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方老人很少长期卧床,我们身边却很常见?4个现实的差异

文化养生谈 2023-04-23 07:16:45

在我们身边,经常能见到长期卧床的老人,甚至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人老到了一定的年龄,总是要经过卧床休养这么一个过程,最后才与世长辞,似乎“卧床不起”已经是东方人人生最后的一个必经之路了。

很奇怪的是,在西方国家里,尤其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长期卧床的老人不是说没有,却是非常罕见的,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说,西方老人的身体真的就比东方老人要强壮?

这显然没有科学依据。

就以人的平均寿命来说,我国目前的人均寿命大概在78岁左右,女性还要稍微高点,这个水平虽然比欧美发达地区稍低,但差距并不明显。也就足以说明,西方欧美老人的身体更强壮是站不住脚的。

笔者身边就有亲戚长期卧床,日常的衣食住行,都要儿女们服侍,稍微幸运点的还是能够坐在轮椅上走动一下,但洗澡、大小便就只能依赖儿女了。

更何况还有一大部分卧床老人,他们有的甚至没有自主意识,有的连坐起来都做不到,那样半失能甚至全失能的老人,既对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老人自己的幸福感也几乎没有。

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我国长期卧床的老人还是一个很大的群体,据说在四千万以上。这么算下来,大概每十个家庭就有一个长期卧床的老人。

幸好我国还有优秀的孝义文化,子女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无论如何,长期卧床和生活自理之间的幸福差异,再孝顺的子女也是无法弥补的。

那么关键的问题来了,为什么西方欧美就比较少见长期卧床的老人呢?

综合分析我们和西方的差异,我认为至少有如下几个现实存在的鸿沟:

1、文化传统和养老观念不同: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孝顺父母的文化传统,父母年老之后,子女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照顾老人的责任,这几乎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事情,谁要是反对就会受千夫所指。

所以,老人衰老之后,在家里卧床不起的事情,虽然对家庭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对子女和父母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但西方人不同,他们更讲究自力更生,父母年老之后,子女很少负担起他们的养老问题。

即使有卧床不起的老人,要不就是进了慈善养老机构,外人看不到,要不就在不知不觉中走了,外人也就看不到长期卧床这个阶段。

2、养老保障水平不同:

客观上,西方欧美有了比较完善的养老系统,人们的卫生健康水平也更高,对于一些重症危症病人的救护就更及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长期卧床的可能。

3、个人理念的差异:

我们东方人都讲究好死不如赖活着,但西方人则更愿意讲究幸福感。

老人们在遇到一些无法挽救、不能治疗的疾病时,会西方老人能更坦然地接受现实,主动放弃,从而让自己更有尊严地死去,这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长期卧床的可能。

4、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

西方人更注重预防,在健康的时候就坚持运动和营养卫生,基本都养成了定期检查的习惯。

而我们东方人、尤其是农村人,基本没有定期体检的做法,无非就是到了实在挨不住了再去医院,这也就增加了卧床不起的人增多的概率。

此外,还有就是对于生命的理解不同。西方老人几乎不忌讳死亡,多数人在自己很健康的状态下就立下了遗嘱,一旦自己遇到卧床不起的风险时,要求主动放弃那些无意义的人道主义抢救。

总而言之,时至今日,虽然不管东方还是西方,都秉承生命至上的原则,但里面细微的差异也就决定了最后的结果。

我们需要检讨的是,与其身上插满管子,没有意识地躺在床上忍受煎熬,还是尊重老人自己的选择,让他们没有痛苦地安详离开?

这既是一个卫生健康问题,同时更是一个社会伦理问题,可能需要几代人才能逐渐达成共识。

1 阅读:1407

评论列表

老张聊一聊

老张聊一聊

6
2023-04-29 22:06

闻到一股古墓派公知文的味道[得瑟]

loach

loach

3
2023-04-27 23:53

比较中肯。

用户18xxx38

用户18xxx38

3
2023-04-30 02:00

胡扯兼断章取义,不放开安乐的原因正是因为无法掌控,非常有可能出现被安乐的情况。由谁去判断?谁能担负判断的责任?

Wwww

Wwww

2
2023-04-29 22:48

西方福利好,

用户19xxx13

用户19xxx13

1
2023-04-29 12:00

一句话,生活改善了,文化见涨了,自然就知道怎么整了

啥是牛奶

啥是牛奶

2023-04-29 11:31

那时咱们看不见,不代表他们没有。谁都有老的时候。

用户88xxx47

用户88xxx47

2023-04-30 10:52

这些都是次要的。主要是食物安全问题

文化养生谈

文化养生谈

弘扬传统文化,解读养生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