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和清朝的争斗,最重要的是对社会精英阶层的争夺。
在这场争夺中,太平天国处于劣势,原因有大概2点:
第一,太平天国诸王的水平较低;第二,太平天国的科举制度太过于荒诞,没有网罗到可用之才。
一
先说第一点,太平天国的诸王的水平,在我看来很可能跟现在的网络喷子水平差不多。
我们看看太平天国是如何“喷“清朝的,这里的喷不是贬义,就是一种动作。他们喷的没有错,但是技巧还需提高。
太平天国在永安(一说在湖南)发布了一篇檄文,正式发帖骂清廷,满篇脏话,但很多话发不出来,我就大概捡能发的翻译一下:
大概就这些内容,有人会说,这写得很好啊,怎么会是喷子呢?
这是因为我删减很多,原文是有很多脏话的,读起来倒挺痛快,感兴趣的可以去搜索《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一搜就有。
按照当时的社会情况,清朝确实很烂,人人都想骂,骂也没有错,但作为太平天国文书来说,这样写就有些过于低级和草率。
文章怎么样,首先得看读者,这篇檄文是给谁看的?
给不识字的老百姓看?还是给读书人看?
显然是给读书人看的,这样的文章能争取到读书人吗?
百姓往往是盲目的,你只要给他口号,给他利益和惩罚,基本上就跟你走了。但精英不好骗啊,你想让他跟随你,就得取得他们的认同。
二
这篇檄文是以杨秀清和萧朝贵的名义发出来的,但当然不是这俩文盲写的,但应该是先被他俩审核过的,所以这篇檄文也代表杨秀清和萧朝贵的品味。
不是说檄文不能说脏话,但脏话只可以作为一两个点缀,不能满篇都是,说明杨、萧二人在文化方面,差不多就是网络喷子的水平(可能还比不上)。
后世的人容易把这俩人的水平神化了,我承认这俩文盲的智商较高,但情商和文化水平一般,以后有机会再具体说说。
在这篇檄文里,他们骂清廷,却没有说出自己的主张;宣传拜上帝教的内容,也很难争取到儒生的认同。
我们反观曾国藩的檄文,就在极力争取儒生的认同,以下是大概意思:
这就是曾国藩的檄文大概内容,条理很清晰,先说太平军的坏处,再说破坏儒教,最后说投奔好处。
这就很能抓住知识分子的认同,这种认同除了价值观的认同,还有利益的认同。
你光宣扬仇恨还不够,老百姓大多还得看看实际的好处。
太平军还发了两篇宣传拜上帝教的文章,估计阅读量更低了。这种文章可能还不如两句口号好使,信上帝,有饭吃。
太平天国拿上帝跟儒家对抗,等于砸知识分子的饭碗,人才匮乏是太平天国一直都有的困境,不是他们不想招贤纳士,举办了十来年的科举,关键没啥用。
下面说说太平军荒诞的科举考试。
三
太平军攻下永安城之后(此说有争议),宣布开科取士,一共录取40人,第一名冯云山,其他还有很多太平军将领被录取。
洪秀全开课考试,录取好兄弟冯云山,这一次科举考试跟玩差不多。
洪秀全吃够了科举的苦,连续4次考秀才都考不上,所以定都南京之后,就开恩大肆扩招,从清朝的三年一次,改为一年4次。
四个王每人生日都要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幸好冯云山、萧朝贵不在了,否则估计得一年6试了。
这也反映出太平天国没有一个核心强势领导,搞攀比,搞平均。
天京事变之后,就每年只在洪秀全生日举行一次考试。
考试内容跟四书五经没关系,主要考圣经相关内容,这就引起读书人的巨大反感,应试者寥寥无几。
最后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拿着鞭子,终于把300个读书人押进考场。结果大家都只写个100来字应付下。
洪秀全很不满意,第二天,又下令再试,限最低500字,外加5首诗。
这次300人几乎全部录取。
太平天国对考生不可谓不好,早晨考完提供饭菜,中午考完给糕饼,下午考完给蜡烛灯油。
在浙江某地,只要你来考试不仅给路费,还给你安排好船,一路管吃管喝;有的地方考完后还给6块大洋,甚至说给20亩田(田后来没给,大家很失望)。
如果有的地方没有考生来考试,那么这个长官就要被撤职,如果有的读书人死活都不去考试咋办?那就罚他挖塘干苦役,甚至还会被鞭抽棍打。
考试录取过程相当轻松,只要你题目别写错,写满300字,别写讥讽太平军词句,全部都录取。
但还总有硬骨头,比如有个书生被逼不得不去参加考试,考试题目是:《四海之内有东王》,他写一首讽刺诗:
四海皆清士,何容鼠跳梁,臣心思北阙,贼竟有东王。
结果竟然被凌迟处死了(《劫余灰录》)。
所以说太平天国到底对读书人好,还是不好呢?说好也有理由,就是给钱给饭,给录取名额;说不好也有理由,不来也得来,主打一个以德服人。
太平天国科举扩招,如同儿戏,严重拉低人才质量。有的地方参加不到一千人,结果录取了800多人。
自始自终,也没听说太平军有什么靠科举录取的人才。考中的大都被安排去写写文书,没有一人担任重任。
还有人传言说太平天国举行过女科举,录取过女状元,这当然是没有的。
参照我前文写太平军女性有多惨,在太平天国中女性地位并没有明显的提升,更不可能参加科举考试了。
无论什么年代人才最贵,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己水平差,就没法吸引人才到来,再加上荒谬的考试,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
我们反观曾国藩的幕僚有近300人,后来被保荐入仕的极多,做到督抚职位的就有11人,三品以上的有几十人,这个智囊团为打下太平天国起到极大的作用。
