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的十陵街道,本名石灵乡,因坐落于境内的明代蜀王家族墓地共有十座亲郡王及王妃墓而得名。1979年在兴建石灵中学期间,因灌水过程中水流莫名其妙的凭空消失而引起关注,一番探查才发现无意中挖到了一座古代大墓的地宫。经抢救性考古发掘,通过出土的圹志确定该墓为蜀藩第三代王蜀僖王墓。蜀僖王墓地面建筑早已损毁,难辨其原貌,但地宫保存完好,出土了包括圹志、燔炉、彩釉兵马俑、舞乐俑等五百多件珍贵文物。
蜀僖王墓
蜀僖王墓背靠正觉山,面临青龙湖,是一块“聚气凝神”的风水宝地,是明蜀王陵的核心,周边分布着蜀僖王赵妃墓、蜀怀王墓、蜀昭王墓等蜀藩宗室坟园。其陵墓的精美程度仍然远超想象,后殿正壁中心镶嵌的圆形镂空描金彩釉双龙盘堪称明代艺术珍品,被誉为中国古代最精美的地下宫殿之一。
这座陵墓的主人蜀僖王朱友壎生平如何,又有哪些故事呢?
蜀藩第一次兄终弟及朱友壎(同埙,音xūn),生于永乐七年(1409年)二月十九日,蜀悼庄世子朱悦燫第三子,蜀靖王朱友堉(音yù)母弟,蜀献王朱椿之孙,生母悼庄世子妃刘氏。《明史》和《华阳县志》等作朱友(土党),属于误记。父亲悼庄世子朱悦燫去世时,朱友壎出生才几个月,在祖父的庇佑下得以长大。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十月,新即位的明仁宗大封宗室,距上一次朝廷大封宗室已过去整整二十年,16岁的朱友壎被堂伯封为罗江王,封号来源于成都府辖下的罗江县(今四川德阳市罗江区)。
宣德二年(1427年)四月,朱友壎迎来人生三大喜之一的洞房花烛夜,王妃为成都府新繁县儒学训导赵弼之女赵氏。
成婚意味着他必须搬出蜀王府独立开府,然而身为堂兄的明宣宗对宗室以苛刻著称,直到宣德六年(1431年)三月才额定罗江王岁禄,也就是说直到此时他才有岁禄可领,不知道前面几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好在五叔保宁王朱悦(劭火)、六叔永川王朱悦烯陪绑,多少能让他心理平衡些。一向吝啬的明宣宗难得大方一回,没有对半克扣,给予保宁、永川、罗江三王岁禄各二千石,米钞中半兼支。
天府广场:明蜀王府故址
因父亲早逝,蜀献王朱椿薨逝后,王位由蜀世孙朱友堉承袭。他在位期间恭敬事上、忠心报国,宣德初年朝廷面临交趾及松潘两大困局,他急及朝廷之所急,坚决执行朝廷命令,甚至超额调动护卫军助战,可谓是公忠体国。结果满腔热血,换来地却是朝廷的猜忌,成都中、右护卫被削夺尤不足惜,还对硕果仅存的左护卫动手。
宣德六年(1431年)六月蜀藩遭削藩,当年九月蜀靖王朱友堉撒手人寰,时间仅仅相隔三个月,很难说不是因郁致病而导致早逝。
蜀靖王没能留下子嗣,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爵位当由其兄弟继承。
悼庄世子朱悦燫共有三子,分别为:蜀靖王朱友堉、黔江王朱友坿(音fù)和罗江王朱友壎。三人为一母同胞,正常情况下,蜀王爵位应当由黔江王承袭。然而朱友坿比大哥还不争气,他与朱友壎同日受封,后于宣德元年(1426年)四月薨逝,年仅20岁,朝廷赐谥曰悼怀。他连婚都没成,自然不会留有子嗣,黔江郡国就此除封,遑论继承蜀王之位。
是以蜀靖王朱友堉薨逝后,朱友壎成为蜀王第一顺位继承人。宣德七年(1432年)七月,朝廷正式册封罗江王为蜀王。蜀藩由此成为继秦藩之后又一个出现兄终弟及的宗藩,且两个宗藩情形类似,都发生在明太祖曾孙辈,始封君孙辈这一代。
