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内部要害这名红色间谍,宋美龄:你们动他,我就跟你们没完

觅波评过去 2024-10-06 13:24:41

阎宝航

前言

1991年5月,一位已故红色间谍的女儿千里迢迢飞往美国纽约,看望在那里定居的张学良。故人重逢,亲切无间,张学良无比怀念地给她讲起了自己和她父亲之间深厚的交情。

回首那段久远的历史,无数的记忆像潮水一样一幕又一幕涌现在张学良眼前,他温情地、一件又一件地溯述着往事。

他还给这位后辈讲道,当年国民党内部有人要害她的父亲,宋美龄得知后怒火中烧,放话道:“你们动他,我就跟你们没完。”慑于宋美龄之威,才没人敢对这位红色间谍下毒手。

讲到这里,张学良颇为感慨地说:“你爸爸和我的命,都是蒋夫人保的。”

左一阎宝航之女阎明光

这位红色间谍是谁,他和宋美龄、张学良有怎样的交集?他身上又有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阎宝航与宋美龄、张学良的交集

这位红色间谍名叫阎宝航。

对于阎宝航其人其事,世人知道的少之又少。但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错综复杂、波云诡谲的中国政坛上,阎宝航占据着非常特别和重要的地位,是当时声名显赫的焦点人物。

阎宝航是东北人,对东北这块土地怀有浓郁的乡土之情。由于都是东北人,阎宝航很早就与张学良相识,后来成为张学良的至交好友,张学良在政治上最亲近的幕僚之一,蒋介石、宋美龄跟前的红人,深受蒋、宋器重。

但是,不管有多少种身份,在那个外敌入侵、内部动荡的年代,阎宝航最重要的身份是一位对国家、民族有着深切感情的爱国者。他所求的无非是希望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3000万东北父老乡亲,以及千千万万的中国同胞翻身得解放。

正是这份爱国心,指引着他后来成为一名红色间谍,走上了革命道路。

右一是阎宝航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举世震惊。

12月25日,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回了南京。蒋介石一回到南京,便采取报复手段,把张学良秘密软禁在了宋子文的别墅,剥夺了他的自由。

得知张学良被控制了起来,处于层层监视之中,阎宝航为他以抗日大局、民族大义为重,却落得这样的下场感到痛心,也对他的安危深感忧心。与此同时,他敏锐地感觉到南京的政治空气正变得日益紧张,张学良的处境十分不妙。

张学良和阎宝航

12月28日,宋子文托军统头子戴笠有请阎宝航到府邸一叙。此时正心急如焚的阎宝航得知宋子文要找他,猜测一定事关张学良,便赶紧乘车前往宋宅。

阎宝航一进门,宋子文用手指了指沙发的一边,请他坐下,开门见山地说:“我同蒋夫人、张副司令已经商议妥,请你去西安一趟,说张副司令几天内就回去。另外,副司令有一封信带给杨虎城先生,请他把扣在西安的五十架飞机放回来。要抗战嘛,飞机是离不了的。我已经从上海包妥一架飞机,明天你就动身。”

当时,国民党要员陈诚等人以及50架飞机还扣留在西安。宋美龄、宋子文委托阎宝航专程到西安跑一趟,把信交到杨虎城手上,让杨虎城将人和飞机放回来。

说完,宋子文带着阎宝航来到张学良的房间,并自行走到一边,给了他们一个单独说话的机会。

看到曾经锋芒外露、气势夺人的东北军少帅,被囚禁在方寸之地,度日如年般地等待着一场命运的审判,就像脖子上悬着一把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的刀,阎宝航的心里五味杂陈。

张学良

在形势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一切客套和寒暄都是多余的。阎宝航直截了当地问:“宋先生方才让我给西安传话,说你几天之内就回去,是不是真的?”

张学良神情中略带着疲惫和憔悴,若有所思地说:“我们商量过了,你去一趟吧,我这里有封信你带给杨虎城先生,把飞机给他们放回来。”

阎宝航满脸忧愁地说:“宋子文说让我告诉东北军、西北军将领,你几天内就回去,你对这有什么把握吗?”

