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以为进入体制就是一辈子的铁饭碗,然而真正进去后才发现,体制内也是要内卷的,尤其是基层单位,工作强度大,隐形福利少,经常会有一种“高考填错志愿”的感觉。
网上,一网上就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他说,自己31岁的时候从阿里辞职,听从父母建议考进了体制内,本以为从此端上铁饭碗,可以过着轻松悠闲的日子。
结果进去后才发现,体制内可比大厂卷多了,除了累之外,还感觉工作没什么成就感。
但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大家都说福利好的体制内,实际上各种隐形福利也远不如以前在大厂,甚至连大厂的脚指头都比不上。
这位网友之前在阿里工作,属于互联网金领,虽然工作压力也不小,但工资、奖金、福利都很好,有时候奖金加起来都比月薪高,公司的团建活动也多,过年过节还有红包和其他福利。
但是因为觉得互联网大厂的工作压力比较大,也因为担心未来身体不一定能跟上工作强度,所以辛辛苦苦考进了体制内。
刚进入新单位,他陷入了巨大的落差感。公务员的工资制度他不是不清楚,但真正领到工资后,感受就很不好了。
更让他颓丧的是,基层其实只是看起来光鲜,同样是又卷又累,大厂的待遇要好很多,而且还有成就感。
所以,接受不了这种落差的网友,便在网上发帖询问大家是如何调整换工作以后的落差感的,尤其像他这样自己找的落差感。
事实上,很多从体制外进入体制内的年轻人都有同感。大家常开玩笑说,工作也像围城,在大厂的时候,觉得体制内旱涝保收,工作清闲。但是真进入体制内,又很快觉得收入下降对比明显。
通过网友们的讨论可以看出,不少人在进入体制内后都经历过巨大的落差感和不适应。
其实,不仅仅是体制外的人进体制内会经历这些,很多换工人的都会经历。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调整心态呢?
首先,要明确任何工作都有两面性,有优点就有缺点。
每份工作都不是完美的,就像体制内稳定,但同样上限不高,体制外上限高,但波折大,稍不注意就面临裁员。
所以,职场打工人需要修炼自己的心态,接受工作都有两面性的特点,享受了优点就得接受缺点。
其次,积极寻找工作中的积极意义。
工作的目的就两个,要么实现个人价值,要么挣钱。
所以,如果你换的新工作,待遇不如你以前的好,那么就得好好考虑下如何在工作中找到意义,实现你的个人价值。
比如像网友从大厂的高薪换到体制内的低薪,钱挣得少了,那将就可以在工作中发掘它的意义和价值,比如能不能帮助到人,或者能从中学到什么。
所以,当工作的经济价值不足时,就要学会从工作本身中找动力。
最后,合理规划未来的发展路径。
除了以上两点,打工人还可以通过进修提升等途径实现职业发展,比如做点副业,配合主业一起实现更高价值。
换工作后的落差无非来源于工资低了,待遇差了,工资低了那就多条腿走路嘛,给自己安排点副业,这不仅可以增收,还可以多一分保障。
当然,如果实在对现在的工作不适应,也可以谨慎考虑其他选择。但不要轻易就放弃,更不要返回老路。
坚持就是胜利,相信只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定能适应新的环境。
阿里的待遇基本就是民企天花板
赶紧辞职去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