应城伯孙杰索贿风波亲王去世依例当遣使致祭。蜀靖王朱友堉去世后,明宣宗虽然在辍视朝上进行了克扣,于致祭一事倒是循例而行,派应城伯孙杰前往蜀王府吊唁。
说来应城伯家族也算是明朝的革命元老,首封应城伯孙岩,出生于凤阳,是明太祖的小老乡,少年时代随朱元璋一起渡江,为大明立有苦劳。当然彼时淮西集团英豪辈出,孙岩在其中很不显眼,明朝建立后以金吾卫百户的身份守卫凤阳。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下令以大兴右卫为基础组建燕山右护卫,孙岩调入,十五年后以燕山中护卫正千户的官职致仕。
通州古城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已经退休的孙岩闻讯重新出山,追随燕王殿下与朝廷鏖战,镇守通州时立下大功。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1402年)九月,明成祖大封靖难功臣,孙岩位列第二十一位,受封奉天翊卫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应城伯,食禄千石,世袭罔替。
永乐十六年(1418年)六月孙岩去世,被追封为应城侯,赐谥威武。次年二月,其子孙亨袭封应城伯。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正月孙亨去世,当年二月其子孙英袭封应城伯。次年二月孙英去世,因无嗣,由其弟孙杰于当年九月承袭应城伯。
孙杰这位第四代应城伯早已不复其祖当年的英气,属于典型二世祖,宣德年间两次因错过朝参时辰而遭弹劾。宣德四年(1429年)八月,奉命前往南直隶负责给孳生的马骡驹烙印识,结果将此事当成了加厚钱包的机会,所到之处贪暴不已。在御使的弹劾下,与次年三月被夺爵下狱。然而应城伯府经过数十年经营,势力盘根错节,与绝大多数勋贵交好,是以先以病保释,而后在定国公徐景昌等人的游说下得以复爵。
与勋贵相比,宗藩自建文以后叠遭打压,及至宣德朝早已不复往日威仪,朝廷官员给面子时恭称一句王爷,哄你开心一下,不给面子也就这样了。比如宁夏总兵官史昭连庆王朱栴(音zhān)这位曾充任塞王,镇守北疆的第一代藩王都不放在眼里,遑论朱友壎这类继任藩王。
所以朝廷使节向藩王索取贿赂,几乎已成了惯例。比如正统十三年(1448年),数波天使接连驾临鲁王府,时任鲁王朱肇煇差点被搞破产,却也只能忍气吞声,直到天顺二年(1458年)眼见形势有变,才就此向朝廷诉苦。
宣德年间也好不到哪去。比如奉命前往潞州为沈简王朱模营建坟园的行在工部主事张鲁,受沈藩给予的鞍马、金币等物。前往楚藩的尚宝司丞更是过分,明明楚王朱孟烷已厚与钞币,还拿话点楚王,索要白金(当为银两)。
本就贪鄙的孙杰,仗着自己是勋臣,自然不会将罗江王这个署理府事、待袭亲王爵位的郡王放在眼里,到成都后公然索贿。朱友壎被气得半死,但又无可奈何,只能乖乖认栽。
杜甫草堂
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行在监察御史王绍等人探查到孙杰索贿之事,上疏弹劾,痛骂其“于宗室尚敢如此,若临州县,其贪可知”,要求明正典刑,以重树朝中文武的廉耻观。
结果,明宣宗只是没收了孙杰的非法所得,并没有进一步追究,反而传书各藩的的长史司,要求他们教导藩王,下次再有这等事,一定要坚持原则,不可给予。
