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赐履按:上一回,我们讲到,氐人流民首领李特,率军打败了益州刺史赵廞(读如新)的部队,赵廞逃离成都后被手下杀死。李特进入成都,向朝廷上表,陈述赵廞的各种罪状。朝廷任命梁州刺史罗尚为平西将军、领护西夷校尉、益州刺史,接管益州(四川省中南部及云南省)。
罗尚做梁州(四川省东北部及陕西省南部,治所设在南郑,陕西省汉中市)刺史时,听说赵廞(读如欣)谋反,曾向朝廷上书说:
赵廞这个人,没什么大本事,蜀地的人不会归附于他,他的败亡,指日可待。
应该是在公元301年的年初,罗尚带着牙门将王敦、上庸(西接汉中郡,属荆州,湖北省竹山县西南田家坝)都尉义歆、蜀郡太守徐俭、广汉郡(四川省射洪县南柳树镇)太守辛冉等,率七千人马进入蜀地。
衣赐履说:本年(公元301),正月,赵王司马伦把惠帝司马衷给废了,自己做了皇帝。对罗尚等人的任命,当在司马伦主政期间。
另,蜀郡属益州,州、郡治所都设在成都。广汉郡西接益州,离成都很近,但属梁州。因此,梁州刺史罗尚改任益州刺史后,对辛冉的掌控力就有所弱化了。
李特听说罗尚到来,担心对自己不利,派老弟李骧在路上迎接,并献上各种珍玩宝贝。罗尚收了礼物,觉得这帮氐人还蛮懂事儿的,心下大喜,就任命李骧为骑督。李特、李流兄弟,又在绵竹(四川省德阳市北黄许镇),牵牛送酒,犒劳罗尚。
衣赐履说:李家哥儿五个,李辅、李特、李庠、李流、李骧,老三李庠已死,老大李辅尚在略阳。
牙门将王敦对罗尚说,李特兄弟,都是陇上一带的盗贼,我们应该趁机把他们干掉,以除后患。
广汉太守辛冉是赵王司马伦任命的(司马伦于公元300年的四月,诛杀贾南风,取得权柄),资历和军功都不够硬,颇有点立功心切的意思,也劝罗尚直接把李特等人做了。
罗尚认为不可。
辛冉是陇西人,跟李特是老熟人儿,两人见面时,辛冉对李特说,老李啊,故人相逢,如果没有出现吉祥,就会发生凶险(故人相逢,不吉当凶)。
这话,把李特唬出一身冷汗来。
衣赐履说:《华阳国志·李特雄期寿势志》载,李特的儿子李雄年少时,见过辛冉,辛冉认为李雄相贵。也即是说,辛冉对李家相当熟悉。因此,当他阴不阴、阳不阳来这么一句,当然是不怀好意。
三月,罗尚到达成都。汶山郡(四川省茂县)羌人造反,罗尚派王敦讨伐。王敦斩杀羌人数千,大约有些得意,一个人骑着马嘚瑟,结果被羌人给杀了。
不久,朝廷下令秦州(甘肃省南部)、雍州(陕西省中部),凡进入汉川一带的流民,全部召回,又派遣御史冯该、张昌监督执行。
衣赐履说:赵王司马伦于正月称帝,之后,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发兵讨伐,四月,司马伦兵败,被自杀,司马冏主政。因此,让流民返回秦州、雍州,应该是司马冏下的令。
李特的哥哥李辅,一直跟老家略阳郡(属秦州,甘肃省天水县东)呆着,此番,借口迎接家人,来到蜀地,他告诉大家,中原地区一片混乱,不必回去(中国方乱,不足复还)。李特认为老哥的判断是对的,同意他的主张。李特多次派天水郡(甘肃省甘谷县)人阎式拜访益州刺史罗尚,请求把返乡日期推迟到秋天,同时,送给罗尚、冯该大量财物,罗尚、冯该于是同意了李特的请求。
朝廷对平定原益州刺史赵廞的叛乱论功,任命李特为宣威将军,封长乐乡侯;李特的老弟李流为奋威将军,封武阳侯。又向益州下达文书,要求把和李特一起讨伐赵廞的六郡流民,作好统计,列个名单,上报朝廷,作为封赏的依据。辛冉想把消灭赵廞的功劳据为己有,将朝廷命令按下不发,且并不如实上报,因此,众人都怨恨他。
