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为什么没人阻挠?有两个人的作用很关键

峯言峯语尔 2025-01-06 16:33:19

〖~~~《·引言·》~~~〗

公元195年,命运多舛的汉献帝刘协,带着一家老小,逃离了长安这个是非之地,目的地是雒阳,也就是现在的洛阳。

这一路上,可谓是颠沛流离,那么问题来了,这段时间里,那些关东的诸侯大佬们,真的就对这位落难的皇帝视而不见吗?

最后被曹操抢了先机,达成了挟天子而令诸侯,诸侯们就没意见吗?为什么没人阻挠?

袁绍的漠视

其实,也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冷漠。

比如说,河内太守张扬,还是心向汉室的。

一听说皇帝落难,二话不说,立马带着粮食来支援。

只不过,张扬的实力实在是太小,手头的兵力也有限,没过多久,就被杨奉、韩暹这些势力更大的家伙给挤兑走了。

这时候的各路诸侯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就拿袁绍来说,这位大佬那时候正忙着和公孙瓒干架。

突然听说皇帝从长安跑出来了,袁绍想都没想,就派了他的谋士郭图去瞅瞅情况。

郭图这一去,回来就跟袁绍说,老板,咱们把皇帝接到邺城怎么样?

袁绍的首席谋士沮授也同意,是啊,要是把皇帝弄过来,那不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吗?那时候,咱们法理上占据至高点,谁还敢不听你的?

本来是个挺好的计划,但偏偏有人不买账。

这些人大概觉得,现在多自在啊,想干啥就干啥,想揍谁就揍谁,何必自找麻烦把皇帝接来?接来了还得事事请示,多不方便。

但他们聪明的小脑瓜忽略了一点,这请示还不是走个过场?

真把皇帝控制在手里,皇帝的话听不听还不是自己说了算?你递的报告,皇帝敢不批吗?

袁绍这边,他对献帝刘协本来就有成见。

毕竟,那是董卓擅自立的,我可没打算承认。

所以,他压根儿听不进郭图、沮授的建议,还是一门心思对付公孙瓒,对那个流亡的小朝廷置之不理。

荀彧阐明利害

袁绍那边因为要不要逢迎皇帝的问题,内部吵得不可开交,曹操这边也是一样。

那时候,曹操不光从吕布手里抢回了兖州,还往南打了豫州,在关东这块儿,势力仅次于袁绍和公孙瓒,排第三。

他的部将毛瑜就跳出来表示得把皇帝接过来当招牌。

和袁绍那边一样,很多人唱反调。

杨奉、韩暹,还有张扬,他们的兵也不少,咱们要是去接皇帝,他们能答应吗?万一打起来,咱们有把握赢吗?再说,张扬和吕布关系那么铁,肯定会在背后使绊子。

要顾虑的事情太多了。

就在曹操的部将们争论不休的时候,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站了出来。

诸位想想看,当年晋文公保护周襄王,帮助他复国,最后称霸诸侯;汉高祖为被项羽害死的楚义帝戴孝,赢得了天下人的心。有旗帜和没旗帜,那可是天壤之别啊!现在天下大乱,老百姓都渴望安定。咱们要是能把皇帝接过来,重新建立朝廷,那就给了老百姓希望,人心自然就会归附咱们。到那时候,杨奉、韩暹这些小角色还能翻出什么大浪来?主公,您得赶紧拿主意,要是让别人抢先把皇帝接走了,那可就真来不及了!

荀彧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曹操平时大事小事都得问问他的意见。

曹操听荀彧这么一说,觉得非常有道理。

曹操本来就是个急性子,做决定也快,从不拖拖拉拉。

他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定了,咱们去接皇帝!

这就是曹操,行事果断,毫不犹豫。

董昭献计

曹操这边正琢磨着怎么搞定杨奉、韩暹这些人,想着找个什么借口去接皇帝,没想到,杨奉竟然自己派人来了,还主动邀请曹操去雒阳。

这不是瞌睡了就有人递枕头吗?!

那么说,这杨奉怎么就这么信任曹操呢?

他难道不担心曹操去了雒阳,会抢他的权力,把皇帝从他身边带走吗?

