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就有燧发枪,为何到清朝就销声匿迹,还落后欧洲200多年?

口说名人馆 2024-07-30 14:58:47

火药在唐末便被用于军事,后世的宋元明三朝,也并未忽视对于火药军事方面的用途进行开发,甚至在明代就有了燧发枪,可为什么到了清代火器便销声匿迹了?

第一段 改变战争形态的武器

公元1592年,明朝大将李如松率军将平壤城层层包围,里面的日军认为有坚墙作为依靠,明军一时半会奈何不了他们,于是格外嚣张。

李如松看着在城墙上得意洋洋的日军,大手一挥,让人将营中所有的大炮拉出来,并对准城墙随时准备开炮。

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城墙上的日军被炸得不知所措,看着地上血肉模糊的同伴尸体,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惧感涌上心头。

然而明军不等日军缓过神来,就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炮击。

没过多久,被明军大炮吓破胆的日军就丧失了斗志,四处奔逃,而明军则趁势头一举攻入了平壤,光复了朝鲜的王都。

虽然此时的大炮在威力与射程上,与后来的新式大炮无法比拟,但在这场战役中,它所起到的作用却不容小觑。

明朝对火药的使用相当重视,不仅打造了以火器为主要武器的神机营,还研制出了各式各样的火器,比如说神机箭、三眼火铳甚至是水雷。

这些火器虽然有着诸多弊端,但在那个时代却是极为先进的热兵器。

明朝的火器并不是闭门造车,反而是积极向外学习,明中后期重要的火器弗朗机炮便是根据葡萄牙人的舰炮仿制改进得来的。

明朝对于火器的运用也十分灵活,不只有步兵用的火铳与大炮,就连来去如风的骑兵,也有专属的火器。

这样的火枪骑兵曾让明军一度压制着关外的少数民族骑兵,使其不敢肆意南下侵扰。

火器发展到了明朝,相关的许多理论与工艺已经十分成熟了,虽然谈不上世界顶级,但至少没有掉队。

可为何满清入关后,就对火器冷落了,并且逐渐落伍于世界?

第二段 满清与火器的恩怨

要说满清人与火器的恩怨,就不得不提到公元1626年的宁远之战。

那一年努尔哈赤率领着后金的铁骑在关外攻城略地,所到之处便是一阵腥风血雨,直到他们在宁远城遇上了袁崇焕。

袁崇焕命人用火炮轰击来犯的后金士兵,这一举措让无数金兵痛苦至极。

数十日的攻城,除了城下难以计数的尸体外,努尔哈赤什么也没得到。

据说努尔哈赤本人也在一次督战中,被明军的火炮所伤。

满清入关之后,也曾在一段时间内重视过火炮的使用,只不过这些火炮基本上都用于对明朝残余势力的清剿上,因此当全国稳定了之后,这些火器又被尘封了起来。

满清之所以不待见火器,除了这玩意伤到过他们的太祖皇帝努尔哈赤外,还因为满清以弓马立国,火器对于他们而言,本质上就是一种奇技淫巧,上不得台面。除此之外,满清所依仗的便是在马背上骁勇善战的八旗子弟,倘若重用火器,则会影响到八旗贵族的利益。

此后,火器便不断被清人边缘化,本该运用在战场上作为致胜法宝的武器,最后反倒成了贵族们的玩具。

面对这种情况,偌大一个朝堂也并非没有人站出来提醒朝廷重视火器,但这种声音还是太微弱了,根本没有人会当回事。

在满清保守且愚昧的统治下,所有关于火器的研究都得不到支持,火器的打造也不被重视,信奉冷兵器至上理论的大清,逐渐地脱离了世界热兵器发展的大趋势。

清朝作为一个新生的政权,本该要比腐朽的明朝更加开放与包容才对,对于外来的技术也应当积极学习。

然而,因为明朝的抵抗势力顽强,且全国各地的反清复明运动此起彼伏,清朝的统治思想也变得极为保守,不仅延续了明朝时期的海禁政策,还进行了闭关锁国,忽视与外界的交流互通。

公元1842年6月,镇江守将海龄率领着一干将士与英国人展开血战。

尽管在海龄的指挥下,清兵都十分地勇敢与敌人作战,但无奈英国人的舰炮不仅威力大,射程还远,无数士兵连英国人都没见到就被炮弹炸死。

6月12日,英国人开始登陆作战,满清曾引以为傲的陆战,在英国人的先进枪炮面前彻底成了笑话,纵使清军将士再怎么勇敢,也没办法在枪弹面前屹立不倒。前人因愚昧与傲慢种下的恶果,却要用后人无数的鲜血来承担。

参考资料

[1]刘金德.明清时期火器诸问题比较研究[J].满学研究(东北大学),2019(00):52-64.

[2]刘鸿亮.两次鸦片战争前后清朝制炮技术研究[J].社会科学,2011(07):154-164.

[3]范传南.“弓马骑射”笼罩下的清代火器——清代火器发展及使用状况述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08):100-106.

1 阅读:21
评论列表
  • 2024-08-25 08:17

    但凡小编上过初中都说不出唐朝有火药

口说名人馆

简介:一个专注讲述时代人物的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