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重,临死前他把自己的儿子曹芳托付给了两个心腹大臣。
然而他没有刘备的好运气,两个托孤重臣,一个蠢得出奇,一个奸诈似鬼,巅峰期的魏国也成了司马家的嫁衣。
在《三国演义》中,曹叡作为曹操孙子、曹丕儿子,给他的描写并不多,更不会表现他的英明,毕竟小说的主基调就是“尊刘贬曹”。
而在真实历史上曹叡又是怎么样一个人呢?
关于曹叡的出身在《三国志·魏书·明帝纪》里,曹叡的出生年份是个谜,书里没说清楚。
但记载了他在239年正月去世,那时候他三十六岁。
按照古人的算法,出生那一年就算一岁,所以可以倒推一下,得出曹叡应该是在204年出生的。
而且,就在那一年八月,曹丕娶了甄氏,这位甄氏就是曹叡的妈。
袁绍的二儿子袁熙,那时候在幽州驻守。
他的妻子甄氏呢,留在邺城照顾婆婆。
后来,邺城被曹操的军队攻破了,曹丕进了袁绍的家。
一开始甄氏连惊恐带害羞的,不敢看曹丕。
袁绍的老婆挺识时务的,就掰过甄氏的脸给曹丕看,曹丕一看,哇,甄氏长得真漂亮,就夸了几句。
曹操听说了这件事,觉得我丕儿类父,我心甚慰啊!
于是就同意让曹丕娶了甄氏。
曹操的军队在建安九年八月攻克了邺城。
就在那个月,曹丕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
根据《明帝纪》的记载,曹叡也是那一年出生的。
这就意味着,当曹丕第一次在邺城见到甄氏时,她至少已经怀孕六个月了。
这么一来,曹叡很可能不是曹丕的亲生儿子,而是袁熙的遗腹子。
裴松之看了《三国志》里关于魏明帝曹叡去世时三十六岁的记载,他觉得这个数字有点不对劲。
裴松之说,曹操是在建安九年八月攻下邺城的,那会儿曹丕才娶了甄氏。
所以,按理说魏明帝曹叡最早也应该是建安十年出生的。
从建安十年到景初三年正月,满打满算也就三十四年。
因此,裴松之认为曹叡去世的时候应该是三十五岁,而不是陈寿写的那三十六岁。
然而同样是三国志,关于曹叡的年龄还有一个记载。
在《三国志·文帝纪》中,曹丕在延康元年(220年)五月封了曹叡为武德侯,但没说他那时候多大。
可是在《三国志·魏书·明帝纪》里,却清清楚楚写着曹叡被封为武德侯的时候已经十五岁了。
这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因为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曹叡被封为武德侯那年的年龄和他在其他记载中的出生年份对不上号。
把《三国志》里的这两段记载放在一起看,就能得出个结论:公元220年,曹叡被封为武德侯,那年他十五岁。
这么一来,我们就可以倒推一下,曹叡应该是在建安十一年(206年)出生的。
这样一来,关于曹叡的出生年份和年龄的问题,总算是有个比较合理的解释了。
西守东攻在魏、蜀、吴三国对峙的时候,蜀国和吴国经常是同时出兵,一个从西边,一个从东边,让魏国得两面作战。
面对这种情况,曹叡的应对策略是“西守东攻”。
这个策略后来证明是挺有效的。
从魏太和二年(228年)开始,诸葛亮就一直在北伐。
曹叡派了大将曹真和张郃去对付他。
曹叡的反应速度让诸葛亮挺意外的。
司马懿还迅速抓住了孟达,让诸葛亮失去了一个帮手。
曹叡还亲自去了关中,张郃在街亭把马谡打败了,诸葛亮只能撤退。
那时候曹叡才25岁。
到了青龙二年(234年)四月,诸葛亮又带着大军出了斜谷,到了渭南。
曹叡就让司马懿去迎战,还告诉他:“咱们只要守住关键地方,不跟蜀军正面交锋,诸葛亮的计划就行不通了。他又不甘心撤退,但粮草又撑不了多久,最后只能自己退兵。等他们撤退的时候,咱们再以逸待劳,追击他们,一定能大败蜀军。”
司马懿就按照这个策略做了。
到了八月,诸葛亮病逝,蜀军也就撤退了。
合肥之战胜孙权在三国对峙的时候,东线,也就是淮南战场,是主要战场。
而且,大的战役基本上都是在合肥附近打的。
比如张辽八百破十万的逍遥津之战。
孙权在“赤壁之战”之后,一共六次进攻合肥。