“此礼部不择人而遣也。然朕闻此语,于一人更俟详察,而后罪之。今御史所奏者,姑宥其罪。凡所受皆追入官。礼部仍移文各王府长史司使启王:‘今后朝廷凡遣人至,勿与财物。’”(《明宣宗实录》)
在阿越看来,此举有倒打一耙的嫌疑,或许这本就是朝廷打压宗藩的一环。
谨小慎微的贤王兄长极可能因朝廷猜忌郁愤而亡,朱友壎承袭王爵后,表现的愈发谨慎,史书称他“淳厚端谨,言动率礼,未尝有过”,端得是一位贤王。
宣德七年(1432年)十一月,刚袭封蜀王的朱友壎上疏明宣宗,提出想要赴京朝觐,感谢皇帝陛下的厚恩,被堂兄一口回绝。
次月,已经领受蜀王俸禄的朱友壎,又上疏朝廷,主动将其为罗江王时的岁禄退还。郡王晋封亲王,郡王岁禄理当退还,可善财难舍,很多晋封亲王只要朝廷不催,就只当没这回事,反正被查出来,最多也就原数奉还,哭几句穷,还可能被免除,没被查到就落袋为安,有赚无亏的买卖谁不喜欢,偏偏朱友壎站出来表示我不需要。
成都蜀王府始建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直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才完工,整整历时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可想而知。但在恢弘的建筑都逃脱不了岁月的侵蚀。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行在工部奏称,蜀王上疏言王城损坏一百一十四丈,请求朝廷给予修缮。明宣宗命蜀藩动用成都护卫自行维修。此时蜀藩只余成都左护卫,且有二千五百人被征调入松潘驻防,单凭这点能量维修蜀王府也太过为难人了,可是朱友壎并未叫苦。
蜀王府大致位置
当年闰八月,朱友壎又上疏朝廷,请求核定郡王郡主仪宾禄米折算大明宝钞的比例。宗室岁禄多为米钞中半兼支,洪武八年(1375年)明朝开始发行宝钞,当时一贯钞等于一贯钱,也就是以前文。结果因为朝廷滥发,导致宝钞迅速贬值,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一贯钞只抵二百五十文钱,十五年间贬值了足足四倍。永乐、宣德年间进一步恶化,据推测成化年间,一贯钞只值0.9文钱,近百年间贬值了一千多倍。
宝钞急剧贬值,若维持原有比例对禄米进行折算,宗室显然亏大了。朱友壎主动把这一问题摊开来讲,也算是为宗室谋福利,为朝廷分忧了。一番讨论下来,按照文武百官的兑换比例,改为一石米折钞十五贯。
“丁丑,行在户部奏:‘蜀府请郡王、郡主、仪宾禄米折钞例。今议依文武官员每米一石折钞一十五贯,自后各府郡王、郡主、仪宾禄米折钞俱准此例。’从之。”(《明宣宗实录》)
由是观之,朱友壎的确是一代贤王。
顺便说一句,明代官员的俸禄低众所众知,但若按洪武四年(1371年)拟定的百官年俸标准足额发放,小日子还是比较舒坦的。可是明代官员俸禄发放非常多元化,除本色禄米外,还有宝钞、纱等折色,以宝钞较为常见。如此一来,随着宝钞贬值,官员们的生活水平可想而知。
大宗再次绝嗣朱友壎与大哥朱友堉同为贤王,可他的身子骨比兄长更加孱弱。他罹患寒疾(圹志称风疾),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畏寒、发热、头痛、身痛、呕吐、脘腹疼痛等,一度传出病危的消息,还是明宣宗从京中派御医快马加鞭赶赴成都,才将人救了回来。
