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7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11国列强正式签订《辛丑条约》,该条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李鸿章签订条约后就一病不起,病情愈发严重,竟然“呕血碗许”,最终于11月7日在北京去世,享年79岁。
李鸿章是清朝晚期的政治家、外交家,为维护清朝统治鞠躬尽瘁,但是李鸿章死后的名声并不好。
首先,李鸿章代表清廷签订很多不平等条约,清廷共签订20多个不平等赔款割地条约,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李鸿章作为代表签订的,爱国人士将心中愤恨倾泻在他的身上。
其次,李鸿章个人存在贪污行为,他在洋务运动、外交事件中中饱私囊,涉及贪污数额巨大,成为李鸿章一生的污点。
今天,我们结合中外历史资料,梳理分析李鸿章是通过什么方式贪污敛财的,从个人经济角度展示晚清名臣不为人知的一面。
豪情万丈混官场、巨额财产说不清1823年,李鸿章出生在安徽合肥,在兄弟六人中排行第二。在李鸿章20岁时,他的父亲李文安刚好在京城担任刑部侍郎,于是安排李鸿章进京赶考,希望他光宗耀祖。
当时,李鸿章即将离开家乡远赴京城,满怀豪情壮志地写下名句“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年里外欲封侯”,这是李鸿章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期望,相信自己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
从1845年到1847年期间,李鸿章通过乡试成为举人,在会试考场首次名落孙山,第二次才以二甲13名的名次通过考试,最终踏上人生仕途。凭借李鸿章父亲李文安在京城的关系,再加上李鸿章自身“社牛”体质,他很快就在官场上如鱼得水。
当时有人写下“宰相合肥天下瘦”,一语双关暗指李鸿章贪污数额巨大,“合肥”既是李鸿章的籍贯所在地,又指李鸿章贪污钱财肥了自己瘦了天下。
那么,李鸿章到底贪污多少钱呢?
按照容闳的说法,李鸿章死后留给子孙的私人财产超过4000万两白银。李鸿章的财产主要来自于兴办洋务,无论是招商局、电报局,还是通商银行、煤矿,李鸿章都拥有股份,每年从中获利。
此外,李鸿章在全国多个城市还拥有其他生意,比如在上海和南京都有当铺、印号等,这些也为李鸿章提供了不菲的收入。
容闳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留学美国的人,早在1847年就到达美国,那时候的李鸿章刚刚步入仕途。1860年,容闳回到清廷投身洋务运动,并联合曾国藩、李鸿章促成清朝首批赴美留学生。
从容闳的生平主要经历来看,他所说的李鸿章的私产数字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对于李鸿章死后的财产状况,梁启超先生也有相关记载“家资千万”,也就是说,梁启超估算李鸿章的私产也超过千万两白银。此外,梁启超还说到李鸿章的弟兄子侄的私产也有千万之多。
清廷没有对李鸿章进行“秋后算账”,自然也没有他私产的具体数额,但是根据当时容闳、梁启超的估算,李鸿章的私产数额至少在千万两白银以上。
四千万两白银在清朝是什么水平呢?据统计,清朝的北洋水师从1875年创建开始,到1894年甲午战争覆灭,期间共计花费白银3798万两。经过简单对比就可以看出,李鸿章拥有的私产四千万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北洋水师20年间的费用总开支。
值得注意的是,李鸿章的父亲在清廷担任刑部侍郎,享受从二品的工资待遇,对照当时官员级别俸禄可知,李文安每年的俸禄是155两白银,再加上禄米155斛。
李鸿章的祖父李殿华是一位武秀才,很显然,他享受的待遇也并不会太高。综合来说,在李鸿章飞黄腾达之前,他的家族并不能算“土豪”家族,积累的财富也并不会太多。
也就是说,李鸿章的私产基本都是在他为官期间积累起来的,毫无疑问,这个数额是巨大的,如果不是依靠手中权力,很难实现这样的“野蛮积累”。最起码可以说,李鸿章拥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不可能是通过清朝默许的“养廉银”积累起来的。
