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儿子、2任太子,被武则天设计害死,唐高宗咋还认为儿子该死?

雪莲果说历史 2024-03-16 19:58:48

之华说史,史说自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

从武则天亲手扼杀自己的女儿开始,李唐家族的祸难便一步一步地变得深重。这是一个可怕的开端,许多人将成为那个无辜女孩的祭品。

当李治还沉浸在幸福的爱河之中时,报复已经悄悄地开始。在外廷,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来济、柳奭、于志宁或杀或逐,家破人亡;在内宫,王皇后、萧淑妃在失势之后,屈辱而死。

1、二妃之死

王皇后被废黜之后,与萧淑妃一起囚于别院,饱尝了人世间的辛酸。李治毕竟是一位仁慈的君主。他深爱武则天,把她扶上了皇后的宝座。

他并不知道王皇后与萧淑妃的冤情,也不知道武则天在其中做了什么样的手脚。

他对武则天强加给王皇后的罪状深信不疑,但是,结发夫妻的感情虽然已经中断,那一段生活所留下的痕迹却不能完全抹去,闲暇之余,李治也时常想起王皇后与萧淑妃。

至于李治在想到她们时的心情如何,我们便无从知道了。因为当时的李治并不知道王皇后与萧淑妃的实际处境。

一次,李治又想起王皇后与萧淑妃。他悄悄来到囚禁王皇后与萧淑妃的地方,不禁一愣。只见那里封门闭户,潮湿阴冷,仅靠墙壁上的小洞传递饮食。

李治见状,侧然伤之,呼曰:“皇后、淑妃安在?”

王皇后在室内听到李治的声音,泪流满面,回答说:“妾等得罪,为宫婢,何得更有尊称!”

又说:“至尊若念畴昔,使妾等再见日月,乞名此院为回心院。”

王皇后的话使李治伤感不已,也为自己所看到的一切感到惭愧。他对王皇后说:“朕即有处置。”

但是,李治的处置尚未开始,武则天已经得到了消息,她又怕又气,立即派人把王皇后与萧淑妃各打一百大棍,打得她们皮开肉绽,然后砍断手脚,塞进酒瓮之中,恨恨地说:“令二妪骨醉!”

几天以后,王皇后和萧淑妃死去,武则天又下令将她们斩首。当王皇后受杖之时,心情十分平静。她说:“愿大家万岁!昭仪承恩,死自吾分。”

但其中的悲凉之感,人们是不难体会出来的。萧淑妃则怒目大骂:“阿武妖猾,乃至于此!愿他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

王皇后、萧淑妃死后,武则天把她们的姓氏改为蟒氏、枭氏,命宫中永远不准养猫。

后来,武则天经常恍惚之中看见王皇后与萧淑妃披头散发、满面流血,站在她的面前,就像当初被杀时一样,惊惧万分,便从原居所迁到蓬莱宫。但在蓬莱宫内,仍然时时出现王皇后与萧淑妃的冤魂。

此后,武则天经常住在洛阳,很少回到长安。

2、李忠之死

王皇后被废黜以后,太子李忠的地位立即动摇。武则天入宫不久,便为李治生了一个儿子。武则天不仅要为自己夺取皇后之位,还要为她的儿子夺取太子之位。李忠很快便明白了这一点。

李忠是李治刚刚被立为太子时与后宫刘氏所生,是李治的长子。

当时,李治在宫中设宴庆贺,李世民亲自驾临。他对宫臣说:“朕始有孙,欲共为乐。”

酒酣之际,李世民亲自起舞,在座者亦皆舞,李世民大悦,赏赐他们许多物品。贞观二十年(646年),李忠受封为陈王。

李治即位以后,李忠拜雍州牧。永徽三年(652年),柳奭向王皇后献计,以李忠生母微贱,而王皇后无子,莫如立之以为太子,既可使李忠感恩,又可以阻止武则天夺宫。于是王皇后与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于志宁、柳奭等人坚请,终于使李忠登上了太子之位。

