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夏的王室原本姓拓跋呢?西夏王朝是羌族还是鲜卑族?

淞铸谈历史 2023-02-16 15:08:07

神秘的西夏王陵

近期看了一些北宋时期关于西夏的影视剧,有九十年代的《西夏王朝》,也有纪录片《神秘的西夏》,当然包括金庸的武侠剧《天龙八部》了。

于是,对里面的西夏王妃李秋水愈发感兴趣了,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女人。李秋水的原型是西夏国主李元昊的宠妃没藏氏。

原本她已经嫁给了西夏国大将野利遇乞,野利遇乞死后,又得到了李元昊的宠幸。皇后野利氏将她逐出皇宫,在寺院为尼,李元昊依旧对她念念不忘,与她在寺院幽会,这颇有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影子。没藏氏生了一个儿子李谅祚,就是西夏的第二代国主,没藏氏也顺势成了没藏太后。

李元昊这个人,有点英雄气概,自他即位起,就废除了李德明施行的对北宋处于从属地位的和平政策,一直在谋求独立。1038年,李元昊终于如愿以偿,建立了大夏国,和宋、辽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夏这个国号也很有意思,这里原本是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的领土。除此之外,夏也是中华民族的雅称,汉族在上古时期称华或者夏。

但是,李元昊的英雄气概在遇到美女后就大大减弱了。他一生都在寻求美女,即位之后,更是奢靡,沉迷于享受生活,生命的最后阶段,也是因为美女的纠纷,被亲生儿子弑杀了,可惜可叹。

有一部纪录片《神秘的西夏》,拍得非常不错,拍出了西夏王朝的神秘。

纪录片《神秘的西夏》

之所以说它神秘,是因为没有系统的、像样的史料记载,西夏文字就像天书一样,一般人是看不懂的。反倒是同时期的辽国、金国,有《辽史》和《金史》,从来没有所谓的《西夏史》这样的正史。

蒙古灭了金国、西辽和宋朝,组织史官为其编撰了《辽史》、《金史》、《宋史》,西夏也是被蒙古所灭,但却没有为其撰史。可见,西夏的地位,比较弱小,在蒙古人眼中,也不把西夏国当回事,只有在《金史》中,为其写了个西夏传。

西夏处在交通要道上,想要强大,的确很难,所以西夏的作风颇有些左右逢源,说得不好听,就是反复无常。一会投靠宋朝,一会投靠辽国,一会又投靠蒙古,蒙古西征时,又想趁机捅刀子,最后被蒙古所灭,也是咎由自取。

实际上,神秘的西夏,研究起来最大的困难,就是西夏语言和西夏文字,没有继承者,无人能懂。这就是成也李元昊,败也李元昊,李元昊让人创造了西夏人自己的文字,却不想西夏文字成了天书,被历史封存了起来。

鲜卑族在党项羌人中的首领

尽管,是神秘的西夏,但有一点,我们很确定,那就是西夏王室是鲜卑族。

西夏国内民族复杂,有羌族、藏族、汉族、也有回鹘族,这是一个多种族融合的政权。但从西夏王室原本的姓氏中,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一结论:西夏王室是继承了十六国时期的北魏拓跋鲜卑一族。

《辽史》记载:西夏本魏拓跋氏后。

《金史》记载:夏之立国旧矣,其臣罗世昌谱叙世次,称元魏衰微,居松州者因以旧姓为拓跋氏。

《宋史》记载,李元昊在给北宋上表时就称: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

可见,李元昊自己承认是北魏后代。

实际上,这里的拓跋很可能不是北魏的拓跋氏,而是十六国南凉的建立者秃发鲜卑。

南凉所在的位置

秃发鲜卑即河西鲜卑,祖先是秃发匹孤,是拓跋诘汾的长子,和北魏先祖神元帝拓跋力微是亲兄弟。因为拓跋力微即位,秃发匹孤就率领自己的部众离开了拓跋部,从塞北迁徙到了河西之地。

这和吐谷浑的迁徙是一个道理。吐谷浑的先祖慕容吐谷浑和前燕的先祖慕容廆是亲兄弟,因为牧场之争,慕容吐谷浑离开辽东,迁徙到了西北青海一带。

南凉后来被西秦所灭,秃发鲜卑部族的人改回了原本的姓氏拓跋。

而拓跋本部建立的北魏则消灭了北方的赫连夏,夏之前已经灭了西秦,这也算是给亲兄弟报了仇。北魏的拓跋氏在孝文帝改革之后,将拓跋改为了元氏。

所以,唐代的元氏才有可能是北魏拓跋氏的后裔。而拓跋氏是河西鲜卑秃发部的后裔,这是有可能的。

秃发部的人改回拓跋之后,部族进入青海、甘肃南部的羌族聚居地,融入了羌族之中,拓跋氏成为了羌族中的部落酋长。

羌族

总之一句话,无论是北魏的拓跋氏后裔,还是秃发部改回的拓跋氏后裔,他们原本就是一个祖先,都是鲜卑族拓跋部落。

那么为什么,西夏又自称是党项羌呢?

