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出上联:墙上画马不能骑,仅一人对出下联,堪称千古绝对

乖乖每日更新历史 2023-12-13 22:07:00

对联又称为春联,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每当春节到来之际,千家万户都会在大门两侧,贴上颜色喜庆、寓意吉祥的春联。

对联文化起源于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了。随着历朝历代的不断完善,如今对联早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习俗,并印刻在每个人的血脉之中。

南宋时期,一位大将军在领兵出战之前,想招募一位智勇双全的副将。经过慎重考虑之后,他决定出一个上联,只要有人能对出下联,就有机会成为骠骑将军。

将军出的上联为“墙上画马不能骑”,乍一看这个上联平淡无奇,而且语言也十分简洁,只要稍有才华之人,都能够轻松对出下联。

不过,令将军意外的是,上联出来之后一直没有人能对出下联,就在他大失所望之际,却被一个少年对出了来了。

那么,这副对联的下联究竟是什么内容呢?对出下联的少年又是谁呢?

古代将军身边的副将可不是一般人物,他们不仅要帮助将军管理军队,而且还要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相当于将军的机要秘书。

为此,将军在招募副将时,肯定会找一个文武双全之人。不过他出的上联看似简单,实则背后却蕴含了十分深奥的玄机。

首先,对联是一种讲究对仗工整,字数相同、意境相似、平仄相符的文化形式。对于想要对出下联的人而言,只有完全理解上联的意思,才能对出精妙绝伦的下联。

“墙上画马不能骑”中的“墙上”,属于静止的画面,而“画马”则是动态。很显然要想对出这种动静结合的对联,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将军出上联之后,很多人都跃跃欲试,毕竟一旦对上了下联,那么就极有可能一步登天。无论是贵族子弟还是平民百姓,都想小试牛刀。

有几个胆大的官宦子弟,率先对出了下联。李尚书的儿子写出了这样一副下联:“镜中有花也能观”。乍一看倒是合辙押韵,但却经不起推敲。

在他败下阵来之后,刘员外之子也不甘示弱,他对出的下联为:“隔山望梅难止渴”。这句下联有静有动,唯一的缺点就是平仄不符,说白了就是不押韵,意境上也差了一点意思。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一位来京城赶考的书生思考片刻之后,对将军说道:“我的下联是‘水中捞月终是空’”。

将军和众人听完之后都纷纷摇头,他们认为这句下联虽然和上联的意境相符,不过领兵打仗可不是儿戏,这种文绉绉的下联,显得书卷气过于浓厚了,没有任何霸气可言。

就这样人们你对一个我对一个,总而言之就是对不出完美的下联。就在所有人都无计可施之际,只见人群中走出了一位头戴斗笠的少年郎。

这位黑衣少年不仅长得风流倜傥,而且看上去颇有几分英武之气,大家都期待他能对出完美的下联。就连将军也十分看好这位少年,并且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

只见这位少年郎不急不缓,拿起桌案上的毛笔,在纸上一番笔走龙蛇,随即将毛笔放在了一旁。当众人看到纸上的字迹后,都纷纷替他鼓起掌来。

那么,这位少年郎写对出的下联是什么呢?原来,他早就站在人群中了,并且看到前面几人对出的下联,似乎都缺少一些王霸之气。

他认为将军是领兵打仗之人,既然如此一定会喜欢充满霸气的下联。另外,还要符合上联的意境和情感,那么只有“纸上谈兵脱实际”,才符合上联的情感色彩。

首先,纸上谈兵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只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当年,熟读兵书的赵括代替廉颇指挥赵国军队,结果在长平之战中,40万赵军被白起坑杀,赵国也彻底一蹶不振。

这位少年郎借用这个成语,不仅符合领兵打仗的意境,而且“纸上谈兵”可谓动静结合,“脱实际”与上联的“不能骑”对仗工整,真可谓一个千古绝对。

后来,这位少年郎被将军任命为骠骑先锋,跟随将军南征北战,而且还立下了不少战功,至于他的真实身份,有人认为是“词中之龙”辛弃疾。

事实上古代的对联,并非一对一的死对,而是一对多的灵活运用。也就是说一个上联,可能会有诸多下联与之相匹配,主要还是看下联和上联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必然联系。

至于,对出将军下联的少年郎,究竟是不是辛弃疾,由于没有确切地史料记载,所以也只能是一个猜测而已。

0 阅读:66

乖乖每日更新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