张学良沉默了很久,动情地说:“我这次举动是为了国家,也为了领袖,他们对待我怎样,我不在乎。”

说完,张学良看到阎宝航脸上的神色还是不放心,伸出一根手指,指了指西安的方向,说:“他们若不让我回去,那边能答应吗?”

阎宝航明白张学良的话,他的意思是说,有东北军武将和兵力“撑腰”,蒋介石不敢对他怎么样。

但张学良现在毕竟前途未卜,如果放回陈诚等人以及50架飞机,就等于放弃了手里唯一的筹码。阎宝航觉得他的做法相当冒险,脸色变得非常凝重起来,压低声音说:“这怎么可能,你能回去吗?你能够相信你能回去吗?”

张学良笃定地点了点头。

许多年后,阎宝航向家人回忆他和张学良的这次谈话。他说,当时他被张学良对抗日的一片赤诚之心感动。

但张学良的胸有成竹,并没有减轻他心里的担忧。因为那时候,形势远远比张学良预想的要复杂得多,对他极为不利。

阎宝航放心不下张学良的安危,搞不准蒋介石打算如何处置他。从房间里出来,他又去找宋美龄,想从她那里知道这件事到底会怎么收场,张学良又会面临怎样的结局?

蒋介石和宋美龄

宋美龄对于阎宝航的到来并不意外,她摆出推心置腹的架势,对阎宝航说:“阎先生,西安这次差点就弄出了大乱子,委员长、子文,还有我都吃了苦头,现在总算是大乱初定了。你到了西安,请务必告诉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头头们,张副司令用不了几天就会回去,大家一定要平静,凡事多想想,不要再生出事情来。”

阎宝航口气很重地说:“夫人,先前宋部长也对我说,张副司令很快就回西安,这有把握吧?”

宋美龄短促地笑了一声:“怎么,还信不过我和子文吗?我们去西安的时候,汉卿以礼相待,守了信用。现在,我们怎么会回过头来整汉卿呢?我们宁可牺牲一切,也不会对汉卿失信呢!”

有了宋美龄和宋子文的“包票”,阎宝航接受了这个使命。

宋美龄和宋子文

12月29日,阎宝航乘坐飞机飞往西安,转告西安方面,宋子文、宋美龄已经做出了承诺,张学良不日就会回到西安。

宋美龄和宋子文,一位是蒋介石的夫人,一位是蒋介石的大舅哥,都是蒋介石身边最亲近的人。西安方面认为他们的承诺是可靠的,便将国民党要员、50架战斗机放回了南京。

然而后来,宋美龄、宋子文的承诺就像一阵风,飘逝得无影无踪。张学良不仅没有平安回到西安,反而面临被审判的残忍命运。

宋美龄

1937年元旦期间,蒋介石下令,张学良将在军事法庭受审。消息传到西安,东北军、西北军将领立即联名写信给宋子文、宋美龄,要求他们信守承诺,释放张学良。

作为宋子文、宋美龄的委托人、信使,阎宝航只身前往西安,为他们传话给西安方面,言之凿凿地声称,张学良一定会安全回到西安。西安方面听信了他的话,才愿意放回国民党要员。

如今,张学良被释放的日子变得遥遥无期,阎宝航一下子被置于不仁不义的境地。他觉得在这件事上,张学良被狠狠地坑了一道,自己也被当成棋子利用了,一种无能为力的无奈和落寞笼罩在他的心头。

不久后,阎宝航决定启程回南京。

1937年1月2日,在“西安事变”中担任捉蒋行动总指挥的东北军将领刘多荃为阎宝航设宴饯行,到场的还有周恩来。

由于此时张学良前途未卜,饭桌上每个人的心里都如同压着一块重重的石板。

阎宝航久仰周恩来的大名,但这却是他第一次见到周恩来,而且是在眼前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在他刚刚经历了一次被政治戏耍的沉重打击之后。

清楚了自己对政治是多么外行的阎宝航见到周恩来,就像一位成绩差的学生见到老师,他颇有些‌‌望洋而叹地对周恩来说:“我们东北人在政治斗争上缺乏经验,希望多多指导帮助。”

周恩来

一回到南京后,阎宝航马上去见宋美龄、宋子文,毫不客气地质问宋家兄妹:“事情变了,你们的保证落空了。东北军、西北军的将领坚决要求非放回张副司令不可,你们有什么办法呢?”

