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邓文恩,在我28岁的时候,终于踏上了相亲的路子,手里还牵着个8岁的小家伙,名叫小伍,他不是我的亲儿子,却胜似亲人。媒人见了我,那叫一个热情,说:“哎呀,谁家姑娘要是能嫁给他,那可是掉进福窝里了,他可是我们村出了名的大好人!”至于为什么,就得提提小伍的故事了。
小伍这孩子,命苦得很。他母亲是外乡的,嫁到我们村图点彩礼,结果来了没多久就后悔了,一溜烟消失不见,留下小伍和他父亲相依为命。他父亲呢,老实人一个,种地养活他俩,对小伍那是没话说。
可在小伍四岁那年,他父亲在地里干活时,不小心被毒蛇所伤,由于当时医疗条件落后,再加上距离县城医院路途遥远。导致他父亲撒手人寰了,小伍从此变成了孤儿。小伍的爷爷奶奶早没了,俩个伯伯更是甩手掌柜,对孩子不管不顾。小伍有时候饿得肚子咕咕叫,也就在我家门口看看,那眼神,让人看了心里直泛酸。
我呢,也是个苦命人,父母走得早,奶奶独自拉扯我长大,后来在我18岁时,奶奶也走了,家中只剩下我一人,看到小伍的身影,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有回我实在看不下去,便找上小伍的伯伯们理论,他们倒好,一个比一个冷血,说自己家孩子还养不过来呢,哪管得了外人。
我气不打一处来,想着这孩子总得有个依靠,就咬了咬牙,跟小伍说:“小伍,以后你就跟我过吧,我当你叔叔,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小伍虽然懵懵懂懂,但紧紧抓着我的手,那一刻,我就决定要给他一个家。
没办什么正式手续,就是找了村中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见证一下,小伍以后就是我养的,跟他伯伯们没关系,他那俩个伯伯还笑呢,说我家中没人才养个拖油瓶,我才不在乎他们俩人的风言风语,我心中已经打定主意,只要自己有口吃的就不会饿着小伍。
在我们这农村,带孩子的男女想找对象,确实不太容易,更别提我还这么年轻就拖着个孩子了。后来我带着小伍踏上了相亲的路上,媒婆们就跟过年似的,一个接一个往我家跑,门槛都快给踩平了。
媒婆们嘴甜得很,都说:“看这小伙子,心眼儿好,能养别人的娃,那是真有担当!谁家闺女要是跟了他,那可真是掉进福窝里了,以后不用担心被甩!”我听这话,心中五味杂陈,苦笑连连。我收养小伍,纯粹是看他可怜,想给他个家,哪想着能换来什么好处呢?
不过媒婆们这么热情,我也不好意思一直推脱,就硬着头皮去相亲了。每次相亲,我都把小伍带上,心里还是直打鼓,生怕人家姑娘嫌弃。果然,一开始确实有些姑娘面露难色,但听我讲完和小伍的故事后,一个个都竖起了大拇指,说我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慢慢的,我发现有些姑娘不光不介意小伍,还挺喜欢他呢。她们说,找对象看的是人品和责任心,有没有孩子不重要。这话听得我心里热乎乎的,照顾小伍的决心也更坚定了。缘分这东西,说来就来。有次相亲,我遇到了王敏,她人好,心眼儿也善,对小伍更是疼爱有加。我们俩就这么看对眼了,慢慢走到了一起。
最让我惊喜的是小伍,他比我想象中还要懂事。一开始王敏的父母对他有点冷淡,可小伍几句话就把他们哄得乐开了花。他说:“爷爷,婶婶以后肯定能给我添个小弟弟,我来照顾他。”又说:“奶奶,我想学做饭,以后能帮家里分担点。”王敏父母一听这话,心都化了,开始真心接纳小伍了。
其实我心疼小伍,是他那么小就经历了那么多,现在这么懂事,可能是怕我们不要他。看着他这样,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后来,我和王敏结婚了,小伍激动得又哭又笑,说他终于有了真正的家。王敏对小伍比亲生的还亲,我们一家三口过得和和美美。每天晚上,我们围坐在一起吃饭,小伍总是抢着摆碗筷,还跟我们分享一天的趣事。
转眼三年过去,王敏怀孕了,小伍更是勤快得不得了,什么活都抢着干。他说:“婶婶,你现在最重要的是照顾好肚子里的小宝宝,家里的事有我呢!”听到这话,我和王敏心里暖洋洋的,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可小伍这孩子,初中一毕业就跟我说不想念书了,想出去打工。我一听就火了:“胡闹!你不读书能去干嘛?给我老实上学去!”王敏赶紧劝架,她温柔地跟小伍说:“你叔是为你好,念书才能有出息。婶婶没文化,但知道这个道理。”
