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最好的国军中将,所部7次全军覆没均全身而退,逃台后成高官

文人相爱也相轻 2024-10-26 19:34:36

说起运气,可以说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人这一生,倘若能碰上一次好运气,比如买彩票中了一次大奖、做生意赚了一笔大钱,职场上提拔了一次,碰上大难时脱险一次,特别是军人在战争年代死里逃生一次,战场上刀剑无眼,打起仗来免不了有死亡。这些好运气都会终生津津乐道,毕竟运气这玩意跟人的能力、知识、学术关联性不大,概率微小、随机性强、无法计算且不可控制,却产生的结果与你期望的结果完全一致。

比如我们看电视剧《亮剑》里面有一个国军将领名叫楚云飞,毕业于黄埔军校,其人出生于大地主家庭,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当上国军后运气好得出奇,战场上屡战屡败,却从来就没有动过投降或者起义的念头,好几次全军覆没均能化险为夷顺利逃脱,而且还能升官升职,直到混上了国民党要员的高位,可谓是单单靠运气,就抵达人生巅峰。虽然这个是虚构人物,但的确有着一定的历史依据,要说最接近这个人物的原型,便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一位国军中将,他的名字叫杜鼎。

杜鼎,字卓九,1906年出生于湖北枣阳杨当镇黄庄大河湾村,因村前方的两座山脚下,蜿蜒流淌着一条由北向南而流的小河,河旁边有一个小河湾村,下面一点河汇入汉江处那自然成了大河,故取名叫大河湾村。杜鼎的祖父杜尚清及父亲杜立昌擅长各种生产经营,因而成为这里远近闻名的一个大富豪家庭,杜鼎兄弟俩人,哥哥名叫杜本固,其故居就座落在大河湾村庄西南隅。因其家庭富有,家里雇有长工短工数人,那是有名的大地主。

小时候的杜鼎聪明机智,又调皮淘气,由于家庭条件优渥,天天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衣食住行均不用操心,从小就露出小地主爷式的那种霸气,村子里那些与过着衣不遮体、食不饱腹的贫苦农民家庭中的孩子都望着他的项背行事,平日与伙伴们玩耍、摔跤、捉迷藏、斗鸡之类,他是组织者、裁判者和定输赢者,因此,每一次玩他必定是旗开得胜,满载而归,形成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

身为地主的父母见孩子如此有“出息”,便倍加溺爱,没想把这孩子给宠惯坏了,到了十来岁的时候,父母亲的话也不听了,想严加管教也管不住他,不是顶嘴就是当作耳旁风,仍旧逍遥自在,领着那群孩子们冲锋陷阵。为了能更好地管教孩子,父亲想的第一个办法便送他到私塾去让老师的教鞭管教他,谁知到了学校,他更是变本加厉,听到不顺耳的话,遇到不顺心的事,看不顺眼及不合自己口味的同学,就想斗斗嘴动动拳脚,还能领着一帮人一齐动手,打架斗殴成了家常便饭,教书先生也感到无能为力。

父母一听到老师管不了这孩子,接着又想出第二招,便给他娶个大媳妇来管教他,在清朝末年民国初年这一带农村里,富裕人家给未谙世事的顽童娶大媳妇管教的事情比较普遍,一是男子成家方能立业,二是能有个成年人来管教顽劣孩子,三是认为大媳妇小丈夫可以带来好运和财富。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娶个大媳妇能给家里带来一个免费的佣人。于是,算盘打得贼精的杜立昌夫妇便四处托媒,给小卓九,物色到了一位美丽大方的姑娘,年龄足足比他大了10岁。

