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端午档票房冠军竟是一部运动片!在温情、悬疑、犯罪、动作元素称霸影院的当下,由郑恺主演的《超越》却能在票房上冲出一片天,的确不易。
就在今天,另一部运动类电影也于北京举办了首映礼。自点映起,该电影上座率连续三天从11.3%上升至25.3%,猫眼评分已达9.3分。
它便是由周青元执导,王砚辉、张宥浩主演,将于6月18日父亲节上映的电影《了不起的老爸》。
一个患有先天疾病,随时可能会失明的人,却怀有“马拉松梦”。若你是他,圆梦肯定是第一位;若你是他的父亲,还会将爱子的未来赌在这一注定失败的梦想上吗?
重庆少年肖尔东(张宥浩 饰)一心想跑出自己的人生,但由于母亲邢云(冯文娟 饰)因病离世,固执的父亲肖大明(王砚辉 饰)只得逼迫儿子预习“盲人生活”。因此,互不理解的父子俩就未来展开博弈。
导演:周青元
总觉得《了不起的老爸》是导演对其以往作品类型的融合。《一路有你》《天天好天》聚焦父一辈和子一代间的代际亲情;电影《辉煌年代》、电视剧《极限17滑魂》则将视角转向足球、滑板两项运动。
此次,既有父子间的情感羁绊,也有马拉松运动所带来的别样激情。电影不仅让观众记住了这对深情父子、那座重庆山城,更让观众对运动类电影有了新的认知。预计影片将在三天后以独到的感染力引发朋友圈刷屏。
独舌记者在看完点映后,第一时间与导演周青元面对面交流,以下是导演周青元的自述——
为什么要碰运动类电影?2016年,我执导的《辉煌年代》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制片人孙吉顺因其执行制片人的推介,觉得我的风格与其想要呈现的故事相契合,便开始沟通合作。当时,孙吉顺看了些视障跑者的故事,被他们突破个人极限的精神所触动,决定创作这个故事。
在父子情中加入马拉松,其实是对人生的比拟。人生就像马拉松,需经历波折,有气馁放弃,也有坚持不懈。赛程中,有家人陪跑;路边,又有朋友打气。在赛场上,你会遇到同人生相似的“撞墙期”,中途也不得不停下来补给。
运动的外壳下,实则还是由肖大明、肖尔东的父子亲情线贯穿始终。
肖大明是个典型的中国式父亲,在坚硬的代表下有着一颗温暖的心。妻子邢云本是专业运动员,因多发性硬化症离开人世。此类病症,可能使视力、听觉受阻,甚至影响说话、日常行动。而且,其遗传性也是未知的。这让又当爹又当妈的肖大明,内心焦虑不安。
现实生活中,我听过有一对夫妇为中途视障。当生下的孩子视力正常时,他们每天却提心吊胆。孩子两三岁时失明,他们却说:“当时我们的心就放下了。”
当你对一件事产生焦虑,无论其好坏,忍受过程比接受结局更痛苦。这便是肖大明的苦闷所在。
另一方面,儿子肖尔东也挺不易。父亲害怕他中途视障,于是从小让他熟悉视障人士的生活,但肖尔东内心对于跑步又从未放弃。关于他热爱跑步的原因,可能是遗传自母亲。
肖尔东一方面想继承母亲的衣钵,同时又不想像母亲那样早早撒手人寰。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深深地折磨着他。
肖尔东的内心,一直在跟自己赛跑,跟时间赛跑,并想通过跑步与母亲完成跨时空的“相遇”。因此结尾的马拉松比赛,肖尔东才会幻想在赛道上超越母亲。
母亲的背影
由于性格迥异,两父子难免产生矛盾。在肖大明剥夺儿子的跑步机会后,肖尔东彻底失明。自暴自弃的他躲在体育场馆,而父亲则以“赵师傅”的身份接近儿子,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这里有个伏笔,即肖尔东到底何时猜到“赵师傅”就是父亲肖大明的?此处我安排了两个细节。
