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营销:好产品未必等于好商品

风斯若之 2025-04-03 18:00:48

最近接触了一些想要融资的项目方,是一些知识产权的持有者。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这些知识产权的拥有者无一例外,都认为自己的产品是个好产品,而他们之所以想要融资,并不是因为他们缺钱搞研发,而是因为他们的产品卖不出去,他们的融资思路不仅仅是要钱——还需要投资方给他们找来能够完成销售任务的销售团队。

对于这样融资方,我总是觉得很“搞笑”。在他们的逻辑当中,自己的产品之优秀是不容质疑的,但是当我问到“既然你们的产品这么好,为什么还没有赚到钱”的时候,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因为自己不是专业做销售的”。于是,当我的问题变成“作为投资方,我要评估的是我投资的项目如何能赚到钱,现在我应该如何去评判这个项目的盈利能力呢”的时候,会谈陷入了尴尬的沉默。

在面对商业的时候,我会尽量保持自己的理性与客观。因此,在与这样的知识产权拥有者的时候,我会很明确地告诉对方“我是绝对不会从专业的角度去否定你们的产品的,但我要听到的不是这个产品有多么空前绝后,而是这个产品可以如何赚到钱”——我确实是这么想的——在我以投资方风控人的身份出现的时候,我认为我所应体现出的专业能力就应该表现在“基于财务的风险评估”方面,我要听到的,是项目基于财务数字方面的结论以及证明这些结论的论据,除此无他。

但是,商场上“不如意之事,往往十之八九”,大部分的项目都是“熟人介绍的”,每当会谈陷入尴尬的时候,“熟人”都会要求我“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说”,虽然这种“解释”在我看来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却构成了本文的素材。

我非常喜欢列举的案例之一就是“碳酸饮料”。在与多个不同的大健康食品项目方会谈的时候,我都会用市场最畅销的那几种碳酸饮料为例——碳酸饮料高糖,而且在坊间流传着多种关于“喝碳酸饮料不健康”的说法,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如果面对“健康”这个话题,碳酸饮料恐怕算不上“好产品”,但是对于投资、市场……而言,这些碳酸饮料都是“好商品”。

对于一个产品的好坏,或许我们可以有科技、文化、便利性、环保、性价比……等许多条件可以去评估,但是,产品的存在依赖于企业的存活,而企业的存活必须要依赖于现金流与利润的存在,这样的任务,明显要依赖于“好商品”而并非“好产品”来完成。好产品是制造方的主观认知,而好商品则需要消费端的市场来检验。

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好产品”与“好商品”之间无法画等号,那就是房地产。房子还是那些房子,为什么如今的房屋价格无法和几年前一样呢?是因为这些房子发生了变化吗?还是市场发生了变化?很明显,房子还是那些房子,产品没有变,但是这些房子已经从原来的“即是好产品又是好商品”变得不再是“好商品”了。

我一直认为谈情怀和谈商业是两回事,绝对不能混为一谈,否则,无论是项目方还是投资方,都会给自己平添无穷的“压力”。

0 阅读:1
风斯若之

风斯若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