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来袭:日本天皇的本土防御计划

冷炮历史冷知识 2024-08-23 21:12:31

公元663年,天智天皇的远征舰队在白江口之战中全军覆没。由此产生的恶果不仅是数万精锐折损,也包括铁杆盟友百济的彻底灭亡,以及可能来自唐朝的进一步打击报复。这让日本内部被紧张氛围所笼罩,不得不为即将到来的全面冲突做各种准备。

不过,半岛局势的瞬息万变很快就吸引走唐朝注意,中日双方还险些缔结临时军事同盟。

天皇的如意算盘

飞鸟时代的日本国力大增 但尚未摆脱对半岛的贸易依赖

公元538年,日本正式进入飞鸟时代,尝试由原先的邦国联盟向中央集权转型。例如大名鼎鼎的圣德太子,就以大陆上的隋唐帝国为参照,希望用自己提拔的官员取代传统封建制度。同时,大批本土铁矿被开采出来,使日本得以摆脱该领域的对外进口依赖。原本较为萧条的列岛得以大步向前,在技术积累、农业产出和人口规模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果。稍后更是祭出大化革新,进一步深化强干弱枝的改革目标。

即便如此,彼时的日本发展仍离不开对朝鲜半岛的贸易需求。其中,又以位于半岛西南部的百济格外关键。这主要是因为日本黑潮与黄海洋流的共同作用,让船只更容易漂流至半岛西侧,回程也相对方便许多。所以,理论上更接近本州的新罗反而与之关系疏远,严重影响到后来的外交、军事决策。甚至有现代学者断定,弥生时代的登陆日本先民就多来自百济方向,早期的济州岛土著口音同样偏向于日语而非韩语。

由于黄海洋流作用 日本与百济的交流最为便捷

正因如此,小国百济对日本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完全称得上是最亲密的“童年伙伴”。当前者因高句丽问题卷入大规模战争,同时遭唐朝和新罗联军夹攻,便毫不犹豫的出手援助。其规模之大、决心之强烈,皆为史无前例的炸裂存在。奈何军队实力严重不足,对大陆战争的烈度也缺乏直观认识,只能在白江口吞下惨败苦果。

然而,国家兵败不等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失败!虽然当时的天智天皇是在策动远征前临时继位,却在长期担任亲王阶段就有过不少惊人之举。譬如公元645年的乙巳之変,就由他联合好友藤原镰足共同发动,直接消灭掉权倾朝野的苏我氏贵族集团。这让皇室重回政治核心 位置,更是为日后的进一步集权建立稳固基础。至于对百济的军事援助,也正中天皇一系的下怀。毕竟,只要危机长期存在,各地上势力就能够忍受权益遭侵蚀。哪怕将士们在前方丢人现眼,都不会影响自己在后方继续运筹帷幄。

日本浮世绘上的 天智天皇

两头吃的危机攻略

飞鸟时代的日本军队

公元664年,由于半岛战争败局已定,日本上下都弥漫着恐慌情绪。天智天皇见时机成熟,果断颁布诏令开启“甲子改革”。其中内容涵盖甚多,但主旨基本围绕着军事总动员展开,意图用大量刚刚册封的世家募集部队。乃至违背国策初衷,鼓励这些地方新贵们积极制造武器,为即将到来的本土决战流血捐躯。

从表面上看,甲子改革的举措似乎是在向传统贵族让步,实则包藏的进一步削藩祸心。首先,这类新兴世家往往是由天皇钦定,必然在心理层面对皇权深有感激。其次,他们的出现本身,还能在家乡起到限制旧贵族作用。最后,由于唐朝方面的军事威胁尚未解除,他们将长时间处于临战状态。至于究竟将刀口对象何方,则主要视首都飞鸟城的决策而定。

面对可能的唐朝威胁 天皇决定强悍沿岸防御

此外,天智天皇的动员改革还涉及军事工程建设,用数年时间打造出针对西海岸威胁的三道防线:

其中,第一道防线位于朝鲜海峡的对马岛和壹岐岛,以及九州岛北侧的筑紫国水城。因为洋流走向问题,这些区域都是日本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桥头堡。特别是海岛上的两处据点还配有烽火设施,能尽快把敌情告知后方。

九州岛北侧的筑紫国水城复原图

接着是第二道防线,由位于筑紫国境内的大野城、椽二城,以及长门国的新城。同样距离海岸线不远,属于海峡和内陆大后方的结合部。

最后是第三道防线,以奈良附近的高安城和四国岛的山田城为基干。显然是为防止唐朝水军突破后,继续沿濑户内海直抵都城门下。

天皇的国防工程 有很大比重是为强化对内控制

相比于动员下层贵族武装,三线建设确实更偏向于对外防御,但仍旧是为针对地方大诸侯而留有后门。尤其相对靠后的第二和第三线城堡,简直就是天皇一杆子插到关西要害位置的节流阀。不仅能有效遏制跨区域联动,还为中央直接驻军提供绝佳借口。

