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你想象的世界

悠悠地产观 2025-04-08 22:22:32

你是不是跟我一样,到这个周末,也就是这个清明节,才真正领会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含义。有些朋友可能要在周一A股港股收盘才更明白。

先强调一句,不要以为做地产就认为关税战、贸易战跟我们没关系。加5%、10%,可能是关系不大,现在,关系太大了,关系到每一个人,当然包括所有的地产人。

睁眼看世界,就这个意思。

本来想借用《放弃幻想,准备斗争》作标题,但这是上世纪的用语,很多90后根本不晓得语义所指,解释起来费劲,就放弃了。

宏观背景你肯定清楚,就是特朗普宣布的对等关税政策。全世界都骂他是疯子,骂也没用。它带来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超出我们想象甚至是完全不理解的世界。

上周五很多媒体报道时,说的是对华关税税率上升到54%,其实远不止。因为在今年加税之前(先加10%,又加10%,再加34%),对华平均关税税率是19.8%。也就是说,累计加起来,美国要征收的对华关税税率总额差不多是,74%。

周末刷了很多视频,采访的几乎所有做外贸生意的企业主都说,如果再加10%甚至15%,还能跟对方进口机构协商协商,怎么分担,34%一加,就干脆啥也不用想了。躺平吧。

就好比,你本来以为踮起脚尖跳一跳还能够得着,努努力还能追得上同龄人,但当你发现怎么白加黑都无济于事的时候,奋斗的动力突然就消失了,像放了气的皮球。

川皇这一招,表面上是MAGA,是以所谓国家安全的名义,摆脱供应链依赖,让制造业回流美国,但谁都看得出,实际上是针对东大的。不仅对华关税最高,而且围绕东大的出海和转口贸易渠道,都进行了封堵。我们建厂较多的东南亚几个国家的关税税率仅次于东大,还有墨西哥等,税率也是很重。另外,特朗普还宣布任何从委内瑞拉购买石油的国家,都将在与美国的贸易中支付25%的关税。不知道这是不是叠加的。东大是委内瑞拉石油的最大买家。

中东、欧洲和非洲,多数都只有10%的基础税率,是不是可以去?中东,近些年,适合的地方,中企都去了;非洲的政局和治安,吓走了99%的投资者;欧洲建厂成本太高,还不如直接在美国建厂呢,但在美国建厂,你看曹德旺,不说寸步难行,至少是蜗行龟步。

有个常识,改革开放后,我国很多产业是以出口导向为主。就是生产的很多商品是用于出口。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中国人民,起早贪黑,周末也不愿休息,生产那么多物美价廉的商品,不过是千方百计想换点外汇回来。结果,基础数学没学好的美国佬,只会加法和减法,说是进口东大5000多亿美元,出口东大才1600亿美元,就认为这是剥削。这5000多亿,都是你生产不出来或者不愿意生产的,好不好?真是占了便宜还卖乖。

出口导向型,转为内销,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表面看,我们这么个统一大市场,能消化无数的商品,但认真考究,这两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出台了多少鼓励消费的政策,以旧换新的力度不能说不大,但结果大家看到了,老百姓就是捂着口袋不愿意消费。电商、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这几个领域的价格战,可以说是血流成河,但活下来不亏损的,就那么几家。厂家要省钱,就只有减配减成本,比如小米SU7标准版,毫米波雷达减到只用1颗,而其他同类车辆配置是5颗以上毫米波雷达。

之前我们经常会写些中央文件的学习体会,但不少地产人不以为然,觉得这些宏大叙事跟地产有啥关系。朋友们,时代不同了,地产早就不能只看地产政策了。举个例子。以前看中央文件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你是不是没什么感觉?但今天,2025年4月初,你再读这句话,是不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当出口导向受阻,转为国内消费为主,商品就不应该再是跟过去一样的商品了。一方面,拼多多们还有很大的市场,但另一方面,你如果想打动所谓的中产,让他们愿意消费,那就得全面升级,质量品质和安全都得提升,而且是在价格几乎不变的情况下。

(出口转内销)商品整体过剩的背景下,只有那些质量、品质和安全都升级而价格不变甚至还下降的企业,才能活下来。就这么残酷。你可以想象一下,高关税的铜墙铁壁下,未来一年两年,会发生什么。我就不便展开讲了。

同类事儿,在地产领域已经先行发生了。

关税是外部事件,央行主动刺破地产泡沫是内部事件。但导致的结果,有一点它们是共同的,商品过剩。你可能不同意,那么多人没房住,怎么能说是商品(房)过剩呢。别杠。我们说的是结构性过剩,绝对的过剩要等世界大同才会到来。

所谓的商品房结构性过剩,是指房子建好了没人买,或者卖得不好。这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房子没人买的企业逐步出清,一种是没人买的房子逐步出清。这是已经发生四年并且还在发生的过程,不赘述。

前面我们说了商品要升级。房子怎么升级?政府工作报告讲了,建“好房子”。什么是好房子,问住建部和各地住建委。开发商自己其实最清楚。

不是现在,而是早两年我们就建议过,不要盲目投资、过度消费。但房子还是要买的。即便是在特朗普祭起高关税的2.0时代,我们照样可以买房子。过往世界上历次经济萧条告诉我们,能对抗危机的,不动产总是选项之一。

但不要乱买房子,尤其是不要买烂房子。不要负债过多买房,最好的比例是月供占家庭收入三分之一左右。有条件的,比如手里有多套房子的,建议进行重新配置,卖掉位置不好或产品有瑕疵的一套或两套,换购一套好房子。

央媒说,我们要共渡时艰,或共克时艰。对老百姓来说,过好自己的日子,对自己对家庭负责,不添乱,就是在为国家做贡献。

0 阅读:1
悠悠地产观

悠悠地产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