面对阎宝航的质问,宋美龄、宋子文无话可说。

阎宝航将种种复杂的心情强压下去,他希望向宋美龄、宋子文取得一个保证,至少保证张学良不会有生命之忧:“你们要保证少帅的生命安全。”

宋美龄、宋子文本来就为张学良的事内疚不已,非常严肃地向阎宝航保证,张学良一定不会有生命之危。

见面快结束时,宋子文建议阎宝航自己去见蒋介石,加以劝说,他刚从西安回来,了解西安方面的最新情况,向蒋介石转达东北军、西北军希望释放张学良的强烈要求,也许会有奇迹出现,他对阎宝航说:“你要去奉化和蒋先生谈谈。”

阎宝航当即表示:“我一个人去能有什么用,你们对这件事负有道义责任,不应推卸不管。”阎宝航要求宋子文和他一起去见蒋介石,宋子文没有拒绝的理由。

宋子文

当时,蒋介石人在老家浙江奉化溪口。

阎宝航抵达溪口后,很顺利地见到了蒋介石。他义正言辞地向蒋介石强调,必须立即释放张学良,否则就会落下一个言而无信的恶名,遭到天下人耻笑。然而,他的话没有说动蒋介石。

蒋介石

过了几天,阎宝航又来到溪口,蒋介石索性连他的面都不见了。阎宝航没有放弃,第三次又来了,蒋介石依然避而不见。

1937年2月,阎宝航又来到奉化,蒋介石仍然对他的话充耳不闻。阎宝航明白,蒋介石的决定很难改变,转而提出想见见张学良。蒋介石不好再推拒,允准了他的请求。

早在1937年1月初,张学良就被转移到了孔祥熙的别墅,后又被转移到溪口,被关在溪口镇一家招待所里,由一个特务队看管,招待所在雪窦山的西面。

许多年后,阎宝航仍然记得那次见面的情景。那天,雪窦山上白雪皑皑,一派寒冬景象,阎宝航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大雪中,去看望被关押在这里的张学良,一路上都有一种凄凉、怅惘之感。

张学良

再次见到阎宝航,张学良百感交集。阎宝航把外面的情况给他讲了一下,张学良指了指不远处的看守,让他少说一些,他不希望连累阎宝航。

那天,阎宝航和张学良都有满腔的话想要倾述给对方,但又怕特务听见,两个人只能把那些话搁在心里,说一些日常的话。

1995年,在美国纽约,张学良对阎宝航的女儿阎明光说:“我不能够听你父亲讲,我知道他心里装满了我,我怕因为我,你父亲遭到同样的不幸。他还要留下来,他要代替我去抗日,打日本人。所以我叫他不要讲话。”

说这些话时,张学良的眼泪止不住地流。

临告别时,阎宝航宽慰张学良:“汉公,为国家还要保重身体,再见吧。”情之深切,意之难舍,溢于言表。

阎宝航离开时,外面的雪下得很厚。张学良一路把他送到门口,然后孤独地站在雪地里,目送着他的背影离开。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谁也不曾料到,这竟是阎宝航和张学良的诀别。

成为红色间谍

后来,阎宝航成为一名红色间谍,但他与许许多多红色间谍不同的是,国民党内部对他的身份一直抱有怀疑,在许多年的岁月里,他始终在被怀疑中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从事情报工作,处境可想而知。

1937年9月,在周恩来的介绍下,阎宝航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周恩来一直在单线和他联系。