衣赐履说:史书原文是“(辛冉)欲以灭廞为己功,乃寝朝命,不以实上”。这里似乎显示,辛冉虽然是广汉太守,但此时不在郡里,而是跟着罗尚去了益州,并且,在罗尚集团中地位颇高,这才可能做到“寝朝命,不以实上”。史书称辛冉“欲以灭廞为己攻”,颇让人不解,因为,史书中关于平定赵廞之乱的记录,与辛冉没有半毛钱关系,真不晓得他怎么为自己争功。
【这个罗尚,显得有点轻佻】
罗尚派手下干部监督遣送流民,要求他们必须于七月(秋季)上路。当时流民分布在梁州、益州地区,为人当佣工谋生,听说州、郡逼迫他们返乡,人人忧愁怨恨,不知所措,而且,雨季即将到来,粮食还没有收割,要钱没钱,要粮没粮,根本没法上路。
李特又派阎式拜见罗尚,请求将期限宽延到冬天。
辛冉和犍为(四川省彭山县)太守李苾认为不能宽延。
衣赐履说:《通鉴》上有李苾是蜀郡太守的记录,不晓得出自哪里。现在,李苾又变成了犍为太守,也许《通鉴》记录有误,也许是任命徐俭为蜀郡太守的同时,将李苾改任为犍为太守。
益州别驾杜弢,被罗尚举荐为秀才。阎式找到杜弢,陈说逼迫流民返乡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杜弢认为有理,就向罗尚建议,给流民宽限一年时间。罗尚没有同意。杜弢于是送还秀才板(秀才证明书),辞职回家了。
辛冉和李苾对罗尚说:
赵廞作乱时,流民抢掠了很多财物,我们可以趁他们返乡的机会,设立关卡,没收这些财物。
七月,罗尚下令梓潼郡(四川省梓潼县,在成都北面一点钟方向,是流民返回秦州的必经之地)太守张演,在各路口要地设置关卡,搜索财宝。
八月,各个关口都修筑防卫工事。李特又派阎式去见罗尚,请求延期。阎式看到各个要冲都在营建栅栏,意图抓捕流民,感叹说,民心已不安定,却又急于遣送,祸乱就要发生了!阎式又得知辛冉、李苾的态度不会改变,就向罗尚请辞。
罗尚对阎式说,你权且告诉流民,我是同意放宽期限的。
阎式说:
明公受奸人蒙蔽,真要放宽期限,只怕没那么容易。所谓弱小但不可轻视的,就是老百姓。现在一味催着他们离开,又没有能够服人的道理,众怒难犯,恐怕会引发祸患诶。
罗尚说,你说得没错,我是不会欺骗你,你且回去吧。
阎式回到绵竹,对李特说:
罗尚虽然表示要放宽期限,但并不可信。为什么呢?因为他到益州不久,威权并未建立。而辛冉等人手握强兵,一旦为乱,不是罗尚能够阻止的,我们应当作好充分准备。
李特采纳。
九月,罗尚派军屯驻绵竹,对外宣称要种麦子,实际上是为了防范流民逃窜。
李特多次为流民请命,流民对他敬服感激,成群结队,携老扶幼,前往归附。李特在绵竹建立临时聚居点,安置流民(特乃结大营于绵竹,以处流人),又给辛冉写信,请求宽限。辛冉勃然大怒,派人在各条大路张贴告示,悬赏捉拿李特兄弟。李特发现之后,派人把告示全部撕掉,又与老弟李骧一道,更改告示内容,重新张贴。告示上说:
能送六郡首领李、任、阎、赵、杨、上官各姓,以及氐、叟侯王之中,任何一个人首级的,赏布百匹。
衣赐履说:李、任、阎、赵、杨、上官,都是流民中的大姓,我个人感觉,这些大姓,大约汉化程度较高,比如李特兄弟、阎式等人;而氐、叟侯王,可能保留本民族特性较多。李特把告示内容一改,则立即使全体流民成为辛冉的敌人。毛主席说,政治,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李特兄弟,搞政治,有两下子。
另,以前我们讲过,两晋没有铸币,在经济生活中,钱、布、粮都可充当货币,战乱时期,钱更不值钱,布、粮更为重要,因此,一个首级一百匹布,赏格不低了。