考虑到日本境内的多山环境,以及古代道路设置的承载力限制,这些堡垒亦是走水路快车道的平叛中转站。至于能否顶住唐朝方面的进攻,不属于本文准备讨论的内容。

以京师飞鸟城为中心的三线防御

计划赶不上变化

战后 唐朝开始派使节造访日本

正当全日本忙于建设国防工程之际,以郭务悰为首的唐朝使团竟主动跑来接洽。而且表现相当平和,丝毫没有要兴师问罪的意思,完全不像是刚刚兵戎相见的敌对国家。这倒不是长安的天子对东瀛高看一眼,而是为应付半岛局势恶化的权宜之计。

原来,在彻底断绝百济的反抗希望后,唐朝并没有对俘虏王室进行清算。反而任命其王子担任官员,继续为新主稳定占领区安宁。同时,唐朝准备将战略重心转向北方的高句丽,担心百济残党继续以日本作为复国基地。因而派地位不高、记载几近于无的郭务悰出访,希望能缓和双方关系。

百济亡国后 唐朝与高句丽的战争还在持续

天皇对此颇有情绪,非常不乐于失去外部威胁。于是选择避而不见,将整个使团滞留在对马岛达7个多月时间。最后觉得难以搪塞过去,才用镇西将军的名义回函一封、赏赐若干礼物,下对方下达逐客令。

公元665年9月,不得要领的唐朝又派上柱国刘德高等254人出访日本,希望能尽快解决关系僵持难题。这次,天皇的态度明显有所软化,允许使团由对马岛移步筑紫国,并接受对方呈递的表函。这可能因为水城的防御设施初具雏形,而前个使团抵达时尚在紧张施工。所以能放任对方近距离观看,显示日本有能力和决心应对军事威胁。甚至在10月举行大规模的阅兵活动,意在向使者展现军备实力。

天智天皇还为唐朝使节举办过阅兵

当然,天皇并不希望战争真正爆发,逐步调整对唐朝使团态度。先是在11-12月分别两度赏赐,继而在对方离开时派高官送行。说明至少有达成了一定协议,只是整体上依旧冷淡,并无多少互信可言。三年后,天皇还将都城从飞鸟迁至近江,便于联络正和唐继续作战的高句丽。直到汉江以北被彻底平定,都没有要重新搬回去的打算。

不过,中日双方的冷漠外交,还是在公元670年出现重大反转。此时,原为唐朝盟友的新罗为独霸战争成果,选择同鄙视自己为蛮夷番邦的旧宗主翻脸。由于准备充分、下手突然,给留守半岛的唐朝驻军造成巨大压力。受此影响,本已获得特赦的百济贵族们四散而逃,一部分人渡江躲进平壤,另外一些则渡海抵达日本。正是他们向守将刘仁轨提议,联合天皇夹攻新罗国王。

高句丽灭亡后 新罗成为唐朝在半岛的唯一对手

次年11月,曾率团出访的郭务悰再度抵达对马岛,开启与日本方面的第三轮外交谈判。由于李唐方面明显是有求于人,故而都表现的相对温和,主动将1400名在白江口之战中被俘的日本士兵送回。可惜天智天皇病入膏肓,不久便驾鹤西去,使得这轮洽谈被拖延到公元672年春季。作为唐朝代表的郭务悰,在登陆筑紫国后得知噩耗,还率领全体成员穿丧服拜礼致哀。作为回馈,继任者向他们赠送大量礼物。除常见的丝绸、棉布外,还有弓箭、甲胄等武器。

当然,刚上位的大友皇子没有答应唐朝要求,拒绝派兵去半岛进攻新罗。究其原因,可能是将内政置于第一位,继续深化父亲的削藩改革成果。所以不希望损耗自身国力,为曾经的对手充当马前卒。但还是有当代学者注意到,郭务悰使团的47艘船在返航时有大量剩余空间可用,应该是将天皇赏赐的武器、财货运回平壤充抵军费开支。如若这个假设成立,那么日本的确有为对新罗战争出力。

几经波折 日本方面始终没有叫停遣唐使出访

当年5月,这支庞大的唐朝使团启程离开日本。仅仅一个月后,地位不稳的大友皇子就遭遇壬申之乱,被后来的天武天皇推翻。他采取更为狡诈的外交策略,主动派人向新罗示好,甚至发展到两边每年都有使团互访。同时也不忘派遣唐使远赴长安,学习帝国的各类制度律法,更没有派军队去半岛参合局势进展。

最终,唐朝主动把安东都护府由平壤迁至辽东,承认新罗对朝鲜半岛的独霸地位。日本则在20年后过渡至平安时代,继续将遣唐使制度延续到黄巢攻陷长安为止......

(全文完)

1 阅读:35
评论列表
  • 2024-09-07 19:18

    牧羊犬汉奸又开始更新了,我得翻翻之前的了,上一个号就更新到2019年,啥也不说了,接着举报(举报在手机右上角那三个圆圈程三角形那里)

冷炮历史冷知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