李忠出身微贱,处事小心谨慎,自从立为太子以来,没有什么差错被人抓住把柄。但是,王皇后被废,武则天把持后宫,所生长子李弘已经三岁。

李忠自知其位不保,便主动提出放弃太子之位,李治没有答应,但心中十分犹疑。

李治于心不忍,武则天却不肯善罢甘休,她手下的朝中亲信领受了她的旨意,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立功的机会。

永徽六年(655年)十一月,武则天刚刚被立为皇后的几天以后,许敬宗便上了一道奏表,请求废太子。经过许敬宗的一番鼓动,李治下决心废李忠而另立新太子。

次年正月,李治下诏,降封李忠为梁王、粱州都督,赐第宅一所,实封二千户,赐物二万段。

李忠被废黜以后,原属官惧祸,大多亡匿,没有人敢来见他。只有太子右庶子李安仁一人与李忠挥泪拜辞。不久,李忠改任房州刺史。

这是一种贬谪,但李忠只有十三、四岁,并不太明白其中的含义。

不过,时过境迁,李忠逐渐成人,内宫外廷之事日著于耳,慢慢也了解了一些内幕。特别是长孙无忌等人被杀逐以后,李忠心怀恐惧,知道这位心狠手毒的母后绝不会放过自己。

他经常穿上妇人衣饰,以防被武则天派来的刺客暗算。他总是恶梦不断,便自己占卜以测吉凶。这件事不久便传到武则天的耳中。显庆五年(660年),李忠被贬为庶人,流放黔州,囚禁于李承乾故宅之中。

其实,把李忠立为太子的原因揭露出来,说明李忠确实受到了长孙无忌等人的牵连,而李忠对这些人也无疑充满感情。

但是,幕后主使的武则天竟然出面为李忠求情,却显示出一种手段的高明。

麟德元年(664年),上官仪议废武则天,遭到武则天的报复,被处死罪。上官仪曾经当过李忠的属官,武则天便授意许敬宗诬告李忠与上官仪谋逆,将其赐死于流放地。

这位年仅二十二岁的皇子,在度过数年苦不堪言的流放生涯以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3、李上金、李素节的命运

李治共有八个儿子,除长子李忠之外,非武则天所生的还有李孝、李上金、李素节。李孝早夭,得免于屠戮。李上金、李素节的命运便不那么安稳。

李上金为后宫杨氏所生,李素节则是萧淑妃之子。武则天夺宫之后,残杀萧淑妃,李素节的命运已经明确。

至于李上金,因其母受过李治的宠爱,也被武则天恨之入骨、嫉之如仇。

李上金初封为杞王,永徽三年(652年),遥领益州大都督,历官鄜、寿二州刺史。李素节初封雍王,领雍州牧。年幼之时,便可日诵千言。后来,他拜徐齐聃为师,勤勉自励,李治非常喜爱他。又授岐州刺史,改封郇王。

武则天夺取后宫,也夺去了李上金、李素节的前程。不久,李上金便被诬告,削封邑,徙置灃州,李素节也被贬为申州刺史,剥夺了入朝的资格。过了一段时间,武则天又上表请求允许二入朝集,改任李上金为沔州刺史,李素节为岳州刺史。

当时,李素节心中郁闷,撰了一篇《忠孝论》,抒发自己的志向。仓曹参军张柬之为了让李治明白李素节的冤情,把《忠孝论》呈给朝廷。武则天看了以后,心中更加怀恨,便找了一个借口,把李素节降为鄱阳王,削去他十分之七的封户,徙置袁州,禁锢终身。

此后,李素节屡次改封改任。李治死后,武则天下令将二人逮送京都。李素节在途中遇见送丧人号哭,感慨地说:“病死何可得,而须哭哉!”行至龙门驿,被缢杀,时年四十三岁,葬以庶人之礼。

