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与九州之谜:从神话到现实,九州真的存在吗?

纪元轴心文化 2024-02-14 05:42:25

在上古时期,黄河泛滥,传奇人物大禹经过13年的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这不仅是一段关于治水的传说故事,也是一次划时代的行政革新,九州是真有其事,还是一个美好的传说,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过呢?

大禹,这位夏朝的开国君主,沿着山脉刻下历史的痕迹,用砍伐的树木作为界标,根据地形地貌划定了界域。不仅如此,他还根据各处土地的情况制定了贡税的等级,这些故事,被详细记录在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禹贡》中。

让我们回到那个时代,想象一下大禹治水后的景象:曾经波涛汹涌的洪水渐渐退去后,陆地一块块显露出来,人们在这些被水围绕的“州”上重建家园,生生不息。

根据《禹贡》的记载,当时共划分了九州,名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范围北至燕山山脉和渤海湾,南至南岭一带,西至陇东高原,涉及黄河、淮河、长江流域,覆盖了广袤的土地。

不过,也正是因为疆域范围太大,让九州传说有不少疑点。

根据今天的考古成果来看,夏朝的主要统治区域在今天的河南一带,不超出今天山西南部、山东西部和河南的范围。当时大禹是夏朝的开国国君,管理疆域跟《禹贡》所记载的九州范围严重不符。

那么九州究竟出现于何时?

春秋战国时期,九州的名称和边界逐渐明晰,这个过程反映了当时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例如,青州位于齐国境内,因五行说中青代表东方而得名;徐州则源于被吴国所灭的徐国。可以看出,九州不仅是地名,更是对春秋战国时代诸强林立格局的一种映射。

所以说《禹贡》上所记载的九州应该是春秋战国时逐渐形成的地名。

九州之名的由来,深植于中国古代文化中对数字“九”的特殊崇敬。在古人眼中,九象征着至高无上,天有九重,皇帝被尊称为“九五之尊”。因此,用“九州”来称呼自己的土地,不仅是一种自豪,更是对未来的祝福和期许,实际上,所谓的“九州”并不一定就是九个区域。

进入战国时期,九州的概念由虚转实,逐渐成为了具体的行政区划,有了具体的地名和方位,并且记录在《禹贡》当中。不仅如此,战国的《吕氏春秋》、《尔雅》等等典籍中也有关于九州的记载,只是地名与《禹贡》稍有不同。

不过,不管是哪个版本的“九州”,在战国时期其实都还是虚的,真正将这一概念付诸实践的,是汉武帝。在他的统治下,全国被划分为13个州,而非九州。汉朝初建时,地方行政主要实行郡县制和封国制,西汉经过一系列的开疆拓土后,全国大约有110个郡国,基于国家治理的实际需要,汉武帝就把全国的100多个郡国分为了13个州,每个州安排一个刺史管辖,到西汉后期,刺史权力变大,由京官发展成驻地方官,刺史由此改名为州牧。

在历史上唯一尝试恢复九州旧制的,是东汉末年的强人曹操。他在建安18年(213年),名义上遵照汉献帝的命令,实际上出于自己的政治野心,将13个州重新整合为九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曹操的精明和权谋,他通过冀州并吞幽州、并州,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然而,由于当时的群雄割据,他的这一行动并未完全实现其预期目标。

回望历史,九州不仅是一个行政区划的概念,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政治愿景。从大禹治水的神话,到汉武帝的版图扩张,再到曹操的权力游戏,九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和梦想,是对统一和繁荣的永恒追求。

关于九州还有什么有趣的说法,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5
评论列表

纪元轴心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