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又名“桃花水”、“诉衷情令”、“渔父家风”、“一丝风”、“步花间”、“偶相遇”、“画楼空”等。以温庭筠《诉衷情·莺语》单调三十三字,十一句五仄韵六平韵为正体。
另有:
1,三十三字九句六平韵两仄韵,
2,三十七字九句六平韵两仄韵。
3,四十一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四句四平韵,
4,四十一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的变体。
读张抡《诉衷情·咏闲》
闲中一盏建溪茶,香嫩雨前芽。砖炉最宜石铫,装点野人家。
三昧手,不须夸,满瓯花。睡魔何处,两腋清风,兴满烟霞。
词中以“闲中”开篇。
张抡,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开封(今属河南)人。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
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莅聚景园,抡进柳梢青词;公元一一七九年三月,高宗再莅聚景园,抡进壶中天慢词;九月,孝宗幸绛华宫,抡进临江仙词:均赐极渥。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张抡,南宋时期官至浙西的“副都总管”。平日虔诚修习净土法门,曾经请南宋高宗书写“莲社”两个字挂置在他的门前。
平时以闲著称。
一,闲中一盏建溪茶,香嫩雨前芽。
1,闲中一盏建溪茶,香嫩雨前芽。
词中的“一盏建溪茶”,是“品茗盏”,与后词中“滿鸥花”相对应。
宋式点茶的茶会点茶一般采用的流程:
(1)瓯中点茶,
(2)分茶到盏,
(3)奉茶到位,
(4)捧盏品饮,
(5)无限暇想。
宋代点茶在三百多年的演变历史中曾经出现的点茶器皿有鼎、釜、铛、瓯、氅、盏等六种。而相应而生的煮茶点茶、煎茶点茶、烹茶点茶,“瓯点盏饮”作为宋式点茶的一种类型,在百花中齐放,在美好而有动感的宋韵文化中,都曾经承载过点茶文化。
2,香嫩雨前芽。
宋代,中国气象史上处于我国第三个寒冷期,进入一个小冰河期,特别是南宋时期,更处于寒冷期的中心位置。茶树生长期延长,所以,在气候变化多端的宋代,曾经出现过的“社前茶”、“火前茶”、“骑火茶”、“雨前茶”等。这些茶在不同的时期都是好茶。
(1)祖无择《春郊即事》
东方驱晓骑,
南亩劝春耕。
试与牧童语,
因知林鸟名。
雨前茶正小,
社后酒犹清。
可笑豚蹄祝,
篝车望岂轻。
(2)胡宿《三衢道中马上口占》
短亭疏柳映鞦千,
马上人家谷雨前。
几树枪旗茶靃靡,
一溪鳞甲水潺湲。
鶑期别后闻余哢,
蚕候归来见小眠。
可惜西湖湖上月,
夜来虚过十分圆。
(3)华岳《寄范茂卿》
社风吹迸雨前枝,
正是施工北苑时。
小胯未封才入盝,
短钥初拆半含旗。
一盆腊雪分龙井,
万杵春雷入凤池。
见说贡余山似积,
小煎还肯换新诗。
二,砖炉最宜石铫,装点野人家。
砖炉:砖泥烧制的风炉:
石铫:平底锅,又名“铛”,烧水点茶之器皿。
苏轼《试院煎茶》
蟹眼已过鱼眼生,
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
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
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
分无玉碗捧娥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
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铫有柄有流,拿取方便,出汤快捷,是当时煎茶用的最多的器具。唐、宋诗歌中铫子的出现频率特别高,例如:
北宋吴则礼《周介然所惠石铫取淮水瀹茶》句云:
吾人老怀丘壑情
洗君石铫盱眙城。
要煎淮水作蟹眼,
饭饱睡魔聊一醒”。
李光《饮茶歌》云:
山东石铫海上来,
活火新泉候鱼目。
汤多莫使云脚散,
激沸须令面如粥”。
铫由铛去足而来,所以铫又叫“折脚铛”,没有足的磕绊,使用、收纳、外出携带都很方便。摘录的几首诗都是用石铫煮茶,可见石质的铫子胜过其他。后世紫砂壶以此为模板,做出了一款壶名曰:“石瓢”
所以“砖炉最宜石铫”是茶家的标配。
三,三昧手,不须夸,满瓯花。
1,三昧手。
宋代的点茶:有三法,即手法、心法、缘法。
第一是手法:
宋•邓肃:
“击拂共看三昧手,
白云洞中腾玉龙”。
第二,是心法:
宋•洪刍:
“应凭巧绝传神笔,
幻出江南没骨图”。
第三是缘法:
宋•洪适:
“茗花泛轻碗,
烟篆度虚棂”。
仿宋点茶,不仅仅是一种表演,而是一种全心声投入的展现。而“三昧”则是一种境界。三昩,梵文音译。又译“三摩地”。意译为“正定”。谓屏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大智度论》卷七:“何等为三昧?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晋慧远《念佛三昧诗集序》:“夫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指修行已经到达很高的境界。
在点茶时,自内证的三昧境界在汤花变幻过程中呈现,如有神助,出现盏动,汤动,壶动,水动,筅动,通过人动达到瞬间的动态平衡,使汤面出现瞬间散灭的花鸟鱼虫走兽等等令人难以置信的动态画面。
神龙摆尾。
2,滿瓯花。
满瓯的乳花沫饽是宋代点茶的标准呈现,文人墨客常以乳花、雪花、琼花等等以花来赞美所点的茶,更有的以“姚黄蕊”、“涧底花”来感叹。
(1)蔡 襄 :"独对炎晖看雪花"。
(2)欧阳修 : "试目向空看乳花"。
(3)王安石:”暗香一阵连风起,知有蔷薇涧底花”。
(4)杨万里:”瓯面云烟乳作花”。
(5)林逋:“箸点琼花”。
(6)赵佶:“捧瓯相近比琼花”。
(7)陈襄:“宫花不见姚黄蕊,苑茗初尝叶白团”。
(8)李彭:“宝犀新胯面岩冷,碾出壑源春雪花”。
(9)林景熙:“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雪碗建溪茶”。
(10)韩淲:“亟呼童奴取活水,烹煎试起琼玉花”。
宋代十位高手,经试点后齐颂瓯中都是“花”。
四,睡魔何处,两腋清风,兴满烟霞。
烟霞:
1,南朝 齐 谢朓 《拟宋玉<风赋>》:“烟霞润色,荃荑结芳。”
2,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伊烂拏钵伐多国》:“含吐烟霞,蔽亏日月;古今仙圣,继踵栖神。”
3,《云笈[jí]七籤》卷三三:“青童侍卫,玉女歌扬;腾躡烟霞,綵云捧足。”
4,明 张居正 《潇湘道中》诗:“我前拥烟霞,我后映松竹。”
5,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卷中烟霞縹緲,钩勒精严。”
6,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敬想足下,优游泉石,放旷烟霞。”
7,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不扫一室,自怀包括之心;独守大玄,且忘名利之境。于时 魏特进、房僕射、杜相州 等,并以江海相期,烟霞相许。”
8,元 乔吉 《绿幺遍·自述》曲:“时时酒圣,处处诗禪,烟霞状元,江湖醉仙。”
9,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王维 继之以烟霞, 唐 诗之逸,遂成芳秀。”
道家也把烟霞为登仙之处,唐代卢仝吃了七碗茶也欲登天去,幸好一起吃茶的朋友“睡魔何处”?
大家醒着呢,虽有“两腋清风”,但“兴滿烟霞”,沉浸在对美的追求与向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