我不否认百姓的力量,但没人带领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这个牧羊人往往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百姓是土壤,什么土壤结出什么果实。
但我们也不能过于夸大少数人的作用,历史像一条河流,少数人可以让河水加速、停滞,甚至拐弯,但历史长河终究会流向它该去的地方。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
太平天国本身就是个笑话,一场半吊子神棍引发的灾难
用户17xxx82 回复 07-26 16:48
不过他们确实动摇了满清的根基
乌龟飞啊飞
太平天国走西化的宗教政权模式和主流的儒家思想格格不入,所以当时受过教育的精英不可能为其效劳
用户23xxx28 回复 08-25 16:53
说得很棒,他那套理论根本吸引不到儒生
金刚 回复 08-24 23:32
曾国藩就是典型证明
烟草味
反抗奴役者不应被嘲讽
Tree 回复 08-31 01:32
[笑着哭]笑死个人了,太平军还不如满清。同信上帝的老外都不帮他们,可见他们垃圾成什么样
用户91xxx41 回复 08-29 22:35
蠢货
说点什么好呢
太平天国没有形成一套稳定的政治构架,一直处于动荡中。下边的各股势力直接也是互不统属,各自为战。没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很多时候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即使短时间建立了战略优势,不就又会转成劣势。灭亡是必然的。
柒壹安客
太平天国本质上就是一群人大乱斗的内耗啊!作为农民起义类似的政权,内部根本就没有形成统筹力量,反而被洪秀全这种神棍分子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大家都只顾着你争我夺了,哪里能办成事
我朋友 回复 07-26 13:42
中国人不内耗,谁都拿我们没办法!!!
柒壹安客 回复 我朋友 07-26 14:19
总归要放眼看世界,闭关锁国也不是正途,要保持与世界的进步甚至是引领世界的进步,不断自我革命和改革,不然就得被别人用大炮轰开国门嘛![呲牙笑][呲牙笑]从更高维度上讲,自己革命总比被别人入侵搞革命好得多啊!别人来改革我们,又是新的大山,还不如自己当自己的依靠[吃瓜]
Linawu
不要动不动就喷太平天国,没有他们耗尽鞑子的人力物力,中国人只怕现在还穿着僵尸衣服,过着奴隶制社会
用户92xxx51
任何一场革命的胜利,都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加入[笑着哭]。成功的基本都是笼络知识分子所谓民心,失败的基本都是不注重知识分子的,战争是多层面的,战场上角力只是一部分。
用户15xxx39
太平天国诸王都是些文盲半文盲,石达开十几岁就混社会了,按现在的年纪还是个没毕业的初中生,李秀成更小就参军了,他亲口说的原来在舅舅家生活,还能读书,虽然苦点也不会饿死,太平军来了就把所有东西抢光,他们没有活路只能跟着太平军造反,石达开和李秀成可是太平军的高级将帅,很多人都说他们文武双全,其实他们都是些初中生小学生的文化水平,哪里有治国强军的本事,其他将帅更是不如他们,他们对读书人是敌视的,所作所为和土匪无异,如何能夺取天下?读书人也不是傻瓜,看到这个情况完全没有出路,肯定会投效满清以便升官发财。
用户48xxx70 回复 08-30 01:42
左宗棠和石达开的事是编的
金刚 回复 08-24 23:38
造反有理
道的仆人
癌细胞。
嫖圣
呵呵 庙小菩萨多,遍地是大王!成了才是一次灾难,完全不靠谱
酒罢问君三语
其实现在很多所谓的知识分子是看不起草根出身的老板的,但是又不得不在其手下工作,久而久之,心里的不甘无处发泄,就喜欢编排自己老板.懂的都懂.
我和我
我就想问,如果觉得大清不好何不润去美国?打打杀杀有这个必要吗
本初。卟卟
天兄动不动抽人让人受不了
用户48xxx70 回复 08-30 01:43
天父更可怕
只代表个人意见
权力不集中,开始都那么多王太乱了。有本事的人进去了也不好发展的。
麻麻说名字太长的话捉迷藏躲起来会被看到
你怎么知道吸引不到,只是淹没在历史浪潮罢了
你看我有几分像从前
太平天国注定是场闹剧 历史的尘埃罢了
像风一样的浪子
因为买广西社保,没买南京的
江渐月
太平天国也有凌迟呀,这个书生写这讽诗不就是要找死么?
你看我有几分像从前 回复 06-24 23:09
看不惯他们的作风 骨子里的傲气
鱼满舱
牛人不信天父天兄!
天涯没有飘雪
其实说实话,清朝要不是同时被列强压着,估计早就把太平天国灭了
碎梦繁花
本来就是反地主的战争
明天明天就是后天
一堆的王爷,还打个屁的仗
麦华炎
洪秀全还是很有能力的,太平天国虽然失败, 但动摇了清朝根基,
龙城
没有好领导怎么有好发展?
火炮8503
。。
咔塔山
那几个王还不算牛?那代其实只有一种人,名教的人。
吴凡
一旦太平军成事,李秀成陈玉成之流就成牛人了,抬轿文人能在任何人身上发掘出牛点[笑着哭]
大汉神帝
太平天国好几个王水平挺强的啊
偷闲看书
读书人都奉孔子为圣人,但洪秀全却因科举失利而走上了反孔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