随后,择吉日、下请帖、请亲朋客人摆设宴席,爆竹声声、花天酒地、热热闹闹地按当地民间习俗,用大花轿将新媳妇接到了家,两人算是拜堂成了亲。自此,少年的杜卓九过上了甜蜜的洞房花烛夜生活。媳妇到了地主家充其量是为了抬高其身价掩人耳目,地主想摆下阔气罢了。其实她和佣人差不多,操持家务活一天忙到晚,洗衣、干活、做饭……尤其是与这根本不懂世事的丈夫睡在一起,无非就是像带个孩子,因为他年纪尚小,啥也不会。再说指望大媳妇来管都杜鼎,那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刚度完蜜月,生性刚强好斗不服输的他便不着家了,压根就不跟大老婆一起睡了。后来,地主父母是当地最有脸面权势地位的人,不得不费心机给这个大媳妇过继了一个儿子,据村里人说,可怜这大媳妇,当了一辈子的处子,直至终老一生。

不过,杜鼎虽然是顽劣,有一点读书成绩还是出类拔萃的。他在老家上完中学后,因成绩优异考取了解放前的武汉大学,几年大学生活毕业了。假期在家里玩。有一天,一支国民党军队从大河湾村庄旁路过。见杜鼎正在自家院后犁园内看书,一军官上前搭讪,哄骗着跟他部队一块走,这杜鼎本来就厌倦家里这段婚姻,便跟着他们参加了国民党军队。之后杜鼎又考取了广州黄埔军校六期步兵科,成为一名黄埔生,他这段短暂的包办婚姻即告结束。

北伐战争,他参加的这支部队属于桂系,黄埔军校毕业之后他又回到桂系19军当了一名教官,到了中原大战时,他所在的独立旅编进了第1师,由于他身高体壮、作战勇敢,人称是敢打硬仗的硬汉子。很快就提拔为1师2团3营机枪连连长,每逢打仗就换起袖子,他一只脚踏着条凳,一手握着话筒,扯着嗓子下命令:“弟兄们重机枪用点射,轻机枪用扫射,注意火力交替!”打得比较出色,有一次作战完毕之后,上级通知部队调来一位新任营长,杜鼎跟着大伙一起聆听这名新领导慷慨激昂的训话,随即对这位新任营长佩服的五体投地,成为其忠实的追随者,这位营长的名字叫张钟麟,后来改名张灵甫。从那之后,杜鼎就一直跟随张灵甫因杀妻获罪入狱才离开。

杜鼎所在的74军的历次会战,他都参加了,1938年春夏之交日军土肥原第14师团约两万人却强渡了黄河,他的目的是阻止第一战区的援军增援徐州。土肥原师团配有300多辆装甲车,是日军甲种师团。国军结集大部队6个军12万人包围土肥原1个师团2万人,程潜认为“就是吃也能把土肥原吃掉”,是役史称兰封会战。1938年5月28日,陷入重围的日军第14师团在十几万国军的轮番打击下已经陷入绝境:补给极其困难,仅靠飞机空投维持,由于弹药缺乏,很多重炮已经无法使用,装甲车也因没有燃油而大都瘫痪,参战的四个联队连续作战、伤亡惨重。

此时,杜鼎所在部队与兄弟部队携手出阵、相互呼应配合,要一举攻下兰封县城内的日军核心阵地三义寨,守寨日军负隅顽抗,战斗打得异常惨烈,一时枪声大作,手榴弹的爆炸声尤为猛烈,守城日军进行反扑,所部伤亡十分惨重,眼看核心阵地要拿下千钧一发的时候,土肥原贤二的救兵来了,原来负责打援的友军在日军10师团混成第3旅团猛攻下放弃阵地,部队被夹在中间,无奈之际上级下令撤退,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撤退令一下,豫东战场军心涣散,士兵开始大量溃逃,所在部队可以说是全军覆没,在一片混乱过程中,作为一名下级军官的杜鼎与部队失联,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辗转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这是他第一次全军覆没而侥幸逃生。

回到老家之后,不甘寂寞的杜鼎,得知自己的战友、上司张灵甫当上了旅长,便写信给他要求重返队伍,张灵甫一看是杜鼎求助,马上就同意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杜鼎有文化,又是武汉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打仗用脑子,有点谋略。之后,杜鼎把他推荐到了57师担任团级干部,出于对他知遇之恩,从此他也就成了张灵甫的最忠实追随者。

