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农村话题中有两件事谈论异常热烈,一个是农村“空心化”现象,另一个就是农村光棍现象。造成农村“空心化”的原因很多,比如城乡二元结构差距,农村产业发展严重不平衡,农民经济收入滞后等原因,说白了就是农村“穷”。而农村光棍集中的最重要原因也是“穷”,这么看二者之间存在某种紧密联系。
现在农村结婚难,且婚姻不稳定,离婚率高,同时结婚成本又很高。婚姻市场被人为划分了两个细分市场,一是头婚市场,彩礼或者其他要求比较高,据说头婚结婚成本在15万到30万之间,当然天价彩礼被打压,成本可能会下降,但别的要求呢?比如车、房、五金等等,也不是小数目;二是二婚市场,彩礼可能会低一些,但其他要求并没有多少改变,依然是很多农村家庭难以承受之重。
而今的婚姻关系已经不是因为靠感情维系而是经济维系,人被市场化、商品化了,这么说可能会冒犯一些人,但大家回头细想想,是不是这样?相亲时,可能会说我没有要求,人好就行,实际上最后的落脚点不都是房、车吗?能绕开吗?不能,这不是谁个人的错,而是大环境。
农村男孩结婚不少会背债,如果父母不能帮衬,完全要新婚夫妻还债,那这种家庭内部的经济矛盾往往会导致夫妻感情不和,最坏的结果就是分道扬镳。因此这种婚姻关系不稳定,家庭关系不稳定,衍生出来就是代际传承问题,也就是不愿生孩子,即使生孩子也不想生二胎,因为育儿成本也是奇高无比。
这里面有个逻辑链条存在,高度城镇化让各种优势资源向城市集中,比如教育、医疗、就业等等;而农村年轻人要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就必须在城里买房或者租房;而为了支付这些高昂费用,年轻人只有离开农村进城务工,农村逐渐就出现了“空心化”;农村只留下老年人,发展更缓慢了,所以进城后的女孩再也不想回到落后的农村,所以农村光棍就越来越多了;光棍们想结婚,唯有继续在城里奋斗,解决车、房问题后,还有一线结婚的可能。
这个逻辑链条一定是存在的,只是我讲的不够清楚,毕竟专业不是学社会经济学的,但有些现象是真实的,“农村多光棍,城市多剩女”、“农村能结婚的小伙,大部分是解决了房、车问题的人”、“离开农村后,有几个女孩嫁回农村了?”当然,我再次强调,这不是谁对谁错的个人问题,而是大环境造就,我们大部分人都被商品化、标签化了。
有专家提出,要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发展农村,创造就业机会留住人才,加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农村保障政策,实现乡村振兴。实际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农村婚姻难也能得到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