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正月十六“送瘟神”,牢记:1走2不做,吃3样忌2事,传统莫忘

漫悠芸端的事儿 2025-02-12 05:40:33

民间素有“不出正月都是年”的说法,农历正月十六,是春节尾声的重要节点,也是一个充满祈福的日子。

正月十六又被称之为“耗磨日”,在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秉着各地的风俗,展开一系列的活动,从而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遂。

猜灯谜,赏花灯、吃元宵、打小人、舞狮表演、点燃放烟花,这些习俗已经成为元宵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活动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魅力,还增强邻里之间的关系,按照传统文化,正月十六,1要走,2不做,吃3样,4要忌,莫忘传统老民俗。

1要走——走百病

在传统文化中,部分地区在正月十六这一天有着“走百病”的习俗,也叫走太平,这一天,从早上到晚上,家家户户都要走太平,也就是上桥上走一走,祈求逢凶化吉,消灾祛病 ,平平安安。

“走百病”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汉代,到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消灾祈福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们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上桥头,尤其是正月十六这天。

随着时间的流逝,走百病已经不局限于妇女,扩展到男女老少,从而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活动。

2不做

1、不串门

上面有说过,正月十六这天是走百病的日子,去外面走走,从而甩掉身体的疾病和污浊之气,所以在很多地方,大家都不串门。

很多人认为,正月十六这天串门会把疾病带给别人,也会给别人带来不健康的寓意。

2、不洗脸

正月十六不洗脸的习俗主要来源于抹黑节。

在这一天,鄂伦春、鄂温克、锡伯等少数民族中的年轻人之间会互相抹黑,老人也会给小孩子脸上抹上点锅底灰,从而被视为送来的祝福,而这个“黑脸”最好等到晚上再洗掉。

吃3样

1、吃饺子

俗话说得好“十五扁、十六圆”在正月十五十六这两天,早上吃饺子,晚上吃元宵,也就是汤圆,寓意着团圆、吉祥,扁扁圆圆又一年。

人们在春节期间吃饺子,取得是“招财进宝”的美好寓意,再加上饺子有馅,里面可以包各种各样吉祥的东西放进去,寄托对新一年的期望。

2、吃面条

俗话说:“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六除了饺子,还有吃面条的习俗,无论是手擀面、方便面还是挂面都是可以。

吃面条多在北方许多地区,面条象征着长寿与吉祥,因面条细长不断,代表着生活长久,顺利。

在这一天,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不仅能够暖身暖胃,还能讨一个好彩头。

3、炸麻花

“十六夜,炸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正月十六要炸麻花,但这个麻花并不是我们大街上见到的天津大麻花,而是炒玉米。

炒玉米是将玉米粒放在锅里面炒,爆出噼里啪啦的响声,而且响声越大越好。

正月十六是我国民间的“老鼠嫁女日”,而老鼠经常偷偷地偷吃粮食,破坏庄稼,破坏衣物,常常会给人们带来损失。

所以有句古话才叫:“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由此也可以看出人们对于老鼠的厌恶,但在正月十六这天,人们也就试图通过“老鼠嫁女”的方式祈求老鼠远离人们的生活。

而在“老鼠娶亲日”这天,在我国民间有炒豆子的习俗,炒玉米的习俗,而吃炒豆子是发出嘎嘣脆的声响,在古人人看来如同给老鼠娶亲放鞭炮,希望老鼠能够顺利成亲。

从而祈求新的一年不再有老鼠出来祸害粮食,保证粮食的丰收和家庭的安宁。

忌2件事情

忌睡晚觉

由于正月十六这天,老鼠要嫁女,按照老一辈的说法,这天一定早早上床睡觉,害怕打扰老鼠嫁女,一些偏远的地区,甚至还会采取不出声,不点灯的方式,害怕打扰它们。

正月十六这天,意味着年已经基本上过完了,农民伯伯也就开始准备春耕,早睡早起能够保持足够的精力,下地干活。

要知道,在农耕时代,人们的劳作强度非常大,农忙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是从早上忙到晚上,所以需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忌讳开粮仓

在民间风俗中,正月十六被视为“纳财”的日子,这可是寓意非常美好的日子。

据说,正月十六这天,做生意的人会进一些货物来补充货源,老百姓则会将家里的面缸和米缸装满,也希望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有的地方人们也会选择这一天去讨债,同样为了纳财进宝的意思。

相反,如果这一天不要开仓,还有麦囤,也就意味着财富会向外流失,容易导致粮食被消耗掉,就会容易出现损失,很容易导致饥荒的事情发生。

虽然说现在我们不像古人那样依赖粮食生产来维持生计,但这个习俗依旧被很多地方保留下来,它也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总结

正月十六是一个“十全十美”的日子,这一传统的节日,不仅承载着元宵节的余晖,更是蕴含着独特的象征意义与习俗,再加上“六”是一个特别顺的数字,而“十六”更是美好的象征。

值得一说,在民间传统里,正月十六在老一辈人眼中特别重要,因为它是承前启后的时刻,更是新一年的开始。

3 阅读:586
漫悠芸端的事儿

漫悠芸端的事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