无需害怕别人来入侵,大不了打回去就是,中立与否其实都没多大意义。再者而言,就算是你爱好和平宣布中立了,人家也不会放心地将你当做中立国看待。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你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站在那里,谁也不敢保证中途会不会搞事情。
就比如说咱们向来都是不喜欢惹事的,在国际上从来都是比较和善的立场,但是有人会当咱们是中立国吗?而当年瑞士要是有着百万大军,你看德国会不会放心让他中立?
所以中立国想要真正地实现中立,自身实力一定不能太强,至少不要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大威胁。但是话说回来,如果实力太弱了其实也不行。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在弱肉强食的丛林体系之下,实力才是硬道理。
一个国家任何的选择,都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过硬的实力,别人压根就不把你放在眼里,说了也是白说。即便是像瑞士这种,周边势力错综复杂,有着先天位置的“优势”,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那也没法抵挡。
比如在19世纪初那会儿,拿破仑横扫欧陆,什么哈堡意呆普鲁士,在强大的法兰西陆军面前那都不是个。如此一来,瑞士所倚仗的“大国拉扯”局面不复存在,那么被法国人征服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所谓的中立成了一嘴空话。
有了拿破仑时代的前车之鉴,瑞士明白了什么叫做打铁还需自身硬。其他像位置形势什么的,那都不保险,只有自己的拳头最靠谱。所以瑞士接下来开始在国防建设方面下起了猛药,哪怕是后面在维也纳会议上成为了欧洲公认“永久中立国”,瑞士依旧没有放松警惕。
他们走的是全民皆兵的路线,虽然国内没有什么正规的常备部队,但绝大部分老百姓都需要定期接受军事训练。瑞士人祖上是雇佣兵出身,连教皇用了都说好,本就民风彪悍,如今算是操起老本行,自然得心应手。所以凭借全民皆兵的军事化路线,瑞士的人口数量虽说不多,却能够随时拉出一支规模可观的部队来。
当然除了军事力量可观以外,瑞士还有着主场的地形优势。瑞士是一个山地国家,几乎全境都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脉上。瑞士利用这种地形,建造了大量的防御工事,甚至每家每户都会有暗堡地道。瑞士坐落于山地之上,本就易守难攻,再加上自身倾心打造的防御体系,这无疑能让瑞士的防守更上一层楼。
到了20世纪,经历了多年打造经营的瑞士国防已经相当坚固。凶悍的瑞士民兵加上无处不在的地堡工事,瑞士整个国家几乎都成为了一个要塞,仿佛一只带着利刺的刺猬。不管是谁想要吃掉瑞士,那都得掂量一下自己有没有那个牙口。
比如在二战的时候,熟悉的历史再度上演。这一次德国扮演了当年法国人的角色,带着意大利这个拖油瓶横扫欧陆。看看当时瑞士身边的几个邻居,奥地利早早地被德国吞并,意大利是德国盟友,而唯一能够依靠的法国人,也在法国战役中被德国打崩,早早的举起了白旗。
德国人这样一波操作下来,瑞士几乎就成了德意志帝国版图内的“国中之国”,人家德国人不吃你都有些不好意思。但是面对瑞士人那密不透风的防御,德国人却是犯了难。且不说那武德充沛的瑞士国防,单单阿尔卑斯山脉上的那些复杂山地,就能让德国的装甲部队寸步难行。与其在这上面浪费时间,还不如留着精力去收拾下其他地方。
最后自身的价值要符合。中立国想要保证中立,通常一定是自己没什么战略价值。尤其是像交通、资源这些对于战争影响极大的因素,一定得要撇开才行。就比如说瑞士这种,德国当初之所以不收拾他,不仅仅是因为瑞士自身实力足够强悍。毕竟瑞士就那么一点人,就算是再能打也不可能是德国的对手。只要德国人愿意付出一定的伤亡代价,拿下瑞士铁定没问题。
但问题上德国人并不愿意付出这个代价,因为瑞士不值得。大家首先一定要搞清楚,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是平时咱们看到的街头打架斗殴,只凭一时情绪化的冲动就上去了,完全不计后果。战争作为一种有目的性的武力活动,一定是需要计较得失回报的,付出的伤亡损失需要和收获的利益回报一定要成正比,否则就是亏本买卖,打了还不如不打。
虽说在我们的印象中,瑞士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国家,世界五百强扎堆,人均GDP全球数一数二。但就其本身的战略价值来看,瑞士对于周边邻居是没多少吸引力的,尤其在当年瑞士还没发展起来的时候。
没办法,瑞士这个地方地理条件太差了。长在阿尔卑斯山脉上的瑞士,一眼望去全是山,要交通没交通,要资源没资源,甚至连适合农业发展的耕地都少得可怜。所以瑞士在欧洲历史上是出了名的穷地方,生存环境相当的恶劣。其实当初瑞士人就是因为大山里的日子不好过,才想着出去给人家当雇佣兵的。不然日子过得好好地,谁愿意出去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在当时的德国人看来,对于瑞士这样一个没有多少战略价值的地方,如果能轻松占领倒也就算了,多少让地图好看一点。但是如果要付出太多代价的话,那还是算了吧。有着多余的兵力和时间,去收拾一下那些地形平坦,资源丰富的国家不更好?
再退一步讲,对于当时的许多德国人来讲,留着瑞士其实远比吃掉瑞士更有价值。因为在大半个欧洲沦陷于德国铁蹄之下的情况下,瑞士是德国乃至整个轴心阵营重要的对外交流节点。德国人可以通过这个节点,从外界换取到很多自己需要的东西。
比如拿艺术品、人质等等东西换取经费和战争原料。甚至许多德国高层人物还会将自己的小金库设在瑞士,以此来躲过国内审计部门的核查。大名鼎鼎的瑞士银行其实就是这样发家的。所以不打瑞士一本万利,打了瑞士自己倒贴,战争又不是填色游戏,无利可图的事,德国人可不会轻易去做。
综合来看,瑞士之所以能够成为永久中立国,连续躲过一战和二战的战火侵扰,主要就是凭借三大有利因素。不偏不倚的地缘位置,不强不弱的军事实力,以及不好不坏的战略价值。由此可见,中立国这个东西的门槛可不低,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