李素节的子孙除几个年幼的被囚禁于雷州以外,全被杀掉。李上金得知李素节被杀的消息以后,自刎而亡,七个儿子皆流放死于显州。

4、唐高宗最中意的太子——李弘

李忠被废黜以后,武则天的长子李弘登上了太子的宝座。这一年,李弘刚刚四岁。

李弘生于永徽三年(652年)。永徽六年(655年)封为代王。李弘可以说是李治和武则天爱情的结晶,受到父皇与母后的怜爱,自然在情理之中。

显庆元年(666年),李治在册立李弘为皇太子的诏书中,对一个四岁的孩子推崇备至,除了政治上的需要以外,喜爱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李弘也确是一个讨人喜爱的孩子。李弘曾向率更令郭瑜学习《春秋左氏传》,至楚子、商臣之事,废卷而叹曰:“此事臣子所不忍闻。经藉,圣人垂训,何故书此?”

郭瑜回答说:“孔子修《春秋》,义存褒贬,故善恶必书。褒善以示代,贬恶以诫后,故使商臣之恶,显于千载。”李弘说:“非唯口不可道,故亦耳不忍闻。请改读余书。”

李弘由此而改学《礼记》。

李弘废史而习礼,说明他本性的良善。但是,仅靠良善,并不能在宫廷之中立足。李弘没有从史籍中获得政治经验,是他的一个损失。

李弘在做太子期间,出言行事,与他的父亲李治十分相似。他曾经主持撰修《瑶山玉彩》五百卷。参加者有中书令、太子宾客许敬宗,侍中兼太子右庶子许圉师,中书侍郎上官仪,太子中舍人杨思俭。

《瑶山玉彩》博采古今文集,摘其英词丽句,以类相从,勒成一书。此书撰成,对那些靠诗文为进身之阶的举子们搜词寻句提供了相当大的方便。

作为一种文治之业,李治对此大为赏识,下制赐李弘物三万段,参与修撰者皆蒙重赏。

李弘对儒学的关注似乎更能反映他的政治见解。他曾于总章元年(668年)二月,参加司成馆释奠之礼以后,奏请赠颜回太子少师,曾参太子少保,又奏请为孔子庙树碑。

这一时期中,李弘几次监国,熟悉政务。龙朔三年(663年)十月,李治命李弘每隔五日于光顺门内监诸司奏事,其小事并由太子决定。

李弘并没有辜负李治的期望。

咸亨二年(671年),李治幸东都,留李弘于京师监国。当时,关中大旱,民户饥乏。李弘对此十分留心。他命人取来廊下兵士的食粮验看,发现有吃榆皮蓬实者,于是命家令等发给士兵粮米。

这件事使臣下感到李弘的务实精神,也使李治感到十分满意。李弘的从谏如流之风,也著于史册。一次宴集,李弘命宫臣为掷倒之戏。

轮到左奉率王及善,王及善说:“掷倒自有伶官,臣若奉令,恐非所以羽翼殿下也。”李弘闻言,改容谢罪。李治知道此事之后,非常高兴,赐王及善缣百匹,提升他为左千牛卫将军。

咸亨年间,李弘因身体多病及入侍少暇,与宫臣接触不多,典膳丞邢文伟减其所供膳食,并上书切谏,李弘揽书,嘉纳其意。李治知道此事以后,也非常高兴。

不久,右史缺额,李治说:“邢文伟事吾子,能撤膳进谏,此直士也。”遂擢为右史。

从上述事例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李治对李弘周围的人相当关注。

为了辅佐李弘,李治把许敬宗、许圉师、杨思俭等人任为东官属官,希望这些人能够稳固太子的地位,增长太子的才干,其用意与当年李世民为他所做的基本一致。

咸亨二年(671年),李治召李弘至东都,为他娶右卫将军裴居道之女为妃。

有司奏以白雁为婚贽,正巧苑中获白雁,李治大悦,说:

“汉获朱雁,遂为乐府;今获白雁,得为婚贽。彼礼但成谣颂,此礼便首人伦,异代相望,我无惭德也。”

裴氏甚通妇道,愈发令李治高兴,他对侍臣说:“东宫内政,吾无忧矣!”