宣德九年(1434年),朱友壎旧病复发,且病情日益严重。当年六月,得闻此讯的明宣宗立马派太医院医士“驰驿往视”。第一波御医出发七天后,明宣宗再次接到蜀藩急报,称蜀王病情进一步恶化,遂派深得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三代皇帝信任的一代传奇御医盛启东星夜兼程赶赴成都,挽救蜀王性命。
奈何蜀王已病入膏肓,六月二十一日朱友壎薨逝,年仅26岁,此时盛启东刚出发六天,还在路上。明宣宗惋惜之余,为其辍视朝三日,派永康侯徐安前去致祭,并赐谥曰僖。
明代天启成都府治图
蜀僖王的嫡妻赵氏福薄,于宣德四年(1429年)正月不幸辞世,没能得到丈夫晋封蜀王。其后,朱友壎续弦(蜀王陵中有蜀僖王继妃墓)。可能是受寒疾影响,两位王妃没能为他诞下一儿半女。因此蜀僖王的去世意味着大宗再次绝嗣,且悼庄世子一脉就此告终。只能从蜀献王朱椿其余诸子之中挑选新的继承人。
朱椿共有六子,悼庄世子朱悦燫是嫡长子。次子华阳王朱悦燿因为在夺嫡过程中一系列骚操作,被堂兄明仁宗发配到湖广澧州(今湖南澧县),实质上剥夺了他这一系对蜀王之位的继承资格。
第三子崇宁王朱悦燇(音jùn)与二哥狼狈为奸,参与夺嫡,因此“获罪于父”选择跑路投靠亲叔叔谷王朱橞,结果成为其用来对抗明成祖的棋子,差点导致蜀藩覆灭。因此永乐十六年(1418年)八月去世后,朝廷连个谥号都没给,而且他这一系也绝嗣了。
第四子崇庆王朱悦炘(音xīn)薨逝于永乐九年(1411年)七月,去世时年仅17岁,尚未成家,自然没有后嗣可言。
于是乎,一圈下来最终便宜了老五保宁王朱悦(劭火),他越过二支的侄子、待袭华阳王朱友堚(音huán),于宣德十年(1435年)二月晋封蜀王。
阿越说悼庄世子朱悦燫、蜀靖王朱友堉、蜀僖王朱友壎都以贤著称,可惜寿数不永,且遭受了绝嗣的噩运。包括黔江悼怀王朱友坿在内的父子四人,居然没有一人得以活过26岁。考虑到蜀献王朱椿本人也只活到了54岁,六个儿子仅有俩人活过了30岁,阿越有理由怀疑朱椿本人可能没有长寿基因。
明蜀王陵
蜀藩大宗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变化,也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怎么抢也没用。大哥去世后,朱悦燿上蹿下跳的一心夺嫡,却换来发配澧州,被剥夺继承权的结果。若是他自一开始就安分守己、不争不抢,蜀王之位会自然而然的落到他这一系头上,哪轮得到老五保宁王来袭爵。世事难料,莫过于此。
好多史料称,朱悦(劭火)晋封蜀王后,为大哥争取来了追封的哀荣,朱悦燫被明英宗追封为蜀王,谥号也由二字谥“悼庄”变为单字的“庄”,史称蜀庄王。可阿越查遍《明实录》都没有发现朱悦燫被追封为蜀王的痕迹,且《弇山堂别集》、《国朝献征录》等明朝私修史书,及《明史》对朱悦燫的称呼统一为“悼庄世子”,而非“蜀庄王”。故而,阿越认为朱悦燫的谥号自始至终都是蜀悼庄世子,朱悦(劭火)从未帮大哥争取过亲王之位。
相关文章蜀靖王朱友堉:大明首位世孙,尽心尽力报国,朝廷却视其为威胁
鲁宪王朱寿鋐:继承兄长遗志,在兖州修桥铺路造福百姓的贤王
周简王朱有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兄弟大乱斗,笑到最后的庶四子
秦康王朱志土絜(上):兄终弟及的最终赢家,削藩后依然被薅羊毛
秦僖王朱志堩:大明第一个绝嗣的嗣封亲王,亲叔意图杀王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