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北京女子乳腺切除后,吃了三年托瑞米芬,为什么还是转移了?

三秦的备忘录 2025-04-21 18:52:48

2011年,45岁的付海蓉是一名来自北京的钢琴老师。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她,思想一直和常人不太一样。自从结婚后,付海蓉一直和丈夫保持着丁克婚姻,也就是不生孩子。在五年前,由于一直未育,付海蓉出现了卵巢早衰,绝经年龄也相应地提前了几年。因此没有卵巢供应充足雌激素的她,需要一直长期服用雌激素补充剂,来补充体内缺失的雌激素。

2011年5月12日,付海蓉出门前正对着镜子整理衣物,准备出门去学校。当她习惯性地整理了一下胸前的衣服,突然,手指碰到了左乳外侧的一个硬块。付海蓉顿时愣住了,心里感到十分诧异,手指微微颤抖着按了按。这才清楚地感觉到,肿块质地坚硬,就像是柔软土地上突然冒出的一块石头。付海蓉又用手指推了推,发现它似乎与周围组织紧密相连,边界模糊不清,根本无法移动。但由于肿块不痛不痒的,她还是决定先去上课,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6月22日,晚上付海蓉正在洗澡,她一如往常地把沐浴露均匀地涂抹在身体各个部位,并轻轻揉搓着。就在不经意间,几滴液体突然从她的胸前滴落。她低头一看,那液体呈现出淡淡的红褐色,在洁白的瓷砖上显得格外刺眼。付海蓉的心猛地一沉,手也不自觉地抖了起来。她不相信似地又用手指轻轻按压胸部,很快,又有几滴液体溢出。这次,付海蓉直观地发现,液体竟然还带着一丝黏稠的质感。

她感到一阵眩晕,稳了稳身子,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很快,付海蓉想起之前在左侧胸部发现的那个肿块,于是又赶紧低头仔细观察。事情比她预想的还要糟糕,不仅肿块有些增大,左乳的皮肤竟然轻微凹陷下去。像是被一根无形的丝线在内部拉扯着,形成了一道小小的褶皱。乍一看,有点像“酒窝”。付海蓉轻轻用手轻轻碰了碰,发现那块皮肤的弹性似乎也变差了,触摸起来粗糙不已。她心底的不安越来越浓重,略微思索了一下,赶紧换上衣服去了附近的医院挂号检查。

到达医院后,医生首先根据付海蓉的主诉对她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查体发现她的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3.6cm的质硬肿块,活动度差,表面皮肤凹陷,呈酒窝征;无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双肺无啰音。

随后医生给付海蓉开了乳腺超声、乳腺MRI、粗针穿刺活检等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超声:左乳外上象限低回声肿块,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边缘呈毛刺状,内部见点状强回声,血流信号丰富;乳腺MRI:肿块呈不均匀低信号,T2加权像呈中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快速强化;活检: 灰白色实性组织,肿瘤细胞呈实性巢状排列,核多形性明显。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当付海蓉看到检查报告后,顿时感到人生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之中。她哭过崩溃过,也怨恨过命运的不公平,可是在她的生命中还有太多值得留恋的东西了,她不能让年迈的父母失去女儿,也不能让陪伴数十载的丈夫失去妻子。于是,坚韧的付海蓉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保乳手术和术后放疗。

半个月后,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医生给她开了托瑞米芬作为治疗药物并语重心长的嘱咐道:“托瑞米芬是一种选择性的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它主要通过调节雌激素受体,来发挥抗雌激素作用,从而有效抑制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除了按时用药以外,还要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运动,少食用雌激素含量高的食物,因为过量的雌激素对癌细胞有促进作用。”

付海蓉听后郑重的点点头,在医院走了这么一遭后,她对自己的身体格外上心。除了每天按时按量服用托瑞米芬以外,还坚持每天清淡饮食,含雌激素高的食物是再也不敢碰了,早睡早起。每天下班后都会去附近的公园慢跑一个小时,从不间断。

在付海蓉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她的身体状态一直保持得十分不错。 9月4日,付海蓉如期来到医院复查,复查结果显示:乳腺MRI:未见肿瘤复发或残留病灶,胸大肌完整无侵犯;骨扫描:无骨转移征象。 付海蓉看到复查报告后,心中的大石头可算落了地。可她不知道的是,命运似乎并未打算放过她。

2014年11月16日,这天付海蓉正在公园里慢跑。不知怎的,她的腰部突然传来一阵钝痛,像是有无数根针在腰部轻轻扎入一般,一直缠绕着持续不断的、闷闷的疼痛。付海蓉用手轻轻揉了揉腰部来缓解疼痛,但似乎没什么用。付海蓉心想,可能是刚刚运动量大了点,也就没多想。