其实杨奉来这么一出,背后的原因是被人给算计了。

这个算计他的人,叫董昭,字公仁。

董昭本来是袁绍的手下,后来又跟了张扬,再后来,张扬被排挤走了,他倒是留了下来。

董昭四下一看,觉得能靠着皇帝这面大旗做出一番事业的,也就是曹操了。

董昭这个人,伪造信件是一把好手,他就写了封假信,冒充曹操的名字,去跟杨奉套近乎。

这招可真够绝的,直接把曹操送进了雒阳。

汉献帝刘协身边,杨奉的兵力是最强的,但是韩暹、胡才、李乐他们都是黄巾军的余党,关系铁得很,总是一起联手跟杨奉作对。

杨奉一直想找个帮手,这下收到了曹操的“信”,高兴得不得了,赶紧去向汉献帝汇报,推荐曹操当镇东将军、费亭侯,让他来保驾。

曹操接到消息,立刻带着部队往西走。

等到了雒阳,董昭主动来找曹操,把写假信的事情一说,曹操那个感激啊。

董昭就和曹操建议,皇帝在雒阳,还得靠杨奉、韩暹他们,明公你还得看他们的脸色。再说,雒阳现在这个样子,根本不能再当首都了,不如让皇帝迁都到许昌去吧。

许昌这地方在豫州北部,那时候已经是曹操的地盘了。

董昭这个建议,可真是帮了曹操的大忙,这样一来,曹操就能把皇帝放在自己的地盘上,名正言顺地“保护”皇帝了。

但是曹操还是有点担心,杨奉他们能同意吗?

董昭说这都不算事儿,您就上奏说雒阳闹粮荒,鲁阳今年丰收,请求皇帝移驾到鲁阳去找饭吃。鲁阳又不属于您的地盘,杨奉他们不会怀疑。等走到半路上,您再说出真正的目的地,不就成了吗?

曹操大喜,于是照着这个计划行事。

杨奉、韩暹过了一段时间才反应过来,发现自己上当了,赶紧合兵追赶,但最后还是被曹军击退。

就这么着,汉献帝迁都到了许昌,改名为许都,从此彻底落入了曹操的掌握。

稳住袁绍

曹操这人是出了名的果断,相比之下,袁绍做事就总是犹豫不决。

一开始,袁绍根本不想搭理献帝,等到听说曹操把献帝接走了,还可能被封为大将军,掌管朝政,他这才后悔起来,急忙写信给曹操,要求他把献帝送到自己设在邺城的大本营来。

这时候的曹操,还不敢明着跟袁绍对着干。

收到袁绍的信,他心里那个慌啊,赶紧就把大将军的位子让给了袁绍,自己退一步,当了司空、行车骑将军。

结果袁绍拿到大将军这个虚名,很高兴啊,曹操这小子,够意思,不愧是我的小弟!

还真就不再找曹操的麻烦了。

至于后来曹操可以名正言顺地打着朝廷的旗号四处征伐,天下英雄纷纷来投奔他,袁绍可就不管了。

合着袁绍不爽的是自己没当上大将军,而不是没控制住皇帝!

因为在袁绍看来,自己永远是大哥大,曹操不过是个小弟,帮他挡住南边那个麻烦的亲弟弟袁术就行了。

袁绍觉得曹操没那个本事,也没那个胆子敢造他的反。

袁绍果然是袁绍,自以为是,根本没看清楚曹操的野心和实力。

独掌大权

曹操在许都把小朝廷扶起来后,立刻就推荐荀彧当尚书令。

尚书令这个职位,从汉武帝那时候开始有的。

从那时候开始,权力从外朝转到了内廷,三公看起来地位很高,但其实真正的权力都在内廷的尚书手里。

就连大将军,也得挂个“录尚书事”的头衔,才算得上是大权在握。

尚书令呢,就是尚书的头儿,是朝廷里真正的老大。

曹操把最信任的荀彧安排在这个位置上,就是想让荀彧把朝廷里的大小事务都抓在手里。

曹操指挥荀彧,荀彧指挥朝廷,这样一来,曹操的命令就能畅通无阻,朝廷的大权就彻底掌握在他自己手里了。

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处,通过荀彧这个尚书令,他把朝廷的实权牢牢抓在了自己手中。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如果觉得文章写得还不错,可以点击关注,每天分享有趣的历史小知识。

0 阅读:0
峯言峯语尔

峯言峯语尔

天文地理,侃侃而谈;古今中外,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