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èng jué fán shēng jué
梦觉繁声绝,
lín guāng tòu xī lái
林光透隙来。
kāi mén jīng wū niǎo
开门惊乌鸟,
yú dī duò cāng tái
余滴堕苍苔。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谏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沫水先生。宝元进士,曾历官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退居洛阳,主持编修的《资治通鉴》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宋哲宗时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以文名,诗平实而有兴寄,绝句富有理趣。有《司马文正公集》。

字词注释
晓霁:早晨雨过天晴。
繁声:指雨声。
林光:透过树林的阳光。
乌鸟:乌鹊。
余滴:指树上剩余的雨水。
诗词译文
一梦醒来,觉得那繁密的雨声已经断绝,缕缕晨光从树林的缝隙中透了过来。推开屋门,惊飞了那些乌鸟,树叶上残留的雨水落满了阶前的苍苔。

特色赏析
这首绝句描写林中雨停放晴的晨景,意境清幽。此诗当为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至元丰八年(1085),作者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而闲居洛阳时所作。
这是首写景的小诗。但为人所称道的是联结诗中各个画面的诗人的行止,以及他的心理活动与所闻所见。从“梦觉”而知“晓”,也因“晓”而“梦觉”,有“霁”才有“林光”,也因有“霁”才在听觉上察知“繁声绝”——雨声停了、风声停了。因“繁声绝”“林光透隙”才会“开门”,“乌鸟”本也因“繁声绝”而悠然自得,却因“开门”而受惊,立刻振翅高飞,晃动树枝,于是树枝上残留的雨珠纷纷坠下,恰巧落在苍苔上,一点声音都没有,一切又归于寂静。
由此观之,诗句环环相扣,属连锁反应,并巧妙地把声音、动态、色彩与光线编织在一起,创造出一派安静闲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