流民看到告示,大为恐惧,乌央乌央地投奔李特,不到一个月,超过两万人。老弟李流那边,也聚集了数千人。
十月,李特将兵众分为两营,李特自掌北营,李流掌管东营,修整铠甲,磨砺兵器,严阵以待。
辛冉、李苾商议说:
罗尚为人贪婪,没有决断能力,一日拖一日,才让流民的奸计得逞。李特兄弟都不是一般人物,如果我们不早作打算,很可能会成为他们的俘虏诶。现在我们谋划大计,没必要再向罗尚请示。
于是,二人派广汉都尉曾元、牙门张显、刘并等,暗中率三万步兵、骑兵袭击李特大营。罗尚听说后,也派督护田佐援助曾元。
曾元军杀到,李特按兵不动,等到曾元军进入一半,李特一声令下,伏兵暴起,大破曾元军,斩杀曾元、田佐、张显,李特将三人首级快递给罗尚、辛冉。
衣赐履说:此处原文为“元等至,特安卧不动,待其众半入,发伏击之”。曾元是“入”了哪里?入山?入营?入城?不好判断。
罗尚对属下说:
李特这个贼虏终于成气候了。辛冉不听我的话,才会助长李特的势力,现在为之奈何!
六郡流民一致拥护李特当老大。李特于是任命李含为部曲督,任臧为上邽令,阎式为始昌令,李攀为谏议大夫,李武为陈仓令,李远为阴平令,杨褒为将兵都尉,又让这些人联名上书,请朝廷参照梁统推举窦融的旧事,正式任命李特为代理镇北大将军,李特的老弟李流代理镇东大将军,镇守统领一方。
衣赐履说:我们以前讲过,王莽的新朝灭亡之后,各路野心家,冒出一大堆,天下大乱。窦融、梁统等人占有河西一带(甘肃省西部),梁统等人推举窦融为“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代理河西五郡大将军职务)”,自保观望。后来,窦融归附刘秀。李特等人用这个典故的意思是,朝廷不妨给我们正式任命,我们承认是大晋朝的臣子。
李特,颇具政治权谋。
【氐人流民首领李特】
随后,李特进攻广汉,辛冉迎战,屡战屡败。
罗尚派李苾、费远援救辛冉,二人惧怕李特,不敢向前。辛冉终于抵挡不住,突围逃奔德阳(四川省遂宁市东南)。李特进入广汉,任命李超为太守,随即率军进攻成都。
罗尚给阎式写了封信,史书没有交代具体内容,我估计是痛斥阎式,我不是答应你们延期了吗,你回去怎么向李特汇报的,为何要兵戎相见,云云。
阎式给罗尚回信说:
辛冉狡诈,杜弢狂暴,曾元十足小人,田佐是个病秧子,李苾在朝里做个文官大约还行,让他带兵,就是扯淡。我之前给阁下和杜弢论述过流民走留的问题。人,哪有不愿意返回故乡的呢?只是流民来此,为了挣口饭吃,给别人当佣人仆役,一家人四分五离,不能团聚。然而,又碰上阴雨绵绵,于是乞求冬天麦子熟了再走。可是阁下并没有接受。兔子急了还咬人,无路可走的鹿,会跟猛虎拼命。压迫太过的话,流民不可能伸着脖子等你们来砍,这才导致祸乱。当初如果接受了我的意见,放宽期限,让流民能够做好出发准备,九月差不多就能全部聚集,十月就可以上路了,他们回到家乡,怎么会搞到现在这个地步!阁下不听良言,只信任辛冉、李苾的说辞,现在,那两个货早已逃得不知去向,事态祸及阁下,阁下才开始着急,这就是所谓的“不寤曲突远薪,而有焦烂之客也”。
衣赐履说:曲突徙薪,焦头烂额,这两个成语我们以前专门讲过,详见拙文《》。
辛冉等人,从一开始就建议罗尚,见到李特等人,直接诛杀,罗尚并未采纳。
罗尚本人似乎并不想把李特他们一网打尽,但辛冉等人却对流民步步紧逼。
李特兄弟本来也不打算返回略阳郡,正好借此机会造反。
几方势力你来我往,最后形成混战局面,不可收拾。
我们的问题是,如果你是罗尚,你应该怎么处理这个事儿?
