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韬兵团的实力属于中流,为何偏偏在淮海战场上中了“头彩”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2024-02-09 08:13:22

▲1948年11月,华东野战军围歼黄百韬兵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规模最大、双方投入兵力最大的一次战役,国共两军连正规军带支前民工,超过500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展开了决定全局胜负的殊死较量。

其中,国民党军更是投入了7个兵团80万人的庞大兵力,蒋介石手头上仅剩的几个美械重兵集团也悉数登场。不过,在国民党军这几个兵团中,实力处于中流的黄百韬第7兵团被选为解放军首个围歼的目标。这是为什么呢?

▲蒋介石亲自检阅中央军部队

该兵团虽然兵力庞大,却是杂牌部队大集合,战力较弱

1948年8月,黄百韬第7兵团成立时,已经下辖4个军,后来向徐州收缩的时候,原本驻守海城的第44军也被划归其指挥,使得该兵团成为下辖5个军的超级兵团。不过,该部虽然兵力庞大、超过12万人,但内部的派系却十分复杂,既有第63军、第64军那样的粤军部队,也有不少师旅是收编的东北军部队,而新近加入的第44军则是彻头彻尾的川军。

另有第100军虽然是中央军嫡系部队,但在孟良崮战役和苏北、豫东等决战中屡遭打击,损失惨重,其下属第19旅在解放济南时被歼灭,刚刚重新组建,因此战斗力遭到极大削弱,也就黄百韬长期担任军长的第25军还有些战斗力。但与邱清泉的第2兵团、李弥第13兵团,还有后来从桐柏山区调来的黄维第12兵团这样的中央军嫡系相比,属于明显的弱敌。

▲淮海战场上的华东野战军炮兵

比黄百韬更弱的部队都早早龟缩进城,抱成了一团

当然了,淮海战场上还有孙元良第16兵团和刘汝明第8兵团这样战力更弱的杂牌,两人分别属于川军和西北军,装备差,兵力也少得多,其中孙元良仅有2个军、刘汝明也仅3个军。但孙、刘二人一贯善于保存实力,孙元良部早早地撤进了徐州,与邱清泉、李弥的20余万大军挤在了一起;刘汝明部更是撤到了淮河边的蚌埠。那里不仅设有徐州“剿总”司令长官刘峙的指挥所,还驻扎着李延年第6兵团10万人马,可以互相支援。

与占据地利、抱团取暖的孙元良、刘汝明相比,黄百韬兵团的位置明显不利,孤军驻扎在徐(州)海(州)铁路上,虽然距离徐州不算远,但中间毕竟隔着一条京杭大运河,又夹在我山东和苏北老解放区之间,解放军部队可以迅速调集足够的人力、物力来支援战争。

▲何基沣和张克侠

解放军和黄百韬兵团之间的唯一阻隔——第三绥靖区已准备起义

更重要的是,此时华东野战军刚刚解放济南不久,下属各纵队大都在鲁南地区,与黄百韬兵团之间还隔着国民党军的第三绥靖区数万部队,该部虽然也是西北军杂牌改编而来,但其前身是卢沟桥事变中打响抗日第一枪的第29军,一向以能攻善守著称,有这支部队在北面作为屏障,黄百韬兵团长期心存侥幸,不急于向徐州靠拢。

不过,令黄百韬始料未及的是,第三绥靖区司令长官冯治安虽然死心塌地反共,但其麾下掌握兵权的两位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却早在抗战时期就秘密加入了中共,并做好了率部起义的准备工作。只要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一声令下,何、张二人及麾下的2个军立即就会战场倒戈,放开他们驻守的徐州门户——台儿庄地区,让华东野战军直接南下,截断黄百韬西撤的退路。

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兵多路,南下淮海战场,迅速穿过第三绥靖区,将正在仓皇撤退的黄百韬部12万人马包围在了徐州东部的碾庄地区,战至22日晚将其全歼,实现了淮海战场上的“开门红”。

▲淮海战场上的华东野战军坦克大队

0 阅读:11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简介:笑谈风云,闲说历史,另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