其实,可以一句话总结起来,就是:鲜卑人在党项羌中做酋长的。

意思就是,拓跋鲜卑人融入了党项羌部落中,做了部落酋长,强大之后,建立了西夏。

西夏上层是鲜卑族,中下层依旧以党项羌族为主。

这其实很好理解,就像唐朝统治者姓李,不可能全国所有人都姓李,统治者也只是一个大家族而已。

党项羌,原本是居住在西藏东部的高山地带和河流纵横交错的平川上,就是如今的四川省西半部偏北的一带地区,是羌人的一个大的部落。

7世纪吐蕃政权在西藏高原建立,党项的一部分归属于吐蕃。

党项的一些部族不愿被吐蕃吞并的,包括拓跋的鲜卑部落,就离开原来的居住地,向吐蕃势力难以企及的东北方向迁徙。最终来到了唐朝的西北一代,就是河西走廊的东部,如今的陕、甘、宁三省交汇处至鄂尔多斯的地带。

党项族缺乏整体上的统一性,他们中的一些遭到契丹人的进攻,被其征服,成为了契丹军队的组成部分。所以,党项族统称党项,实际上部落之间各不相同。

《旧唐书·党项传》记载:

“其种每姓别自动部落,一姓之中复分为小部落,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骑,不相统一。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而拓跋氏最为强族。”

这里指的是党项羌有八部。其中,最强的一支就是来自鲜卑族的拓跋氏,就是李元昊的祖宗这一支。他们的祖先叫拓跋赤辞,唐太宗时,归降唐朝。

唐朝时,版图极广。他们所居住的地方,都属于唐朝的势力范围,安史之乱时,这里是哥舒翰和郭子仪的作战部队。

当时的拓跋部首领叫拓跋守寂,是拓跋赤辞的孙子。

郭子仪将这支拓跋部落迁徙到银州以北和夏州以东地区,就是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故土,所以这支拓跋部众又被称为平夏部。

唐末期,这支部众的首领是拓跋思恭,因为讨伐黄巢有功,被唐僖宗赐以国姓。于是,拓跋思恭就变成了李思恭,并封他为定难节度使,世有夏州、银州、绥州、囿州,静州之地。

这一地带就是如今的鄂尔多斯至陕北的广阔区域,党项形成了事实上的独立王国。尽管被唐朝封为地方节度使,但唐末至五代这一时期,地方节度使俨然是一个独立朝廷,契丹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立了辽国。

所以,唐朝的灭亡,对北方少数民族是一个机遇。具体分的话,就是从秦汉到唐是一个阶段,从宋到清是另一个阶段,这里,先不细讲。

关于西夏的建国

西夏

宋太宗时,灭北汉,拓跋部的族长李继筠就出兵相助宋朝。

李继筠死后,其弟李继捧继承王位。李继捧入朝,尽献其地,归顺宋朝。

但是当时在党项内部,反对李继捧的人很多。

李继捧的兄弟李继迁,叛走地斤泽,决定夺回李继捧送给北宋的五州。

公元985年,李继迁攻陷银州,第二年,归顺辽国。

公元988年,宋朝用李继捧做定难节度使,赐名赵保忠,想要用来招降李继迁。

李继迁请降,宋朝便用他做银州观察使,赐名赵保吉。但不久之后,李继迁又反叛。

公元1002年,李继迁攻陷灵州,改为兴平府,迁到此地。

第二年,李继迁攻西凉府,被吐蕃族潘罗支所破,李继迁中流失而死。李德明即位,让李元昊攻取了河西之地,从潘罗支等人统领的吐蕃政权中夺下了凉州,又攻陷了甘州回鹘,将东西南北交通枢纽之地收归囊中。

因为澶渊之盟的签订,北宋和辽议和,党项也与北宋议和。李德明在位三十年,一直奉行的和宋朝友好的政策。

公元1032年,李德明死后,李元昊即位。

1038年,李元昊正式建国,改国号为“夏”,自称为帝。与北宋、辽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李元昊称帝

西夏就此成为宋朝的西北边患。

0 阅读:57
淞铸谈历史

淞铸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