但是,李弘在政治上的成长已经引起了武则天的疑惧。

5、太子李弘死亡之谜

这位二十四岁的太子不仅在施政的方针上与母后大相径庭,在一些小事上也逐渐与母后产生矛盾。

萧淑妃死后,所生义阳、宣城二公主被武则天幽禁于掖廷,三十多岁尚不得嫁。

李弘闻而伤之,向武则天说情,请嫁之。武则天闻其言,怒不可遏,立即把二位公主嫁给了值班卫士。

自此以后,武则天对李弘改变了态度,她认为自己的这个儿子会成为自己的敌人,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

不过,母爱的丧失与事态的发展相比,只是一件小事。咸亨年间,李治病体不支,打算禅位于李弘。这样做的目的,也有断绝武则天窥伺朝政的用意。

消息传出,武则天感到自己的恐惧变成了现实,怨恨也就变成了愤怒。

此时的武则天正在一步一步地攫取大唐王朝的最高权力,欲罢不能。

李治已经认识到武则天的威胁,武则天也知道自己的处境正在变得十分微妙。她以前依仗李治对她的爱和信任控制朝政,现在,她凭借自己的权势和智谋控制朝政。

假如李治禅位李弘,这一切都将改变。李弘不仅在大政方针上与她背道而驰,对她屠戮宗戚也相当不满。

李弘即位,改弦更张,武则天便将面临灭顶之灾。

武则天绝对不能接受这一事实。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在合璧宫突然死去。李弘之死,是唐代历史上的一大疑案。

《新唐书》李弘传记载说:

“后将骋志,弘奏请数佛旨。上元二年,从幸合璧宫,遇鸩莞,年二十四,天下莫不痛之。”

《新唐书》高宗本纪则更明确地记载说:“天后杀皇太子。”

但《旧唐书》却只是说,“太子从幸合璧宫,寻薨。”又引用李治的话,把李弘猝死的原因说成是久病。

李弘之死确有许多弄不清楚的疑团。但是,李弘既然久病,如此时病势加重,应该不会跟随李治从幸合璧宫,而且就在那几天里死去。

这一切过于巧合,尤其是与李治准备传位的时间连在一起,与武则天的权势欲急剧膨胀连在一起,更与李治曾打算以武则天“摄知国政”而被大臣谏止前后衔接,与李弘奏请下嫁义阳、宣城二公主而得罪武则天前后衔接,因此,人们完全有理由以疑传疑。

《实录》只记载公布了的资料,李治也不便把李弘真正的死因公之于众,后人们当然缺少直接的根据指证武则天谋杀李弘。

更何况武则天曾经亲手谋杀过自己的亲生女儿,而她的次子李贤也死于她的手上。

李弘之死使李治悲痛欲绝。因为这不仅是感情上的损失,同时也是政治上的损失。

李弘被葬于缑氏,墓号恭陵,制度用天子之礼,百官服丧三十六日。

李治自撰《孝敬皇帝睿德记》,以志其事迹。

在《册谥孝敬皇帝文》中,李治对李弘的短暂一生作了全面的评述:

“故皇太子弘,克岐克嶷,有德有行。事亲以孝,爱敬板于寝门;奉上以忠,恭慎形于驰道。孝慈不犯,惠以及人,载隆三菩之规,无俟八繁之诫。发挥弦诵,逊业之道弥光;黼藻温文,承祧之望攸重。抚军监国,大阐良图;百揆万机,伫令居摄。庶几乾坤交泰,主鬯之业方新;日月重光,继昭之明斯远…”

从上段文字中的语气来看,李治似乎并未发现李弘的死因。李弘确实久患疾病,这一点掩盖了真相。

李治沉浸在悲痛之中,也不会想到认真调查一下李弘的死因。

即使有人冒死提出怀疑,李治也不会相信武则天会杀害自己亲生的儿子,尽管李治此时已经察觉武则天的政治野心,并对她的某些做法十分不满。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0 阅读:6
评论列表
  • 2024-03-25 13:08

    高宗李治这皇帝当得真叫个窝囊,自己的儿女跟女人都保护不了[笑着哭]

雪莲果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