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同价”、“油电同权”成为了近两年行业的热议话题。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不仅率先实现了“油电同价”,更是在今年开启了电动汽车价格比同级别燃油车更低的时代。
“油电同价”时代已经开启了,那么“油电同权”何时能提上日程呢?
“油电同权”呼声渐起
众所周知,为了鼓励和支持新能源车的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措施。比如,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不受尾号限行措施限制等。而燃油车所享受的待遇却截然不同,不仅要缴纳燃油税,还无法享受免限购、免限行等政策红利。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不断攀升,业内对“油电同权”的呼声日益高涨。去年2月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透露,乘联会已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合并蓝牌、绿牌的建议,并且预计未来两年就将成为现实。今年3月份,乘联会再次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旨在推动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平权”。
在前不久的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有关“油电同权”的话题又双叒被提及。在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看来,当新能源汽车、纯电在市场的占比达50%时,相关部门应该考虑“油电同权”。包括在政府采购、汽车牌照、购车限制、消费补贴等各方面,研究支持新能源车和HEV节能车等多能源方式并行发展。
“油电同权”时机已到?
从上述可知,曾庆洪所建议的“油电同权”,是以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50%为前提条件。前段时间,有关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50%的话题,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甚至给出了提前11年完成国家原定目标的结论。
不可否认,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确超过50%,但这只是4月上半月的数据,属于动态数据,并不具备很强的说服力,只能说明在这一阶段新能源汽车卖得比较好。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来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并未达到50%。
据数据显示,今年4月,新能源汽车在国内零售市场的渗透率为43.7%。同时,根据《2024新能源汽车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含乘用车与商用车)渗透率预计将接近40%。
因此,看似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了50%,但实际上并没有。
“油电同权”急不得
“油电同权”,不仅仅是车企的呼声,也是广大燃油车车主的心声。但就目前而言,“油电同权”还为时尚早。
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还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充电基础设施存在着建设不足、布局不合理、维护不到位等情况,造成了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同时,由于充电不便捷,再加之充电效率远远低于燃油车,进而引发了车主的续航焦虑,担心电量不足,无法到达目的地。
另一方面,大多数新能源车企还没有摆脱亏损,并且随着价格战的加剧,陷入了“越卖越亏”的怪圈。以蔚来汽车为例,今年一季度,公司共实现营收99.09亿元,同比下降7.2%,环比下降42.1%;净亏损51.85亿元,同比增长9.4%;毛利率为4.9%,而2023年四季度为7.5%。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实施“油电同权”,不仅会让新能源汽车失去竞争优势,使其无法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甚至可能出现退步,而且还会让本就捉襟见肘的新能源车企,雪上加霜。
因此,“油电同权”不能操之过急,新能源汽车还需要成长空间,仍需要政策扶持。
纯电车
纯电汽车专业资讯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