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江州司马-白居易

怀霖济物 2022-11-26 09:20:55

欣赏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再创造。我有位朋友,喜欢说的一句话是:要欣赏我,必须先得有品味。

这句话很有意思,捧了自己,也捧了身边的人。不过,欣赏艺术,的确是需要点品味。欣赏者与被欣赏者,好像是一体的两面。基本上是有你才有我、有我才有你,根本无法分开的,所以,才会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说法。

欣赏诗,真的需要点品味

不学诗,无以言

中国古时候讲的诗,指的是诗经。孔子的贡献,有所谓的删诗书、定礼乐、作春秋。所以孔子把诗经作了删减整理,最后形成了诗经三百篇。

诗经很有意思,因为它透漏了一些有趣的信息。我们看诗经里的国风,会注意到,不管是卫国的还是楚国的,文章的风格都很接近。换句话说,早在诗经的遥远遥远的年代,中国的文学文化,已经趋于一致了。我们可以想象,在广大的神州大地,不论是秦楚卫郑齐豳,虽然是地区不同、属国各异,但是已经有了频繁的文化交流。以诗经作为佐证,我们可以推论,中国的黄河流域,包括部分长江流域的文化融合,在遥远的诗经年代,已经大体完成了。

我们说的是春秋时代,离现在有 2500 年至3000 年。当时中国约有200多个国家。后来,在论语里有句话: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诗,无以言的含义很清楚。在那个年代,读书人聊天,会经常用诗经里的诗句做话题。做为社会的精英阶级,必须懂诗。

孔子有另外的一句话: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所以,孔子认为诗经的作用好极了,它可以让人兴奋、让人了解事理、帮人来交朋友、也可以用来排遣哀怨与沮丧的情绪。

诗以言志

当然,诗经是古老的东西,是属于春秋时代的作品。秦汉以来,不断有了新的文学作品出现。中国的汉朝,诗是很有气派的。甚至一直到了唐朝的中期,中国诗的格局,还是很恢宏的。

基本上,当时的写诗的概念,是以诗来说明自己的志趣与理念,所以,简单来说,是诗以言志。一代代的英雄人物也写诗,项羽写了垓下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驹不逝、驹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虽然霸王项羽已经是穷途末路了,但是诗的气派还是挺大的。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天亡我也,非战之过也的自我认知。

刘邦写了著名的大风之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首诗也是简单明了,好像是刘邦正在对着你我粗声大气的说话。

曹操写了著名的短歌行,第一句话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最后一句话是周公吐脯,天下归心。这首四言古诗,也真是道道地地的诗以言志了。这些诗的诗风与内容,都很朴实大气。没有什么小家子气的花间小径、自怨自哎。

甚至到了唐玄宗时代的李白,还是非常的豁达。李白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就算是人生不得意,也没什么了不起,可以到江边披头散发当渔夫泛舟玩水去啊。

长信怨与陇西行

中国的诗,到了晚唐,慢慢的就变得消极颓丧。我想这个变化的原因,是在于读书人的地位与机会变得越来越不理想。人穷志短。读书人要靠伺候人混饭吃,文章的气势自然而然就变弱了。

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有一首诗,叫做长信怨,真是让我感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这首诗说的是打入冷宫的宫妃,真是百无聊赖。清晨带着扫帚去扫地,无聊极了,只好不停的玩弄着团扇漫步徘徊。清秀的玉颜,还比不上老乌鸦来得有光彩。为什么如此呢?因为老乌鸦毕竟还有机会,飞到昭阳殿去亲近皇帝呢。

唐朝的后期,有很多的诗,说的是宫妃与怨妇。原来我不了解,为什么这些大男人喜欢写宫妃与怨妇。后来我懂了,其实这些诗人,写的是自己。很多有才有德的读书人的下场,往往就像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的宫妃。优质美丽的宫妃,最后的结局,反而比不上呱噪乱飞的老乌鸦。低俗无品又惹人厌烦的老乌鸦,倒是更有机会亲近皇帝。

一首好的诗,会留给人悠悠绵绵的想象空间。这首长信怨,提供了耐人寻味的想象空间,的确是一首非常好的宫词诗。

王昌龄也真有趣,他写了最杰出的宫词诗,但是也写下了最杰出的出塞曲: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 王昌龄陇西行) 我想王昌龄光是凭着这两首诗,一首幽怨的宫词,一首豪迈的塞上曲。两首风格迥异的杰作,就能赢得他在诗坛重量级的地位。

江州司马

唐朝晚期有一位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的最著名的代表作是【长恨歌】。说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但是在他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却是【琵琶行】。

长恨歌说的是皇帝的故事,离平常人的生活很遥远。琵琶行说的是年华老去的歌伎,与仕途潦倒的谪官的故事。这个故事,与平常人很贴近。

琵琶行写得真好。一开始说的是秋天枫叶红了,江边都是是荻花,秋意萧瑟。晚上,白居易在浔阳江头,为朋友送别。两个人举酒欲饮,醉不成欢,感觉有些凄凉。这时候,听到了江上有人弹琵琶,于是,白居易就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双方相见了。原来这位琵琶女,之前曾经是京城的著名歌伎。如今已是芳华不再。歌伎为白居易展现了琵琶绝技,一开始是,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然后,琵琶曲转为慷慨激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鎗鸣。一曲结束了,四下无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歌妓与白居易开始彼此叙述自己的故事。一个是所谓社会上层的知识分子,一个是所谓下层的声色歌伎。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是却又是十分相同的心路历程。歌妓的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说的是歌妓青春年少,曾经是京城歌坊的第一红牌。这段感怀,又何尝不是白居易的才高年少,中了进士,在长安春风得意时候的写照?

接着是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但是,好景无法一直延续。于是,歌妓的人生转折到了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做商人妇。而白居易人到中年,被贬了官。从首都长安流放到了九江。也是一样的门前冷落车马稀,少人理会?

白居易接着说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管是当歌妓,还是当官,不都是同样的沦落天涯吗?命运又何尝是操控在自己的手中呢?彼此有缘相会,虽然过去不认识。但是感受相同,一见如故啊。

诗人白居易请琵琶女再弹一首琵琶曲。并且跟她说,自己会写一首叫做【琵琶行】的诗送给她。老去的歌伎,也很感慨。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于是,又再演奏了一首琵琶曲。这一次的演奏格外带有感情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最后,诗的结尾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泪水滂沱最多的,是感情丰富的诗人,江州司马白居易。

为什么江州司马白居易会泪湿青衫呢?直接来说,伺候皇帝的读书人,与伺候恩客的妓女,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读书人遇到了坏皇帝的下场,比妓女遇到了坏恩客更凄惨。妓女踫到了坏恩客,还可以闪躲走避。读书人得罪了坏皇帝,纵使是天宽地广,怕也无处容身。所以,江州司马白居易,想到自己的忠言被谤、抑郁难发。想到了歌伎的梦啼妆泪红栏杆。再加上听了感伤的琵琶曲;就情不自禁的洒青衫湿了。

当有才气的读书人,成了玉颜不及寒鸦色。当谪居为官的清流,夜深忽梦少年事,终至于,江州司马青衫湿。中国人的诗的格局与气魄,也就自然而然的非走下坡路不可了。

1 阅读:72

怀霖济物

简介:怀霖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