首先,肖尔东的表情暗示他当天就已知晓。坦白说,父亲的气味、体貌,儿子是能感觉到的,只是不确定罢了。当“赵师傅”称自己是聋哑人后,肖尔东的眼神定了一下,然后躺下去不说话,这就暗示其已洞察父亲身份。
其次,是肖尔东与“赵师傅”在路边踢自行车那场戏。“赵师傅”带着肖尔东躲避车主追赶,肖尔东便对他说:“你能跑嘛?”“赵师傅”回复:“我跑马拉松的。”
此处肖尔东说的是重庆话,而他只在与父亲对话时才采用方言。另外,曾经极力反对儿子跑步的父亲,却跟儿子说自己是跑马拉松的,这也成了父子俩互相和解的开端。
影片前半段是儿子的视角,后半段是父亲的视角,这与片中父子身份的错位相照应。
当我们懵懂无知时,父母是我们的陪跑;但到了人生的后半段,儿子则成了父亲的陪跑。
路演中,有观众觉得钢琴女孩(李鹤男 饰)有些多余,但我觉得这一人物有其存在价值。
首先,小女孩凸显出肖尔东身上的苦难与责任感。作为校园内的心仪对象,肖尔东却不能大胆地与她在一起,因为他不想在自己失明后,让姑娘背上沉痛的十字架,照顾自己一辈子。
其次,小女孩的行为也是当下女性心理最为细腻真实的写照。小女孩不明白对方心意,所以当肖尔东的好兄弟(李俊浩 饰)打电话给她,让她来看望肖尔东时,对方婉拒。而在姑娘想明白后,她跑到赛道边,对着肖尔东喊出了那句“加油”。
本片更像是一个乌托邦,其间没有坏人,都是好人。我觉得生命的苦难已经是最大的坏人了。再加上肖尔东生理上的缺陷,也是其最大的障碍。剩下的,便是彼此激励,自我超越。
运动情节的影像化呈现难在哪儿?运动影像化很难,但我们努力把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通过视觉语言呈现出来。
首先,我们在地理背景上选择重庆。山城重庆有很多阶梯、跨江桥,以及依山而建的楼,地势上的起起伏伏,是对人生大起大落的隐喻。
另外,重庆人的生命力也很打动我。每天爬那么多阶梯去工作,得需要多大的意志力才能做到。他们吃着火锅,搓着麻将,乐观质朴,快乐生活,有种市井烟火气。
就像片中的肖氏父子,背负太多,却又能积极面对。此心态,唯有这片土地才能承载。
其次,盘根错节、忽高忽低的赛道、地势,亦是对角色生命拐点的暗示。拿破浪路来说,在片中就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是肖尔东失明,站在赛道上的他望着终点,好远又好近。此处有一个过肩主观镜头,他的视线慢慢模糊,赛道上的选手若隐若现,真实而虚幻,只有风的声音。将主人公的情感外化,暗示其站在人生的岔口,不知未来将行至何方。
第二次是父亲争取让教练(龚蓓苾 饰)来训练肖尔东。于是肖大明深夜一个人跑步,倒在波浪路上,最后开出租车的哥们儿将他架起来,扶着他前进。此处展现的是兄弟情。
第三次是父子二人参加马拉松比赛,赛道终点再次出现波浪路。
因为视障人士比赛时需有陪跑,彼此用红绳连接。孩子的人生路,父母不可能陪着走完。快接近终点时,肖大明甩出红绳,放手让肖尔东奔向远方。
然而,关于放手后红绳的细节,我也考虑了多种可能性。到底是落在地上,还是留在父亲身上,或者挂在孩子手腕上?最后我选择后者,以传达“父爱一直伴你身旁”的含义。
红绳一丢,不仅暗示父亲对孩子管制的放手,也表明父亲自己的“第二春”。本片最早片名叫《起跑》,着眼点就在放手这一动作上:孩子人生的起跑,恰恰也是父亲第二段人生的起跑。结尾肖大明吹着小号,亦是佐证。
