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呼应——站桩的终极目标

顺江聊武术 2024-12-16 21:28:46

早前读王芗斋先生的书时,记得有一句形容与大气相呼应的话:你叫他,他答应。刚读这句话时觉得很有意思,同时也觉得难以理解。以后在站桩时常常想起这句话,可还是不知如何做到与大气呼应,更不知如何让他“答应”。

这句话出自王芗斋先生的女儿王玉芳的弟子刘涛、李全有编辑整理的《意拳拳学》一书“意拳拾粹”中“大气呼应”一节,内容是“大气呼应:大气与你个人起呼应,你能利用他,叫他能答应,站桩久了,慢慢地自然内部膨胀起来,与大气发生呼应之后就好办了。”

在王芗斋先生的《意拳要点》“运用(四十四种)”中也有类似的话:“大气呼应:使大气与人体有了呼应关联,一动一静,都能利用,使它有所反应,站桩日久,内部日渐膨胀,有与大气发生联系的感觉,这时就容易入门了。”

王先生关于与大气呼应的话在他的著作中有很多处,如在《拳道中枢》(《大成拳论》)的“总纲”中说“力合宇宙,发挥良能”,在“习拳述要”一节中也提到与“宇宙力”的呼应:“用力则筋肉滞而百骸不灵,且不卫生,此故然矣,然在技击方面言之,用力则是力穷,用法则是术罄,凡有方法,便是局部,便是后天之人造,非本能之学也。

而精神便不能统一,用力亦不笃。更不能假以宇宙之力之呼应,其精神已受其范围之所限,动作似裹足不前矣,且用力乃是抵抗之变象,抵抗是由畏敌击出而起。如此岂非接受对方之击,则又安得不为人击中乎?用力之害,诚大矣哉。要知用力用意乃同出一气之源,互根为之,用意即是用力,意即力也。然非筋肉松和,永不能得伸缩自如遒放致用之活力也。既不能有自然之活力,其养生与应用,吾不知其由何可以得,要知意自形生,力随意转,意为力之帅,力为意之军。所谓意紧力松,筋肉空灵,毛发飞涨,力生锋棱,非此不能得意中力之自然天趣。”

​在《养生桩漫谈》(又名《健身桩漫谈》)“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锻炼”一节中说:“锻炼时要有这样的意态,使肢体和大气相呼应,自然而自在地发挥整体和本能的作用”。

可见,“与大气呼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我个人体会这几乎是意拳(大成拳)站桩的终极目标。

我们在站桩中都会有气感,这种气感如欲与大气呼应,就需要通过“毛发根根暖风摇”的锻炼实现,内外气相通后,人体内外的气压一致,就可以做到“与大气呼应”。其实平时人体内外的气压是一致的,否则人体就会因为气压不一爆炸或被压扁,这里所说的内外气压一致,是特别指的足以与大气相呼应的一致,是“叫它能答应”的一致,这与汽车掉到水里,车内外的水位不一致时,车门无法打开,需要等待车内外水位持平时,才能打开车门是一个道理。

与大气呼应的习练主要是通过对全身毛孔的训练实现的,也就是在站桩、走摩擦步、试力时,设想浑身毛发有长伸直竖之意,在周身内外激荡回旋。

六合形意拳对于身体各部在拳术中的运用有这样的说法“眼为先锋,左手为尖兵,右手为大将,心为元帅,意为先行,手似刀枪,浑身毛孔为万马千军”,是形容练功日久,在运用时,丹田以发力,能惊起四梢,全身八万四千毛孔俱开的状态;

赵堡太极拳名师郑悟清先生也曾有类似描述“骑马蹲裆为身似营盘,全身毛孔为万马千军,肝胆为将军,心似元帅,眼乃如电先锋,双手为刀枪剑戟,双腿为战马奔腾争取上风,肺脾肠胃为五营四哨,扭丝抽身转安大炮,哼哈吼声传号令,发手为点炮雷击,天下无敌,唯我独尊”,由此可见内家拳对于毛发感知能力在习拳对垒中的作用的推崇。

对于全身毛孔的锻炼,主要在于训练毛孔呼吸。习炼时全身放松,将念头放在全身的皮肤及毛孔,如听息般去“听”皮肤毛孔的开阖,实际是用意念去感知毛孔之开阖,圆满似太极拳中的浑身棚劲,则慢慢就会感觉到皮肤是在一开一阖,一呼一吸。久之,呼吸之息氤氲布满于全身,一开一阖,遍身毛窍与之相应,而鼻中反而感觉不到气的出入。

而按王芗斋先生所说毛发伸张、搭扶的方法,对浑身毛发做假想、假借训练,做到“浑身肌肉挂青霄,毛发根根暖风摇”,久之自有“如在空气中游泳”的感觉。无独有偶的是,太极拳名家郑曼青先生也有“陆地游泳”一说。郑先生说,就像鱼生活在水中而不知一样,人生活在空气中而无感,力之本系乎气,力大者气壮,气壮者,积气之所致也。

他说,“积气犹积水然,积水浅,则载力微,虽一盂一盘未易浮也;积水深,则万钧之航,犹泛泛然不为重也。有扛鼎之力者,亦不过积气稍深耳。苟能知积气之方如积水,则其力可达乎无穷,扛鼎犹小言之矣。积气者,即积之于丹田。

“丹田者,气海也,在脐下一寸三分,其能喻之谓海,则其有容量可知矣,有载力可知矣,其大且深则亦可以知之矣。是无他,气若能归海,日积月累而弗辍,三年有成,则必大有可观者矣。然则,此不过夺天地之气,若万牛之一毛,而有于我而已。其积之之方,将从何着手,而可使然也?曰:学太极拳之运动,其积气之法,运气之方,则可以溢乎筋络,达乎骨髓,充乎膜膈,形乎皮毛,是为专气致柔矣。

“专气致柔之运动,最合乎太极拳之原则者,游泳而已。其能用力一分,则见一分之力;用功一刻,则见一刻之功。其进也日新月异,正未可量。我是以取喻于太极拳,欲学者可以方物,易于领悟。空气非空,正犹水然。每一运动,即觉气之鼓荡如游泳,吞吐浮沉,以及乎进退如游泳。苟能逮乎此境,则已非常人所能到也。”

郑曼青先生说得非常清楚,如果要达到专气致柔的境界,就需要积气于丹田,要使习练者感受到“空气非空”,“每一运动,即觉气之鼓荡如游泳,吞吐浮沉以及乎进退如游泳。”

总结:要做到与大气呼应,就需要用身体感知虚空、进而操控虚空,方法就是积气于丹田,而积气丹田的关键在于敛气入骨。

至于敛气入骨的方法,孙禄堂先生在《太极拳学》“单鞭学”中说得非常明白:“两肩两腿里根皆松开,腹即能松开,腹松开,气即能收敛入骨,神舒体静。腹内之气不可骤然往下压力,要以意运气,徐徐下注于丹田。

《道德经》云'绵绵若存’,亦是此意也”。在“倒撵猴左式学”中说,“内中之气,自胸至丹田,与坐中坐到极静时,腹内如空洞相似,周身之神气全注于丹田沉住。故内家拳与丹学实相表里,内中之气,诚有确据,并非空谈。实地练习,功久自知。”

孙先生的武学理念核心就是虚无一气,“所谓虚无一气者,乃天地之根,阴阳之宗,万物之祖,即金丹也,亦即形意拳之内劲也。”

有了内劲自可与大气呼应。

0 阅读:2
顺江聊武术

顺江聊武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