阎宝航

1939年,阎宝航带着全家人搬到了重庆,在重庆设立了情报机构和无线电台,依靠自己在国民党高层中广泛的关系网,开展情报和密报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阎宝航担任过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设计委员、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顾问、重庆市动员委员会设计委员、陪都劝募公债运动主任干事以及大同银行、大明实业公司总经理等之类的职务。他以上述职务为掩护,从事党对民主人士的统战工作,使许多著名民主人士站在同一条革命战线。

由于阎宝航深受宋美龄、冯玉祥、孙科、张群、于右任等国民党上层人士的信任,而且他交友广泛,朋友遍布重庆政界、军界、商界、学界、文艺界等各行各业,因此他能够接触到国民党内部级别非常高的机密,他提供的情报极具价值。

第二排左二为阎宝航

除了情报工作,阎宝航也关心同胞们的疾苦。40年代,大量难民从东北逃难来到重庆,居无定所,风餐露宿,阎宝航为救济东北难胞做了大量工作,并动员了许多东北爱国青年奔赴延安。

为了革命的胜利,阎宝航竭尽所能,倾其所有,把子女都引上了革命道路上。他的大女儿阎明新、二女儿阎明英,大儿子阎明新,二儿子阎明智都在他的号召下,义无反顾地前往延安,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

阎宝航一家

无论是南京时期,还是武汉时期,又或者是重庆时期,阎宝航始终把自己的家当作共产党人、爱国人士的避难之所和安身之所。

被中外特务全城搜捕的共产党员,渴望走上革命道路的有识青年,正被当局通缉、生死悬于一线的民主人士......他们聚集在阎宝航家里,这里是他们的“避风港”,是他们畅谈革命前景的“理想国”。

陶行知、李公朴的妻子和子女都曾在阎宝航的家里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以逃脱国民党政府的追踪。

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也是阎家的常客,他们经常在这里和民主人士会面,安排下一步的工作。

在阎家子女的记忆里,经常夜里他们睡得正熟,突然进来十几个人借宿。由于床铺不够,他们自家人就在地上打地铺,把床让给客人,有的客人只住几天,有的甚至要住上几个月、一年,每次吃饭要两三张桌子才够。

阎家孩子多,一家总共八、九口人,都靠阎宝航的薪水养活。虽然阎宝航工资高,但要维持一家人的开销,还要张罗客人吃住的花费,每个月依然紧巴巴的。

在拿不出钱的情况下,阎宝航的妻子高素就把家里值钱的宝贝拿出来,带着孩子们到街上卖掉换钱。

阎宝航一家人以极大的热情和无私,给遭遇生死威胁的革命者提供了避难所,带去了支持和温暖。

情报工作总是伴随着危险,一不小心就会坠入万丈深渊。自从参与到情报工作中来,虽然有蒋介石、宋美龄坚定的信任,少了不少麻烦,但阎宝航和国民党左派走得近,还把子女们都送到了延安,国民党内部不止一次对他的身份表示过怀疑,也不止一次地用各种手段调查过他。

阎宝航在重庆的寓所重庆村17号的外面,经常有特务在暗中监视,也经常有特务以搜查的为名到院子里纠缠。

有一天,阎宝航和同志们一边打麻将,一边秘密讨论情报工作,突然一批特务闯进来要“打击聚众赌博”。阎宝航报出了戴笠的大名,特务们才灰溜溜地离开了。

在一次国民党的会议上,时任国民党社会部部长的谷正纲毫不遮掩地说:“阎宝航这个人不是共产党,至少也是给共产党利用了。”

然而他们空有怀疑,却找不到任何的证据,只能把怀疑藏在心里。

阎宝航长期处于特务的严密监视下,他的身边处处暗藏着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有灭顶之灾。阎宝航对自己的处境很明白,但他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只关心怎么获得更准确的情报。

1946年9月,阎宝航的身份暴露,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他和全家人被秘密送到东北,他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

1948年2月,辽北省政府成立,阎宝航担任辽北省主席,继续为解放事业贡献力量。

1952年,阎宝航共产党员的身份得以公开......

0 阅读:1

觅波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