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其中被保留了下来的约1500首诗歌,对中国文学甚至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因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世转入衰落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歌涉及到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各层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诗歌中表达出他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忧患意识。
他的诗歌中有许多慷慨悲壮之语,来表达他的忧国忧民的思想,而这些句子又常常是以“安得”两个字结尾,更体现出诗的意境和气势。如:
《洗兵马》中:“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石犀行》中:“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
《遣兴》中:“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
《喜雨》中:“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
《大麦行》中:“安得如鸟有羽翼,托身白云还故乡。”
《光禄阪行》中:“安得更似开元中,道路只今多拥隔。”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大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王兵马使二角鹰》中:“安得尔辈开其群,驱出六合枭鸾分。”
《晚登瀼上堂》中:“安得随鸟翔,迫此惧将恐。”
《昼梦》中:“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中:“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踏层冰。”
《后苦寒行》中:“安得春泥补地裂?”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中:“东飞鴐鹅后鹙鸧,安得送我置汝旁”。
看见了没有,足足在他的十三首诗中,用了“安得”两字。
为什么杜甫喜欢用这两个字?
宋代学者叶釐在他的《爱日斋丛抄》就对此有过研究。
叶釐说,“盖全法《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岂小力量敢道哉!”
原来,杜甫用“安得”两字,全是效法汉高祖刘邦所作的《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句,气势气魄小的人能敢用这个两个字吗?
确实,“安得”两字一用,一下子就把诗的气势提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