他静静的站在那里,眼眶微微泛红,轻轻垂下眼帘,那份沉默中藏着太多我看不透的情绪——挣扎、无奈,还有对未来的渴望。我深知,这孩子的心比谁都重,他总想着为我们分担些什么。
我缓缓走近,手轻轻搭在他的肩上,语气尽量温柔而坚定:“小伍,我们家虽然条件有限,但供你读书的钱,叔还是省得出来的。你不读书,外面的世界那么大,你怎么去看,怎么去闯?叔不希望你重复我的老路,你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小伍猛的抬头,泪光在眼眶里打转,他用力点头,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叔,我明白了。我会珍惜机会,好好读书,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小伍以他的勤奋和才华,跨过了高考的门槛,成为了我们村里飞出的金凤凰。那一刻,王敏带着孩子,满心欢喜地为他准备了一桌好菜,庆祝这来之不易的成果。而我,则举杯邀月,心中满是感慨与欣慰。
小伍的成就,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对我们这个家庭最好的回馈。他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毕业后,小伍没有选择回到小山村,而是留在了大城市,他进入了一家知名的公司,凭借着出色的能力和不懈的努力,很快在公司里崭露头角。
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过年过节都会回来看望我和王敏,时常也会往我家中打点钱,小伍说道:“叔叔、婶婶,谢谢你们这么多年的照顾,你们的恩情,我永世难忘。”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变数。就在我们以为一切都将平稳前行时,小伍的那些伯伯们突然找上门来。他们各自的遭遇,如同镜子般映照出当年他们对小伍的冷漠与无情。面对他们的求助,我心中只有冷笑与不屑。
“两位,当年你们如何对待小伍,我记忆犹新。现在你们老了,无人可依,就想起了他?血缘虽在,但情分已尽。”我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他们试图用道德绑架,提及小伍逝去的父亲,企图唤醒我的同情。但我深知,这一切不过是他们自私的借口。我毫不留情地回绝了他们,将他们赶出了家门。
事后,我轻声询问小伍的感受。他沉默片刻后,以超乎年龄的淡然回答:“叔,我不恨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他们选择了放弃我,那就得承担后果。我只是希望,他们能从中学到些什么,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责任与担当。”
小伍的话,让我深感震撼。他的宽容与理智,让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而那些曾经抛弃他的人,或许正经历着他们应得的报应。正如那句老话所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小伍的宽容并没有换来两位伯伯的反思与悔悟,他们或许在离开的那一刻,心中仍存着不甘与怨恨。但我知道,小伍的内心是坚定的,他不会被这些外界的纷扰所动摇。
而我和王敏,看着小伍一步步成长为今天的模样,心中充满了骄傲和欣慰。我们知道,虽然我们无法给予他富足的物质生活,但我们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一份无私的爱,以及一个可以让他自由飞翔的天空。这一切,都足以让他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有爱心的人。
转眼间,我的孩子也长大了,他们从小伍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他们懂得感恩、懂得努力、懂得珍惜。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像小伍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