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约3964字,烧脑时间17分钟,筷玩思维记者陈富贵写于北京。
自2020开年以来,疫情对实体行业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惨烈,特别是位处疫情高发、多发地理位置的企业更是不堪其扰。
在食品和餐饮行业,通过上市公司的财报我们就可以看到,疫情到底给实体行业带来了多大的经营及经济危机,不过如果对诸多上市公司的财报进行数据对比,我们就可以发现“疫情”和“经营亏损”这两者不是必然的联系,确实也不是所有企业都会在疫情之下交出全面赤字的财报。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
在疫情后才火起来的预制菜赛道,其中挤满了上百家大企业,有多年持续耕耘的,也有闻风跨行而来的,但也不是所有涌入“风口”的预制菜企业都能有正向回报。
据筷玩思维(www.kwthink.cn)了解,在预制菜赛道还有一个关注度不是很高的细分领域:预制凉菜。
盖世食品于2016年4月在新三板正式挂牌,2021年1月进入精选层,随后在北交所成功上市,成为预制凉菜第一股。
盖世食品在8月22日披露了2022年半年报,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753亿元,同比增长39.57%;实现净利润1354.32万元,同比增长8.33%。
盖世食品在预制凉菜行业耕耘多年,即使位处疫情高发、多发的东北,盖世食品自疫情两年来还是交出了正向增长的财报成绩。那么,盖世食品如何做到在疫情环境之下还能逆势增长?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近期专访了盖世食品的创始人盖泉泓,下文将阐述盖世食品对预制菜赛道以及企业经营的核心观点。
在预制菜领域,凉菜和热菜不在同一个赛道
盖世食品成立于2002年,以海藻、食用菌、鱼籽等系列海珍品为主要食材,为国内外餐饮企业提供预制凉菜,除了餐饮外,盖世食品的销售渠道还涵盖零售商超和电商。
在2022年,盖世食品又推出了“美式煮海鲜”系列预制产品,这一产品与之前盖世食品主打的预制凉菜不同,“美式煮海鲜”是一款预制热菜。
或许从预制凉菜到预制热菜算不上是“跨界”,其中也或许没有太高深的壁垒,而如果预制凉菜可以进入预制热菜领域,那么预制热菜能进入预制凉菜领域么?通过对盖世食品的采访我们得知,预制凉菜和预制热菜这两者的核心要素并不相同。
盖泉泓指出,对于餐饮食品行业,特别是连锁餐饮,食品安全肯定是重中之重,比如关于食材的农药及重金属残留,又或者微生物问题,这些消费者是难以直接感受到的。而一旦被感受到了,轻则拉肚子,重则可能导致伤残或者死亡,所以在任何看不见的地方,背后都是一个大战场。
餐饮企业关心的就是食品企业得做好的。在食品安全的管控方面,凉菜可以说是直接入口的,而热菜在食用前还有一道加热的工序,从这个角度来看,凉菜的门槛必然要高于热菜,另一方面,为什么进军热菜行业的企业数量较多,除了有技术和知识的门槛,还因为热菜的体量更大,当然对手也会更多,无序竞争问题也更为严峻。
在疫情后,预制菜成了一个大风口,很多人都是闻风而动,而盖世食品却是深耕预制凉菜这个行业多年,有着很多独有的优势。从地理来看,盖世食品位处东北大连,享有一定的农产和海产优势;从经验来看,盖世食品成立之初100%出口日本市场,之后公司施行“三驾马车”战略,着力拓展欧美和国内市场,产品现已远销全球60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
以海藻沙拉为例,由于当时此类产品还没有严格的标准,盖世食品通过大量的数据,成功推动国家卫健委修订国标GB2760,让调味裙带菜标准与世界接轨,这样后来企业也就有章可循了。
即使单从海藻沙拉这个产品来看,我们也能发现凉菜和热菜在预制方面的工艺差异,凉菜从选品到研发再到流通,中间需要持续验证和优化各种可能,最终才能完成产品的工业化和标准化,奠定如此基础后,个性化和定制化才能找到发展的土壤。
从凉菜到热菜,在盖世食品看来还是一个很顺畅的研发出品过程,盖泉泓指出,海鲜是我们的自有产品,365天都可以拿到,而且它离工厂很近,获取没有难度,我们有工厂,还有加工的能力,同时市场也有海鲜食品和餐饮的需求,所以进入海鲜类预制热菜也在盖世食品往常的选品标准之下,严格来说确实算不上是跨界。
从产品到渠道再到销售,不能忽视了终端对象的需求差异
产品路线和发展相关,产品的渠道及销售同样是企业的核心,盖世食品的产品进入了零售和餐饮渠道,在电商也有自己的线上店铺,可以说各种与食品相关的渠道,盖世食品都有出入口。
企业在发展多渠道时,产品的标准化和差异化是同权重的,盖世食品认为,产品的内容不能一概而论,当产品面向不同的渠道和不同的消费场景时,因为终端消费人群的差异,人群之内和之外的关注点还有利益点都是不一样的,企业在设计产品、将产品推向渠道时就得关注到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将产品的渠道简单分为B端和C端,在C端,消费者容易由眼入心,所以产品的包装和包装的便捷度是设计的“第一要素”,具体来看,包装要有个性和特色,具备美学基础,能吸引到特定的客群,再者是包装便捷度,C端产品一份大概是120克左右,满足单次的足量消费需求,不多也不少。
