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肥胖是吃出来的,但中医看来,不少人其实是‘寒’出来的!”——临床上常见一类患者,吃得不多却体重难降,尤其腰腹、大腿赘肉顽固,稍一动就气喘乏力。这多半是阳气不足、寒湿内阻在作祟!
这类人往往有这些症状:
1. 体型松软:肉捏起来松垮,尤其小腹冰凉、下垂如“游泳圈”。
2. 怕冷易累:手脚冰凉,夏天也不敢吹空调,容易疲劳、嗜睡。
3. 代谢差:大便黏腻不成形,舌苔白厚、齿痕明显。
4. 女性还伴有痛经、月经推迟。
《黄帝内经》早有记载:“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寒湿困脾,运化无力,水液停滞成痰湿,堆积在皮下就是肥胖!长期不调,还会引发高血脂、关节痛,甚至心脑血管问题。

清明前后,雨水增多,外湿易侵入人体,此时虽阳气升发但湿气渐盛,中医认为“春主肝,湿困脾”,此时祛湿事半功倍。
而“寒从脚起”,脚底是脾经、肾经的起点,也是寒湿入侵的重要通道,泡脚能引火归元、温通经络,配合特定药材,可直达病所。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祛湿减重的黄金搭档:花椒+艾叶+老姜,用这三味猛将泡脚,祛湿祛寒还减重。
准备花椒20克、艾叶15克、老姜30克,大火煮沸后小火煮10分钟,滤出药液,倒入泡脚桶,兑入适量温水,水温在40-45度,泡脚20分钟(水位过脚踝),微微出汗即可。经期停用。
《本草纲目》载:“椒,纯阳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
花椒性热,能温中散寒,促进血液循环,帮助代谢水湿。
“艾叶苦辛,生温熟热,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 艾叶能温经通络,尤其适合寒湿体质,改善手脚冰凉、水肿。
“生姜,味辛,微温,主伤寒头痛,去痰下气,通汗,除湿。” 老姜能发汗解表,加速寒湿排出,但阴虚火旺(容易上火、口干舌燥)的人要减少用量或不用。

案例分享:
张女士,38岁,体重148斤,产后8年体重只增不减,甚至是越减越肥。
症状:常年手脚冰凉,晨起脸肿,大便黏马桶;月经量少色暗,腰酸如坠;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
中医辨证:张女士属于脾肾阳虚+寒湿困阻。脾虚无法运化水湿,肾阳不足则脂肪难以“燃烧”,形成恶性循环。

针对张女士的情况,我以附子理中汤加减(附子、白术、茯苓、干姜等),温肾健脾、化湿消脂;
同时,让她用花椒、艾叶、老姜泡脚帮助排湿,并教她配合足三里、阴陵泉穴位按摩。饮食上:忌生冷甜腻,晨起可以喝生姜红枣茶。晚上适度快走。
2周后复诊,体重有了明显的下降,大便逐渐成形,手脚冰凉的情况有改善,月经量也增多了,但颜色还有点暗。
根据张女士的反馈,我微调方剂,并鼓励她继续坚持下去。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张女士体重下降27斤,腰围明显细了不少,月经恢复正常,身体状态明显好转,整个人都轻快多了。
中医调理肥胖并非单纯“减重”,而是通过温阳散寒、祛湿健脾,恢复身体平衡。张女士的案例印证了:只要辨证精准、内外同治,顽固肥胖也能轻松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