外交事关国利益、贪污受贿饱私囊在李鸿章的履历中,担任清廷外交职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自从在中法战争之后,慈禧就派李鸿章担任谈判代表,而李鸿章在外交谈判过程中也有贪污行为。下面以清廷与俄国签订“中俄密约”为例。
1895年,清廷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清朝损失了震慑日本的北洋海军。面对咄咄逼人的日本,慈禧想到结盟俄国。因为俄国曾经联合法国、德国对日本施压,最终保住辽东半岛。
慈禧似乎找到挽救清朝的“救命稻草”,企图通过联合俄国限制日本在中国攫取利益,于是清廷的外交策略从“以夷制夷”变成“结交强援”。
由于李鸿章是联合俄国的支持者,慈禧决定在1896年初派钦差使团出访俄国,李鸿章被任命为“钦差头等大臣”。
慈禧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呢?因为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很快将举行加冕典礼,这是绝佳的“示好”时机,如果能够得到俄国沙皇的承诺,“结交强援”的战略目的就达到了。
李鸿章在俄国受到隆重欢迎,似乎并没有冷落这位“弱国外交官”,在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盛典上,李鸿章的名字赫然在首席贺臣中,李鸿章脸上很有面子,甚至对于清朝来说都是光彩的。
此次外交之旅结束后,李鸿章与俄国签订《中俄密约》,密约明确表明清廷和俄国将联合起来对付日本,这是李鸿章此行的目的,算是不虚此行。
但是,《中俄密约》中还有其他内容,俄国承诺“支持中国的完整性”,但却提出要在清朝疆域内“借地修路”,也就是说,俄国要修建一条铁路,从西伯利亚开始,经过黑龙江、吉林,一直到达海参崴,并且要求港口对俄国的军事船只开放。
俄国的这项要求实现了暗藏已久的阴谋,从此之后,俄国实际上控制了清朝东北大片领土。
担负清朝外交使命的李鸿章,难道没有想到将会危害清朝对东北的控制吗?显然不是,原因是李鸿章收取俄国给予的“好处费”。
俄国为了让李鸿章签署条约,特意在华俄道胜银行开设账户,分3期存入300万卢布,全部是给李鸿章的。这件事“受贿”事件有几方面的证据可以相互佐证。
第一,华俄道胜银行的首任董事长乌赫托姆斯基撰写回忆录,其中有篇《对清国的战略胜利》很清晰地记录了俄国向李鸿章账户存款的事,同时还点出当时知情的另外两个人名。
第二,根据沙俄财政部档案显示,李鸿章共计从华俄道胜银行账户中提取170万卢布,并且档案中还附带手续办理记录单证。但是,档案中并没有显示是李鸿章本人提取的,也可能是委派其他人提取的。
华俄道胜银行
第三,李经方是李鸿章的儿子,在《我所知道的李经方》一书中记载,李经方曾说“俄国人不讲信誉,花小钱办大事,父亲为他们挨骂,最后却像是打发叫花子。”因为李鸿章仅从银行账户中提取170万卢布,剩余的钱以各种借口推诿,最终也没能取出来。
第四,李鸿章主导很多次重大外交谈判,比如政治性贷款、租借土地这种类型的,都是事关国家核心利益,但是李鸿章也会在其中受贿。据《清代人物传稿》记载,李鸿章在谈判《中俄旅大租地条约》时,也收下俄国外交官璞科的贿赂,金额是50万卢布。
值得一提的是,行贿在外交事务中非常常见,俄国更擅长使用这样的“招数”。比如俄国曾经向工部左侍郎许景澄,但是被拒绝,许景澄最后将对方送的1万两白银如数上交总理衙门。
综合以上这些证据以及环境,基本可以确定李鸿章从外交事件中受贿。
李鸿章与俾斯麦
李鸿章生平对自己的外交才能非常骄傲,他的确处理过很多的重大事件,比如在马关条约签订谈判过程中,李鸿章针锋相对,本着“争取一分,就少一分危害”的精神进行艰难谈判,全力维护清朝的利益。
还有另一个奇怪的现象,李鸿章虽然极力争取利益,但是很多侵略中国的列强都希望李鸿章是谈判代表,甚至点名要求李鸿章前来谈判,也许李鸿章容易收受贿赂就是其中原因之一。
结语梁启超先生曾评价李鸿章“誉之者千万,毁之者亦千万”。
的确如此,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是清朝羸弱的国家实力影响李鸿章的发挥,属于迫不得已的行为。但是,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李鸿章因为收受他国贿赂出卖国家利益,这种行为是坚决不能容忍的,可以判定为清王朝的内奸、民族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