在B端,它又是另一个逻辑,出于成本不浪费的考虑,B端的包装就不需要那么漂亮,企业要帮餐饮企业把成本降下来,让餐饮企业可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再者,由于C端的消费一般是一对一,B端的消费基本是一对多,所以B端产品的份量就可以大一些。
无论是B端还是C端,除了包装美学和包装便捷度以及成本等等,我们还不能忽视食品安全的基础建设,总之就是知道企业面对的是谁、知道他们更关注的是什么、知道自身的责任和本分,做好调节即可。
盖泉泓强调,最重要的还是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基因特点,明白自己最擅长的东西,然后将之做到最极致,这就是企业的生存空间。
预制食品是餐饮食品企业的发展工具,前后端智力协同才能发挥更好的经济价值
从预制菜的产品渠道来看,有直面消费者的,也有供应餐饮等B端渠道的。
在现今餐饮业,我们发现了有100%的预制菜餐厅,也有纯粹的餐饮餐厅(此处的餐饮指的是纯手工,也就是非工业餐厅),当然也有预制菜和餐饮的混合模式。盖世食品认为,企业需要考虑自身生存空间,产品也需要考虑其生存空间,比如预制菜的优势是效率和标准化,它可能会适用于一些讲究效率和标准化的场景,至于餐厅到底要用预制菜达成什么样的目的和效果,这主要看餐厅的定位、面向的客群、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应的竞争环境等。
比如大米先生和乡村基是同一个集团下的品牌,由于面向的客群需求不同,两个品牌采用了不同的餐饮模式,一个现炒,一个走工厂模式,这只是市场的其一和其二,当下餐饮业更多的还有融合模式,比如有些西餐厅将繁杂的汤品、酱料、酱汁交给工厂,门店只做新鲜食材的调味出品,还有些企业是酱料、酱汁等调味自己做(保证秘方),而食材等则大多采用了更为标准化的净菜以及工业产品(比如速冻水饺)。
总的来说,预制菜赛道并不仅仅分为凉菜和热菜,它的范畴其实很广泛,盖世食品在此基础上指出,预制菜企业和预制菜产品只是提供基础选择,决定哪些产品可以用预制菜,哪些产品环节可以交给预制菜(包括交与不交),最终如何呈现,根本还得看餐厅自己。
在预制菜餐饮化这个事儿上,简单说就是对于一些关乎发展的问题,企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知道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而供应商只能去做配合,比如在前端产品解决方案上给餐饮企业提供最大的支持和赋能。
前端提供优质的产品,后端则在基础产品之上构建一定的产品价值和消费必要性,两端的智慧与价值需要打配合。
在餐饮化之外,预制食品还有零食化的可能,以鸡爪为例,虎皮凤爪、豉汁凤爪、泡椒凤爪等很早就实现了预制菜化,餐厅从工厂拿货,到店加热或者作为凉菜直接出品,这一餐饮化的生意目前被王小卤、百草味、金厨娘、五芳斋、良品铺子、口水娃等品牌做成了零食的生意,单一品牌产品的最高销量在十万到百万级别。
更包括大多卤味、酱菜以及复杂工艺的餐饮产品,比如卤鸭脖、卤鸭舌、卤鸡腿、卤藕片、熏鱼、香酥鸭、烧鸡、酱板鸭等,这些也大多被零食化了,可见预制菜的零食化版图正逐步增大。
盖世食品也曾经考虑过产品零售的零食化,不过最终衡量下来还是暂时不涉足零食行业,盖泉泓认为,预制食品和零食从根本上还是两个不同的赛道,更是不同的场景,没必要因为别人做了就去跟风,还是先做好自己擅长的事儿更重要。
结语
自疫情两年多来,盖世食品位处疫情高发、多发区域,但疫情后的收入还是呈现了走高的趋势,盖泉泓指出,如果没有疫情,盖世食品的增长规模还会再上一个层次。
疫情这一大背景虽然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带来了很多难题(比如成本涨价等),不过盖世食品从来没有停止探索和前进的步伐。
盖泉泓表示,盖世食品在疫情之后加大了鱼籽系列产品的研发与销售,并新增了鲟鱼籽这一高端产品,还研发了美式煮海鲜系列,“我们持续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产品结构,以适应新的商业环境,当然企业足够努力只是其中一方面,盖世食品的业绩能够逆势增长其实和很多因素相关。比起回头看,企业更重要的还是往前奔跑”。
在访谈的最后,盖泉泓补充道,要充分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一切还是交给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来引导是最好的。企业也好,第三方也罢,不应该过于强势,也不要去对很多事儿介入太多,这样行业才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