紧接着,杜鼎所部参加了第二次湘北会战,由于该部是由其它地方调入战区,长途行军之余,疲惫不堪,被日军纵兵一击,打得落花流水,向南溃退。此时日军攻势十分猛烈,据杜鼎自己写的一篇回忆录中记载:窜入之敌与我营发生巷战,战况猛烈,情况万分紧张。乃亲率一连实行勇敢逆袭,堵截突破口,用手榴弹组、火攻组攻入敌人占领房屋区域内(几乎为木造结构),实行爆炸,火攻与白刃战反扑。尔等反复冲杀10余次,血溅十丈,不可不谓之惨烈。

与此同时,命令全营集中全力由东向西堵截敌人突破口,封锁巷道区域,占领坚固高大房屋,堵截敌人向外扩张,将窜入之敌压缩包围,拘限一隅,以猛烈逆袭而围歼之。并由一个连编为敢死队,由东向西挺入敌人占领之房屋,火攻夹击,短兵相接。全体官兵莫不振臂挺胸,倍增奋勇,前赴后继,反复冲杀,敌尸累累,我亦伤亡惨重矣……

他指挥部队歼灭日军数百人,自己也所剩无几了,他这区区几十人被日军逼到了一座山上,然而弹药逐渐消耗殆尽,日军从四面包围了杜鼎和警卫,眼看要成俘虏了,恰好山上有一大群羊,杜鼎想了个脱身的妙计。他赶紧让卫士一起把羊皮大衣反穿,随后混入山上的羊群之中,放羊娃赶着羊群下山,杜鼎和卫士则趁着日军和放羊娃盘查的机会,偷偷溜走了,尽管这次脱险有点狼狈,但总比当日军的俘虏强。这是他第二次全军覆没而侥幸逃生。

当然,杜鼎这两次能死里逃生,毕竟他是一名基层军官,一定层面是有机智的成分。但接下来的几次,那可以算是运气太好。让他在抗战中一战成名的战斗是常德会战,1943年冬,日军大本营决定以其第11军5个师团为攻击力量,集中15万左右的兵力发起常德战役,企图占领常德,威慑重庆,打通其南北交通线。常德,这座以德闻名的古城,便被推到了这场大战的风尖浪口上。而杜鼎部队所在的防区正是常德城区,无疑就成了这样一群站在风尖浪口上与恶魔搏杀的铁血勇士。

一开始,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凭借武器之利,进攻常德的南大门——德山。常德之名,名于德山,所谓“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指的就是此山。德山居沅水南岸,其孤峰岭为这一带的制高点,自然是常德的安全屏障,令所有部队没有想到的是,防守该处的是临时配属的188团,团长名叫邓先锋,可正是这个名字先锋,关键时刻当了落后的逃兵。不等敌人发起冲锋,他便带着所部撒腿朝黄土店跑了。

与“先锋团”形成鲜明对比的,那便是杜鼎为团长的171团,他率部固守城门,当时,数万日军从四面八方向常德城发起全线攻击,敌以波浪式的集团冲锋,逐排、逐屋地层层爆破的方式,一时间,炮火纷飞,杀声震天,东继之远程炮轰,随之毒气打击,守军冒死不退,敌人多次攻击阵地仍岿然不动。此时,日军指挥官学乖了许多,一改蛮冲硬干的狂妄战术,转而采用飞机轰炸、地面炮击,步兵跟进的战法,无奈人亡城毁,全城终于陷落。

虽然日军进了城,但杜鼎团长根据敌人占据街屋,刀枪不易发挥作用的特点,便将手下分成十几个小组,人人身上挂满手榴弹,逐屋投弹,将攻入城内的敌人全数消灭在屋内,他们以街道两边的房子作依托,远射近杀,致使敌人陈尸累累,给敌人以重大的杀伤。最后,顽强坚守的团长杜鼎手下所剩不到百人,弹药也消耗殆尽,无论日寇的炮火如何凶猛,毒气如何威逼,但为守住常德的最后一块土地,他们削尖竹竿、捡起碎砖作武器,仍与敌人作殊死一搏!奋战16个昼夜,在全军覆没的情况,突出重围。这是他第三次全军覆没而侥幸逃生。