前三次是跟曹操对着干,后三次则是跟曹叡对抗。
孙权在230年、233年、234年三次围攻合肥。
曹叡派了满宠从230年开始镇守合肥。
满宠是个厉害角色,继承了张辽的威名,让孙权的士兵们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害怕。
那时候,诸葛亮和司马懿正在渭水对峙,孙权就在同一年五月向合肥新城发起了进攻,还派了陆议和孙韶各带一万多人马去淮河和汉水。
六月,曹叡派了征东将军满宠去新城抵抗吴军。
到了七月,曹叡竟然亲自坐着龙舟带着军队去了。
吴军一听这个消息,士气大减,孙权只能撤退。
孙权这一撤,陆议和孙韶那两支队伍也不敢再打下去了,很快就撤走了。
平定辽东叛乱在景初二年(238年)正月,魏明帝曹叡派太尉司马懿去辽东平定公孙渊的叛乱。
到了八月,司马懿把叛军全灭了,公孙渊的脑袋还被送到洛阳示众。
当时出兵的时候,本来计划派四万人去,但大臣们都觉得人太多,太费钱。
曹叡分析了一下,觉得四万人不算多,军费不该省,所以还是派了四万人去。
后来在打仗的过程中,又有大臣建议撤兵,但曹叡没动摇,他相信司马懿能赢。
结果也确实像曹叡预料的那样,司马懿赢了。
后期懈怠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后,魏国觉得蜀国不会再来找麻烦了。
这时,曹叡开始有点飘飘然了,对政务也不那么上心了,变得越来越奢侈,喜欢享乐。
他在洛阳和许昌建了很多大宫殿,花了好多钱,也累坏了老百姓。
他还从民间找了很多美女进宫,从贵族到宫女,甚至打扫卫生的,会唱歌跳舞的,都有好几千人。他成天在宫里寻欢作乐,不管国家大事。
而且曹叡还是个女装大佬,动不动就玩cosplay。
看到皇帝这么荒唐,大臣张茂(太子舍人)、高堂隆等都上书劝他,但曹叡就是不听。
这些大臣也是挺无奈的,眼看着皇帝这么胡来,也拿他没办法。
临终托孤景初二年(238年)十二月,魏明帝曹叡病重。
二十四日那天,他任命了自己的叔叔曹宇为大将军。
但三天后,他又改变了主意,让曹宇下了岗,换成了武卫将军曹爽。
后来的事情证明,这可能是让曹叡最后悔的决定之一。
到了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初一,太尉司马懿从辽东回来。
曹叡赶紧让人把司马懿叫到宫里,拉着他的手说:“我看来是没救了,我得把身后的事托付给你。你和曹爽得一起帮帮我儿子。能看到你回来,我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后来的事情又证明,这绝对是让曹叡最后悔的决定,没有之一。
司马懿听着,哭得稀里哗啦,一个劲儿地磕头。
就在那天,曹叡去世了,他只有三十五岁。
〖~~~《·结语·》~~~〗曹叡在位十三年,是老曹家最后一个实权皇帝,有他在,司马懿压根没有啥想法。
也是在他在位时期,魏国国力达到了巅峰。
曹叡可以说是个聪明能干的皇帝,而且才华出众,性格沉稳果断。
执政前期的曹叡对政务特别上心,决断也不可谓不英明。
而到了后期,由于外部强敌的消失,曹叡也迅速沉沦于享乐之中。
而且,曹叡在临死前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他任命了曹爽做大将军,让他和司马懿一起辅佐新皇帝。
这个曹爽,就是个草包,但偏偏还喜欢搞小圈子,想篡夺权力。
最糟糕的是,他逼得司马懿造反,这为魏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曹叡这个决定,可以说是给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挖了个大坑。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如果觉得文章写得还不错,可以点击关注,每天分享有趣的历史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