正当她小心翼翼地再次迈开步伐时,突然感到双腿一阵无力,像是被抽走了筋骨一般,根本使不上劲。付海蓉勉强撑着身体,试图稳住脚步,但双腿却越来越不听使唤。她只能扶着大树,一步一步地挪动。可刚走到长椅时,付海蓉的双腿瞬间完全失去支撑力,身体猛地向前一倾,重重地摔倒在地。此时路过的行人看她躺在地上,动弹不得,于是赶紧为她拨打了急救电话。

很快,检查报告就出来了。显示:腰椎L3-L4压痛(+),活动度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骨扫描:多发骨代谢异常,累及腰椎、右侧股骨颈;脊柱MRI:L3椎体破坏伴椎旁软组织肿块,脊髓受压;PET-CT:原发灶区域未见复发,骨转移灶代谢活跃。诊断为乳腺癌骨转移。

付海蓉把检查报告单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才相信眼前的一切,可这是为什么啊?命运为什么要这样对自己啊?满腔的困惑和不解让她忍不住崩溃大哭,付海蓉拉着医生声嘶力竭的喊道:“医生,这到底是为什么?我明明做了手术和化疗,复查也没问题,还每天运动锻炼,为什么我还是发生转移了?难道我做的这一切都是徒劳吗?”

医生听后仔细翻看着付海蓉的病历,一脸疑惑地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确实有些蹊跷。你的复查确实没有问题,习惯也都有益于病情的恢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于是医生又事无巨细地询问了付海蓉近段时间以来的饮食、睡眠、用药等细节。一问,果然他一直在服用托瑞米芬!

医生摇头叹息道:“你真的是无知啊,虽然你一直按时按时按量服用托瑞米芬,这对抑制癌细胞也确实有效果,但是你偏偏在吃托瑞米芬时却忽视掉一个关键细节,才引来了灾祸啊。临床上乳腺癌患者都是在这一个细节上面栽了跟头,最后发生转移,还直接让自己陷入了回天乏力之地啊……”

原来付海蓉的错误就在于她一直长期吃下托瑞米芬,却从未复查过自己的激素受体状态是否发生变化。要知道,托瑞米芬的治疗原理就是通过阻断体内雌激素与乳腺癌细胞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但问题在于,乳腺癌并非静止不变的病,它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耐药性”——肿瘤细胞逐渐失去对雌激素的依赖,或者干脆转化为“雌激素受体阴性”,此时托瑞米芬的“靶点”已失,药效自然大打折扣。

而张海蓉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过去的诊断,却没有紧跟身体的变化。结果是,在癌细胞悄悄“转型”后,她依旧沿用旧的方案,托瑞米芬对她来说就像在打一堵“已经不存在的墙”。医生听完她的用药情况后痛心地说道:“抗激素治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流程,而是要根据你体内肿瘤细胞的敏感性不断调整。尤其是治疗2~3年后,最容易发生受体状态转化。如果此时你还盲目吃原来的药,就是耽误治疗时间,让转移风险越来越高。”

乳腺癌手术只是治疗过程的第一步,真正决定预后和生活质量的,是术后的科学康复与长期保养。很多患者在手术后要么过度紧张,要么掉以轻心,忽视了对身体和心理的系统管理,反而给疾病复发或生活质量下降留下隐患。乳腺癌术后保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进行。

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术后应避免高脂肪、高糖、高盐饮食,建议以清淡、营养均衡为主,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豆制品、鱼类、鸡胸肉)、新鲜蔬果与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应避免食用雌激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和保健品,如蜂王浆、燕窝、人参类产品等,以免影响内分泌治疗效果。

其次,适度运动可以显著提升康复质量。术后1个月内可进行轻柔的肩臂活动,逐步恢复患侧手臂的功能,防止淋巴水肿和关节僵硬。待身体恢复稳定后,可逐步进行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还能改善情绪,预防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

最后,心理调节同样关键。不少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会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建议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参与康复支持小组或和其他患者交流,释放情绪、缓解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不仅对抗癌过程有积极作用,也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稳定状态。

总之,乳腺癌术后的科学保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既要依靠规范的医学治疗,也要靠患者自身在生活中的用心呵护。唯有将药物管理、饮食运动、情绪调节和定期复查有效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延长无病生存期,提升生命质量。

内容资料来源:

[1] 温晓清,刘剑锋,陈学勤,等.托瑞米芬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3,39(13):1943-1948.

[2] 张智滔,赵帅.托瑞米芬联合他莫昔芬辅助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28):96-98.

[3] 唐仁梅.小剂量托瑞米芬联合乳癖消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分析[J].大医生,2022,7(19):69-71.

(注:《45岁北京女子乳腺切除后,吃了三年托瑞米芬,为什么还是转移了?》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 阅读:228
三秦的备忘录

三秦的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