常德会战中因杜鼎表现出色,晋升为少将师长,在这一阶段,杜鼎所在的74军进行改编,番号为整编74师,原先下辖的三个师也分别改为整编旅,但是基本实力仍在。全师编制3万多人,全部美械装备,有75毫米山炮24门,37毫米战防炮34门,八二迫击炮29门,美式八一迫击炮22门,美式六零迫击炮251门,火箭筒46具,轻重机枪1135挺,美式冲锋枪2963支。不仅装备强,还清一色的美式服装和墨绿色钢盔,显得威风神气,而且部队训练有素,战术动作纯熟,善于利用地形地物;士兵体力强,冲锋格外凶猛,且骄横异常,战斗力非常强悍,整编师中将师长张灵甫自称“天下第一师”。

作为张灵甫铁杆粉丝杜鼎,被任命为他手下的整编少将旅长,他正要跟随张灵甫的整编74师进攻山东解放区时,他突然接到一则原上司被老军长王耀武命令,当时,王耀武回山东当省主席,由于他在常德会战中的出色表现,被老军长王耀武看中了,点名要把他带上了,到济南去任警备二旅少将旅长,对此,张灵甫自然不敢违背,只好放他去任命。

谁知杜鼎刚刚去走马上任,张灵甫自恃整74师兵强马壮,为抢头功,率部队贸然进攻山东解放区,还占领了一些城池,涟水等城市,得到上峰传电全军的嘉奖“张灵甫不愧为模范军指挥官!”他颇为春风得意,率领一群高级军官,来到涟水那座古塔下合影留念以庆祝胜利。俗话说,福兮祸所依。正当他喜庆胜利之时,他的部队与兄弟部队拉开了距离,形成了孤军深入之势。短短几个月后,“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处遁”转折之战打响后,张灵甫哀叹:“涟水一仗,本师元气亏损,一蹶不振”。

接着,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当机立断,集中优势兵力,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勇气,一举将张灵甫的整74师围困在孟良崮,孟良崮战役正式打响,随后,我军发起总攻,各部队从四面八方多路突击,张灵甫率整编第74师竭力顽抗。每一阵地均经反复争夺,有的阵地得而复失,几次易手。激战多日,整74师主阵地全部丢失,最终,这支号称“王牌”主力整编74师被全部歼灭,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参谋长刘昌义、旅长陈传钧、陈嘘云、卢醒等也大多被俘或被杀。整编74师全军覆没,师长张灵甫被击毙的消息传到杜鼎耳中时,他吓出一身冷汗,暗暗庆幸自己要没有跟去当那旅长,要不结局也一样。这是他第四次全军覆没而逃过一劫。

张灵甫和74师在孟良崮被全歼,老蒋一夜难熬,如丧考妣。通过新闻舆论界大做宣传,同时在滁县举行追悼大会,悼念孟良固阵亡将士,并厚抚张灵甫、蔡仁杰、卢醒等人遗属。曾任第七十四军军长,时任第二绥靖区主任、率部驻守济南的王耀武,听到七十四师被解放军全歼、前手下干将张灵甫被击毙的消息,悲痛惋惜,多日食不甘味,夜不能眠。由于这支部队的灵魂位置,老蒋自然不甘心这支劲旅的覆灭,因此决定重建74师‌,并指示王耀武主导,希望通过重建74师来恢复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王耀武考虑到杜鼎曾经是这支部队的老兵,于是把他推荐去了,并把他在济南的警备二旅带去作为底子,负责重建整编74师,此时,‌陆军的整编师恢复军的番号,杜鼎在这个时候当上了74军副军长。杜鼎升了军长的消息不胫而走,老家的乡亲都非常高兴,离他家乡百余公里远鄂豫两省的百余名青年投奔到了他的部队,想混口饭吃,作为军长的他总是尽力关照,结果有不少他老家的青年升任连长、营长,搞得可谓是其乐融融。

