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如何塑造日本人的刻板印象?

含双聊国际 2023-02-08 18:11:05

我是一名武术爱好者,1984年电影《龙威小子》上映时,我非常激动。在影片中,日裔美国演员森田则之饰演的宫城先生是一位武术专家和盆景大师。森田出生在加州,他所讲的的日式英语口音和错误频出的语法都是故意为之——当时好莱坞中亚洲角色都是如此。

这场表演让我想起了1961年的热门电影《蒂凡尼的早餐》。在这部电影中,米基·鲁尼演绎了奥黛丽·赫本的日裔女邻居。詹姆斯·鲍尔斯在《好莱坞记者报》的一篇评论中指出,“这个角色是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可能会冒犯一些人。”但实际上,当时大多数观众都没有意识到,让一个白人演员来扮演日本人是有问题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美国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要求好莱坞导演弗兰克·卡普拉拍摄一系列关于日本人的电影。自此,日本种族的刻板印象开始广为流传。卡普拉拍摄的纪录片确立了日本人顺从、集体主义的种族印象。卡普拉的第一部电影指出,日本人几乎没有个人特质,是“同一张底片上的照片”。

好莱坞对日本的偏见可以追溯到日本与西方交流的初期。1915年玛丽·皮克福德主演的无声电影《蝴蝶夫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故事讲述了日本的贫困家庭把女儿卖给外国人作为临时妻子,这也让美国人认为日本人经常如此。

在对东方刻板印象的研究《亚洲的神秘》(The Asian Mystique)一书中,学者谢里丹·普拉索给出了对《蝴蝶夫人》和2005年的电影《艺伎回忆录》做出了犀利的批评:西方对甜美、温柔的日本童女形象有着持续的兴趣。

除了少数例外,日本观众对这种刻板印象其实相当宽容。然而,2017年好莱坞的漫改电影《攻壳机动队》引起了日本人的强烈不满。白人演员斯嘉丽·约翰逊饰演了电影主角,一个好斗的机械人。漫画迷无法接受这次选角。在一份广受支持的网上请愿书中,人们要求使用一名日本演员替代约翰逊,但最终没有成功。

我经常对好莱坞电影对日本的描述感到不满,但索菲亚·科波拉2003年的电影《迷失东京》是个例外。

比尔·默里饰演一位正在东京拍摄威士忌广告的不知名美国演员。默里乘坐电梯时身边是一群表情严肃、身材矮短的日本工薪族。后来,他的广告主又派给他一个伪装成按摩师的日本SM女。我不禁留意起这些刻板印象。但同时,我又很享受这部电影。

刻板印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但好莱坞对日本角色的描绘已有一次转型,从对日本的种族歧视转变为幻想和过度崇拜的混合体。其中的一个体现就是女忍者角色。

在2003年的电影《杀死比尔》中,乌玛·瑟曼饰演金发碧眼的特工,与刘玉玲饰演的凶残杀手石井尾莲对决。在瑟曼将刘玉玲斩首之前,刘玉玲嘲讽道:“愚蠢的白人女孩喜欢玩武士刀。”看来,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中也逃不过对刻板印象的强化。

以票房为圭臬的好莱坞知道刻板印象的巨大价值。它们通常能满足观众的期望。2006年的电影《速度与激情3:东京漂移》中顺从又性感的日本女性,以及2020年的电影《狙击精英:绝路反击》中的酷炫忍者,都是这些作品成功的一大秘诀。

喜欢歪曲事实的电影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大卫·雷奇导演的《子弹列车》就属于这一类。它描绘了一个不真实的日本,甚至它所有的场景都在加利福尼亚拍摄。《子弹列车》把日本的刻板印象用到了极致:色彩斑斓的软垫座椅、永不停业鸡尾酒吧,以及多色的城市霓虹和特效风景。如果只是把它当作一部喜剧,它还是很有趣的。

演员阵容中有老牌的真田广之,他和渡边谦已经成为好莱坞选角导演首选日本演员。真田广之是一名天才演员,也是一名现实生活中的武术家,曾出演过《金刚狼》等大片,他将出演即将上映的《疾速追杀4》。

基努·里维斯和其他好莱坞重量级人物参演使这部电影有很多亮点。尽管我提醒自己,这类影视中日本根本不是真实的日本,但我还是迫不及待地想看这部电影。

0 阅读:40
含双聊国际

含双聊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