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粮食能绊倒一个国家,作为粮食的“芯片”,一粒种子能改变整个世界!不出所料,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是聚焦三农问题,打好种业翻身仗,也再次被提上日程。
上次国家提出种子问题,仅仅在2个多月前,强调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这次又明确指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
中国连二连三的发声,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粮食安全的重点,就是种业安全!
目前,中国种业发展存在一些短板。大豆、玉米单产水平不高,只有美国的60%不到;蔬菜国外品种种植面积占比达13%,番茄、甜椒等少数专用品种进口比例超过50%;生猪繁殖的效率、奶牛年产奶量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0%左右。
刀已架在脖子上,随时可能被卡!美国臭名昭著的孟山都,在玉米、大豆、棉花等多种重要作物的转基因种子市场上,占据70%至100%的份额。全世界超过90%的转基因种子,都使用它的专利。
早些年的中国东北,一度被美国选育的杂交玉米种子“先玉335”抢占50%市场。种植户感慨,国外种子确实好,不但品相佳,还比国产的多采一茬。玉米育种工作者也自嘲,搞什么育种,一个“先玉335”就够了。
细思恐极,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幸好,现在国家出手,积极未雨绸缪。山东试验田里,研究员在高产品种“济麦22”基础上,选育出两个新品种,耐寒抗冻、长势稳健。山东选育出的“济麦44”等,能替代进口的超强筋小麦品种。
数千里外,在玉米制种量约占全国40%的甘肃省张掖市,去年7月起,基地制种玉米的去雄环节实现机械化作业,大大提升效率。从华北平原到河西走廊,育种、制种环节的变化,是种业链条悄然变化的缩影。
其实,种子问题只是一方面,想要端牢14亿人的饭碗,还得推动科技与农业融合,提高生产力。
据美国彭博社揭露,中国当下正在推动一场农业技术变革。拼多多等中国企业正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以提高产量、改良品质。它们看好农业这个广阔的市场,将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到草莓等种植上,并取得相应成果。
早在去年,中国农大和拼多多就在云南深山里,搞了个“多多农研大赛”,组织全球顶尖农人和青年学者,分别组队PK种草莓。结果显示,AI组平均值、投入产出比平均值分别高于农人组196.32%、75.51%。
当然,这倒不是说机器人种的草莓比人工种植的好,更实际的是,在两者碰撞融合中,探索出一条人工智能与农业生产有效结合的道路,加速中国农业升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中国信奉了几十年。如今,将更多黑科技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把农业推上智能化、数字化的新风口,无疑是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最大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