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为兵之帅”。说明刀在冷兵器中的地位。善使者绝非等闲之辈。同时,刀的种类、型号还很多。譬如,关云长的刀,青龙偃月刀;二郎神的刀,三尖两刃刀;《水浒传》里英雄好汉出行时常常用的是“朴刀”……
而唐朝“陌刀”有“横行沙场”,“人马俱碎”之说。那么,什么是陌刀?



陌刀,唐代长柄大刀,两面刀刃,长一丈,重达五十斤,开元年间开始使用。
善使者,最好是人高、力气大。
据说,开始讨伐勃律时,将士们奉命在葱岭上开路,发现有块大石头堵住道路,众人无计可施。李嗣业仅一脚就把它蹬到山谷里去了。可见,其力量大的惊人,如有神助。(张预《十七史百将传》:李嗣业,长七尺,膂力绝众。欧阳修《新唐书》:长七尺,膂力绝众。)


有一口旧井,已干枯多年。据说是汉代耿恭领人挖的。当时,解决了一个关键性难题。(北匈奴以为围困的汉军没有水,必败。“耿恭拜井”,汉军有了水。北匈奴认为是有神助,撤兵了。)李嗣业一祈祷,没想到的是:这口旧井咕嘟嘟地又有了清澈澈的水。神奇不?
更神奇的是,城墙角落崩塌,多次修复多次崩塌。李嗣业对其祷告,突然有一条白龙出现。李嗣业让人在出现白龙处设庙祭祀。至此,修好的城墙再也没有崩塌。”


李嗣业受招募到安西,正值陌刀在军中开始实施。李嗣业力大超群,特别擅长使用陌刀。跟随安西都护来曜征伐十姓酋长苏禄,首先登上城堡抓获敌人,俘获众多敌军士兵。安西四镇节度使夫蒙灵察(马灵察)知道李嗣业骁勇强健,每次出兵都带上他。李嗣业常常逢战必为先锋,所向无敌。
高仙芝奉命攻打小勃律国,任命中郎将李嗣业、田珍为左、右陌刀将。他们趁夜偷渡渡过信图河,按命令中午结束战斗。当时,吐蕃十万大军驻扎在娑勒城,靠山临河,用木材修成城寨,来抵御唐军。李嗣业率军登上高山,向下推石头砸吐蕃军。之后,抗大旗带领将士们冲击。吐蕃军没想到唐军从天而降,四处溃逃,跳山崖摔死、投水溺死十有八九。


唐军乘胜进军,七十二国归顺唐朝。李嗣业英勇善战,被敌军称之为“神通大将”。
高仙芝进军大食,入其国七百余里。大食军与葛罗禄部叛军加攻唐军,高仙芝大败,士卒阵亡殆尽。李嗣业对高仙芝说:你我都战死,谁来报效国家?“大势已去,不能坐等杀头”。于是,迅速抢先扼守白石岭。狼牙棒手中拿,赶得敌军满山跑。士兵和马匹被打翻几十上百,高仙芝才得以生还。


李嗣业因功升任骠骑大将军,曾有“醉酒起舞”的佳话。
李嗣业曾与众将割破手臂起誓:所到之处,秋毫不犯。
诏命李嗣业与郭子仪、仆固怀恩配合行动。李嗣业常常担任先锋,用大棒(就是传说中的狼牙棒)挥击敌军,叛军遇到他必败,可谓所向无敌。


广平王李豫前往收复长安。李嗣业率军为前军,郭子仪率军为中军,王思礼率军为后军。叛军将领李归仁有精锐骑兵,十万叛军在骑兵配合下一起冲击唐军,唐军惊慌,阵型混乱。李嗣业对郭子仪说:如果我们不拼死力战,全军就会彻底溃败。只见他袒露上身,手持长刀,立于阵前,大声呼喊,奋勇杀敌。被李嗣业刀砍中的敌人可谓“人马俱碎”。一番拼杀,阵型恢复严整了。
李嗣业平定叛乱,收复长安、洛阳,屡立战功。为官清廉,从不办置家产,身边只有大宛马十匹而已。(欧阳修:嗣业忠毅忧国,不计居产)他先后受得赏赐财务,都全部交给官府用来补充军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