真挺难的。事态严重之后,各说各理,听着都挺有道理,究竟谁错了?呵呵。
关于罗尚最初应该怎么处理,我个人感觉,也许可以参考霍去病受降的做法。公元121年,匈奴浑邪王率众数万向汉朝投降,汉武帝刘彻派霍去病前往受降。在这一过程中,汉朝担心匈奴诈降,匈奴担心汉朝杀降,双方都有惴惴之感。而霍去病则在受降的大原则下,诛杀八千打算逃走的匈奴人,出手果决,顺利完成受降任务,使河西走廊永久纳入了中国版图(详见拙文《》)。
政治生活,民族矛盾,疆域争端,往往都是这样,发端可能只是一件小事,或一念之想,但进程愈加复杂,长期不能收场,结果殊难预料。
罗尚看了信,知道李特胸有大志,于是,修筑大量工事,沿着郫水(郫江)安营扎寨,自都安(四川省都江堰市)至犍为(四川省彭山县),防线七百余里(都安到犍为,直线距离九十公里,史书记录夸张),与李特对峙,并向梁州和南夷校尉(南夷校尉治所设味县,云南省曲靖市)求救。
李特自称使持节、大都督、镇北大将军,任命老哥李辅为骠骑将军,老弟李骧为骁骑将军;长子李始为武威将军,次子李荡为镇军将军,三子李雄为前将军;妹夫李含为西夷校尉,李含的儿子李国、李离,以及其他七七八八的手下干部,或为将帅,或为爪牙、僚属;以阎式为谋主,何世、赵肃为腹心。
史称罗尚平素贪婪、残暴,老百姓苦其久矣。李特与蜀地百姓约法三章,遍施恩惠,赈济百姓,以礼尊待贤士,提拔怀才不遇之人,军政事务,一派肃然(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蜀地百姓编唱歌谣:李特尚可,罗尚杀我。
衣赐履说:上一回,我们讲过,李特入蜀,到剑阁时,叉着两条腿,“箕踞”而坐,打量险要地势,对旁边的人感叹说,刘禅有如此之地,竟然向别人投降,岂不是庸才吗!旁人都觉得李特不是一般人。
箕踞而坐,是高祖刘邦的招牌动作,史书在提醒我们,李特有汉高之风。
前206年,十月,刘邦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十一月,刘邦把附近各县的乡绅、有声望的人全都召集在一起,对他们说:
天下苦秦久矣!我与各路诸侯约定,先入关中的封王。按照约定,我就应该在关中称王。如今与诸位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第一,杀人的处死;第二,伤人的看情形轻重定罪;第三,抢劫的看赃物多少定罪)。
然后,又七七八八作了一些安排,尽得关中百姓之心,为后来争霸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番,李特与蜀地百姓“约法三章”,又“施舍振贷,礼贤拔滞”,于是,“军政肃然”。显然,氐人李特,作为已经深度汉化的少数民族首领,这是妥妥地在对标汉高祖刘邦,他要在巴蜀地区搞出大事情来啊!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