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京市最后一任第一书记,61岁官至副国级,活到82岁

史说新读 2023-11-18 23:13:46

在解放初期,我国各地急需有能力的人才来参与城市的接管和建设,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重建,为此中央专门设立了一个职务叫做“第一书记”,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负责所在地市的相关工作。

“第一书记”这个职务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被取消,今天我们要说的故事主人公就是时任北京市第一书记的李老,同时他也是北京的最后一位第一书记。

而作为北京市最后一任第一书记,他的身上又有哪些传奇故事呢?1926年他出生于河北省束鹿县,家人给他取名为锡铭。早年时期,他主要在家乡读书,后来由于故乡的沦陷,他来到北平继续中学教育,然后,他又在四川、上海等地流浪,但无论身处何地,他都没有放弃学习的机会。1946年的时候,他凭借着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清华大学,也正是在这里他的生活轨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时正是我国爱国学生运动的高潮,学生们纷纷参与抵制外国侵略势力的运动,锡铭同志也积极的参与了这场活动,成为爱国青年中的一员。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的石景山发电厂担任宣传干事,在工作中他积极宣传党的革命理念,动员广大群众,大力的促进了革命队伍的发展。同时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领导了发电厂的一系列革新,他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性格也被领导看中,多次对其进行公开表彰。1975年的时候,他调任来到了水利电力部,担任了副部长,成为一名副部级干部,主管全国的电力生产工作。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唐山市的电力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尽快恢复唐山地区的供电用电工作,他带着广大电力职工长时间奋战在救灾第一线。

在众人不分昼夜地工作下,终于恢复了灾区的电力供应,为后续的救灾工作奠定了基础。1984年5月,他被再次调任前往北京,开始担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职务。担任北京市委书记期间,他坚定地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具体工作当中。这段时期也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许多上山下乡的知青返城后面临着就业问题,北京的就业压力也十分巨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锡铭同志积极思考应对方案,最终他提出了鼓励和发展城镇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想法。

完美的解决了当时北京就业环境压力大的问题,他的决策也成为了全国其他城市纷纷效仿的榜样。1984年7月随着北京第一书记职务被取消,锡铭同志开始担任北京市委书记职务,继续主持北京市委的日常工作。1987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61岁的锡铭同志成为副国级干部。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担任市委书记的过程中,与他搭档的是时任北京市市长的陈希同,两人之间展开了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可惜的是陈最终犯了严重的错误,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1998年退休后,锡铭同志在北京度过了余生,他在晚年回顾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总结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之处,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启示和经验。2008年锡铭同志病逝,享年82岁。

0 阅读:143

史说新读

简介:喜欢历史,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