还有一处细节,关于坏掉的钢琴键。
肖大明一开始用拇指勾起琴键,钢琴便有声音,但之后发现还是不行,这才有了肖大明买钢琴的戏码,表明父亲为了儿子肯下血本。
还有一处,肖大明用火柴将琴键顶起来。按我的理解是,不完美的琴键相当于不完美的人生。肖大明认为,哪怕是一手烂牌,也要坚持打下去。
路演时,还有观众将火柴解读成父亲的象征意义:燃烧自己,照亮儿子的前程。这一解读也很好。
邻居大妈家那盆“命途多舛”的花,也是对人生的象征。
大妈过度保护它,而且总把花不开的原因赖在肖大明身上。对此肖大明回复道:“花若想开,拦也拦不住。”结果,悉心照料的花没有开,盆都摔烂的花反而开了。
片尾那句“心中有光,脚下有路,生命终将绽放”,对应的便是这盆阳台上的花,以及不屈从于命运的人。
运动片的未来应通往何处?拍摄运动类型电影对我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要想让运动片好看,呈现上需做到两点。
其一,无论是《辉煌年代》里的足球比拼,还是《了不起的老爸》中的马拉松,先得保证其真实性。
任何赛事拍出来,首先要让大家都相信这是一场真实的比赛。此次拍马拉松,就要让观众认可里面的设定,这才是运动片最基本的要求。
除了运动真实外,演员也需要给人真实感。
王砚辉老师就很适合肖大明一角。之前在《无名之辈》中,他就曾扮演过一位父亲,对儿子也很严厉,最终为了尊严挺身而出。二者有相似处。
张宥浩性格倔强,刚见到他的时候,他的眼睛给我一种不屈服于命运的劲。只是他当时的发型跟角色还有些距离感,欠缺硬朗的部分,后来就决定以寸头的方式来塑造角色形象。
第一次看剧本时,张宥浩也没能理解肖大明,觉得年轻人就该追逐梦想,不该被钳制。正是因为他一开始有这个观念,所以在表演时,才会跟片中的父亲产生火花,这样出来的情感才是真实的。
其二,以克制的镜头语言,拍出运动的特质。
拍《辉煌年代》时,我跟魏德圣导演交流过。拍足球,可以将分镜切得很细,再用蒙太奇剪辑出花哨的感觉。但是另一方面,运动项目的影像呈现,你越贴近电视直播的方式,越富有运动特质。
此次,我没有过多依赖蒙太奇增强节奏感,在景别、音响上也处理得较为克制。
某些场景本可以更煽情,如父亲找人把买给儿子的钢琴抬走。此处肖大明攒钱给孩子买的钢琴却没有得到对方的珍视,他的心情极为复杂。但我仅仅用了一个远景来呈现,没有太多特写。拆钢琴时,父子间本可以有一番争吵,然而音响也只是拆木条的声音。
《了不起的老爸》拍摄时最难的,是如何把马拉松拍得不沉闷,且有趣。
相比于赛车、拳击、短跑、排球等运动,马拉松的竞技感不强,既不强调速度,又没聚焦对抗。而且电影讲究的是“最后一分钟营救”的紧迫感,但马拉松赛时过长,会让观众产生乏味感。
再三思考后,我决定回归到人物情感。
因为运动片里的燃情元素还是非常动人的,只是该类型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跟自己有距离,望而却步。所以,混合类型是运动片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比如,我此前把悬疑惊悚加到运动片中。现在,我就尝试用亲情、温情来讲述运动故事。可能等到大家都能开始接受运动片,该类型又会慢慢回到纯运动类型中去,强调运动本身所带来的刺激。
【文/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