就在杜鼎离开济南走马上任当军长的时候,前脚刚走,济南战役打响,济南,作为山东省会,不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国民党在华东地区的重要据点。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军事价值:控制济南,就能掌握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的交汇点,进而影响整个华北地区的局势。此外,济南还是国民党在山东的政治中心,其存亡直接关系到国民党在华东地区的统治根基。因此,我军格外重视,华野调集14万人组成攻城集团,以18万人组成阻援、打援集团,对济南发起全线攻击,守城的王耀武决定固守待援,就在他坚守济南的关键时刻,吴化文部2万人临阵起义,断送了王耀武最后的一点希望,经过八昼夜激烈的攻坚作战攻克济南,王耀武所部10.4万余人全军覆没,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化妆后突围出城,行至寿光境内被俘,自此开始了战俘生涯。杜鼎第五次全军覆没因调离而逃过一劫。

淮海战役爆发,杜鼎率领的第74军再次被推上前台,隶属于邱清泉第二兵团指挥,那时,华野包围黄百韬兵团后,徐州方向不断派出兵力向碾庄攻击前进,企图解救黄百韬,但因华野设置了强大的阻援阵地,国军多次进攻均不能越雷池一步。邱清泉急中生智,派七十四军,经潘塘阵一线从南面绕过华野防线,到双沟集一带攻击解放军侧背,并与华野打了一仗,竟然能拿出悍勇不怕死的作风,没有被我军击溃,拼出吃奶的力气总算是保住了阵地,成了淮海战役中唯一的亮点,但是好景不长,该军再次陷入我军包围随后全军覆没。就在这支部队要被全歼的前几天,杜鼎他接到“父亲病逝”的消息,急忙回老家奔丧,他再次机缘巧合地逃过一劫。这已经是算第六次了。

更为离奇,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杜鼎竟然还有第七次全军覆没又能顺利出逃。接下来几个月后,杜鼎升上了第100军军长,这支部队驻扎在湖南,此时解放军已经渡过了长江,湖南地方势力已经开始酝酿起义了,随后程潜和陈明仁等军政要员宣布起义,杜鼎跟着署了名。不过起义两天后,杜鼎是又把100军主力给拖叛逃走了,之后所部划入第十七兵团司令刘嘉树指挥,向广西靖西方向开拔,企图在滇、桂、越边境展开游击,保持黔、桂往越南的通路。结果在广西一带东打西突,没有办法落脚,最终被四野部队歼灭。杜鼎的上司刘嘉树当了俘虏,而杜鼎却能在我军的包围下成功突围,再次全军覆没成了光棍司令的杜鼎逃到越南后,又辗转来到台湾,说明了他的能力之强。

杜鼎逃到台湾后,蒋介石立刻重用他,他的官越做越大,最后当上了所谓“国防副部长”,还晋升为中将,在这一级的军官中,杜鼎的地位最高,结局也最好,并且非常长寿,活了97岁,2003年在台湾去世。他运气却出奇的好。但是半辈子的的战争生涯中,所部7次全军覆没,或深陷绝境,或命悬一线,最后却总能死里逃生,捡回一条命,能全身而退,并且活到近百岁,其传奇经历实在算不是一般的人。同时,从他的身上也看到战争年代的残酷的一面,有多少运气不好的人丢掉性命。

杜鼎书法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任电闪雷鸣、狂风骤雨,看潮起潮落、云舒云卷,晚年的杜鼎,还曾经受到祖国高层的邀请,热忱欢迎他回老家探亲,他也总想回一趟老家,看看自己昔日战斗过的地方,但因身体等原因,杜鼎未能成行,成为他的一个遗憾。但他欣然命笔为家乡挥笔题词:“襄阳一战论中兴,汉业辉煌史册澎,信是地灵人必杰,氤氲云气荫舂陵”,并捐款数十万元,虽然年事已高,但那颗爱国思乡思亲人的赤子之心始终未改。

0 阅读:43

文人相爱也相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