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人,出身农家,自幼习武,性情刚毅,史书说他是“动静语默,悉超群英”,元至正十三年朱元璋奉郭子兴之命回乡募兵,年仅二十二岁的徐达欣然应召,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加入起义军后徐达相继跟随朱元璋攻克河州新塘、三汊河、阳泉等地,威勇初露,在渡江攻拔采石、太平,进攻集庆的战役中也是作战勇猛,屡立功勋,逐步成为朱元璋手下的得力战将。
徐达参军图
至正十六年,朱元璋自称吴国公,设立了自己的行政机构,同时设立了军事管理机构江南行枢密院,徐达被任命为同佥枢密院事。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部与陈友谅部在鄱阳湖展开激战,徐达率部作为主攻部队首战即大败敌军,为取得决战胜利奠定了基础,最终朱元璋击毙了陈友谅,全歼了其主力,取得了鄱阳湖大战的胜利。在消灭陈友谅集团的战役中徐达身经数十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称吴王后,徐达被任命为左相国,地位在众将之上。
徐达画像
至正二十五年,朱元璋又任命徐达为主帅,率兵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张士诚的老巢平江,张士诚被俘后自缢而死,其势力也被彻底消灭,战后徐达被封为信国公,是此次封赏的最高爵位。在消灭掉陈友谅和张士诚后,朱元璋实力迅速壮大,拥有了北伐元朝的实力,于是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次年在北伐军的节节胜利下朱元璋在应天登基称帝建立了明朝,徐达被封为中书右丞相,同年八月徐达率部攻占了元大都,并于次年正月攻占大同,平定了整个山西,洪武二年朱元璋在应天的鸡鸣山下建立功臣庙,并亲自确定功臣位次,徐达排名第一。
明军北伐路线图
洪武三年正月徐达再度受命为征虏大将军,兵分两路扫荡侵扰明朝北部的元朝残余势力,此次北征迫使元朝势力北撤,明朝北边的防御趋于稳定,当年十一月徐达班师回朝,朱元璋犒赏三军并下诏大封功臣,徐达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为魏国公,岁禄五千石,子孙世袭。
唐伯虎绘制的徐达画像
洪武五年正月,为了进一步打击元军残余势力,徐达再次以征虏大将军的身份率军北伐,此次出兵明军兵分三路,徐达取中路、李文忠取东路、冯胜取西路,各领兵五万出塞,徐达的中路军因孤军深入被扩廓帖木儿的联军在岭北击败,明军死伤万余人,同时李文忠的东路军虽力战破敌但也损失惨重,只有冯胜的西路军在西凉大获全胜,事后徐达因功大并未被过问。之后由于蒙古的军事力量一时难以消灭,明朝对北方的战略由进攻为主转变为防御为主,从此,徐达长期在北平、山西一带练兵备边,镇守北平十余年。洪武十三年胡惟庸伏诛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徐达奉旨回应天议政,此后仍多次出镇北平。洪武十七年,徐达因病回到南京,次年二月病逝,终年五十四岁,朱元璋追封为中山王,谥号武宁,并配享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