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女总理英拉被推翻说起:那场政变改变了泰国历史走向

历史有小狼 2025-01-19 17:48:41

有时候,一件事情的发生蕴含了巨大的能量,这股能量甚至可以改变方向,促使开辟新的一条道路。就如同英拉被推翻后,民主陷入了僵局,泰国政治则由军人政府执政掌权......

被推入局——当上总理

2001年2月9日他信被选举成为总理,此后一直连任了4年。直到2006年9月19日,泰国军方发动政变,他信被迫下台,但此结果并不是故事的结局。2008年,他信被泰国当局通缉,为了躲避,他只好流亡海外。

作为他信的妹妹英拉,从一开始便没有打算从政。大学毕业后,她便进入了西那瓦家族企业中工作,当一名小小的销售员,在不断地职业磨炼中,英拉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职位也不断的在变化。

当他信成为泰国总理时,英拉已经是家族企业AIS电信公司总裁。他信下台,流亡海外时,她正担任SC地产公司总裁。当英拉在商界混的如鱼得水,如日中天时,泰国政治依旧混乱。

他信下台后,军队和一些商人领袖建立了一个以民主党为首的新联合政府,阿披实·威察集瓦成了新的总理。阿披实政府为了消除他信影响,给了国内安全行动指挥部10亿泰铢,要求他们对于他信运动进行镇压。

没有想到,这反而引起了群众运动。2007年7月7日,反独裁民主联盟成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抗议政变,反对他信的下台。2008年7月,沙马政府推出电视节目《今日真相》来对抗颂提·林通恭在人民民主联盟集会舞台上的节目转播。

三位主持人都穿着红衫制服,恰逢政变以来,有一部分抗议者身着红衫,于是,从这一刻开始,红衫成为了一种标志,象征着泰爱泰党和人民力量党等他信派政党。

2008年年底,红衫军在体育场举行了大规模的集会,参与者主要是北部和东北部的进城务工人员,曼谷的出租车和摩的司机以及越来越多的学者、活动家和城市职业人群,他们宣称捍卫民主。

与此同时,出现了一批身着黄衫的人,他们宣称保皇派,捍卫君主。两种颜色的人不断进行集会对抗,导致摩擦冲突不断增多。2009年3月,反独裁联盟在政府大楼外搭建了长期的抗议营地,要求政府下台并立即进行选举。

此时他信也在不断远程的鼓励民众,继续坚持抵抗政府。在他信的远程指挥下,红衫军转变了策略,离开了政府机关,转而占领了曼谷商业中心地段和交通要道,严重影响了大量民众的生活,导致许多商户根本无法营业。

政府看着这样的情况,不得不出面与红衫军领袖展开谈判。经过了数次谈判,双方的意见依旧没能达成一致。

4月6日,红衫军和军警之间的冲突升级,双方开始不断使用手榴弹、催泪瓦斯等爆炸武器,搞得曼谷时不时就火光四射,烟雾弥漫,一片混乱。

4月10日,阿披实命令军队驱散红衫军,在驱散过程中造成了24人死亡800余人受伤。4月22日,曼谷街头发生5起手榴弹爆炸案,3人死亡,70余人受伤。阿披实政府与红衫军再次谈判无果,便下令军队镇压示威者。

此后一个多月,军方多次使用暴力手段武力镇压示威民众,不少人因此死亡、受伤。5月19日,红衫军领袖为了保护普通民众,主动向警方自首,表示愿意解散示威活动。

红衫军民众散去后,阿披实政府并没有讨到好,反而饱受国际社会批评。2011年5月,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阿披实只能提前解散政府,重新举行大选。这一次大选,亲他信的草根阶级终于可以再次通过选票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

作为他信的妹妹,英拉被泰党推出当候选人,在形象加持下,她成为了泰国第一位女总理。

身在其位——履其职责

英拉上台后,觉得自己既然当上了总理,那便要身在其位,履其职责。她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泰国各政权可以达成和解,维护泰国社会的稳定,同时,她也坚定的认为女性性别并不是工作的障碍,反而是一种优势,因为她比很多男同胞更有耐心,更容易促进和解。

英拉首届内阁36名成员中有27名来自泰党,基本把控了政府的行政权力,2012年,前泰爱泰党解散后被禁止参政5年的执行委员纷纷回归政坛,在这些人的支持下,英拉的权利和政策得以落实。

对于之前的阿披实政府,英拉表示自己是不会进行报复的,并且还会保留阿披实政府设立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确保其独立和中立的立场,调查2010年3-5月镇压红衫军流血冲突的真相。

当上总理后的英拉开始忙了起来,桌子上堆叠着文件夹等着她处理。英拉拿起来,看了看,文件夹里面是一项补偿方案,关于2006-2010年因政治冲突受到伤害的民众提供总计20亿泰铢的补偿。英拉觉得方案很合理,便批准了。

同时,为了确保不会再一次出现街头暴动,便安抚了红黄两派的情绪。关于军方的关系,英拉很是重视,她并没有像哥哥他信一样过多的干涉军方运作,而是对当时的陆军司令巴育·占奥查保持尊敬,积极协调政府与军方的关系。

她的态度得到了巴育的认可,表示新政府和军方能够保持良好的关系。

在英拉的执政下,泰国社会相对稳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执政经验不足的英拉政府也开始暴露出许多问题。

政策失误——借机推翻

太过柔和、妥协,没有雷厉风行的手段,终究还是行不通。英拉总是想着平衡各方利益,故而频频的进行内阁改组,但这事情本身就是吃力不讨好,再加上她还要时刻面对来自反对党的攻击,在两者的催化下,英拉执政开始不稳。

2013年,她推动的大米典押政策被爆出造成1360亿泰铢的财政损失。英拉体恤泰国农民的辛苦,便想着以高于市场水平的价格从农民手中购买稻谷,让农民的生活可以过得好一些。至于稻谷,英拉想着可以统一调控后出口到其他国家,便出台了这一项政策。

没有想到的是当时国际米价低迷,泰国政府收来的高价稻米难以卖出,只能积压在仓库中生虫发霉。米卖不出去,政府便无法及时向农民支付典押款。在这样的情况下,泰党的传统“票仓”泰国东北部和北部出现了农民示威游行。

除此之外,典米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还出现了大量贪腐问题......英拉政府由此收到广泛的批评,此时的英拉政府摇摇欲坠,信服力直线下降。

这只是英拉下台的导火索,真正的原因还是她哥哥他信的问题。2012年起,为泰党便开始推动和解法案,试图对2005年9月15日至2011年5月10日期间所有政治相关的违法犯罪行为予以赦免。

这个法案的重点在于如果实行,那么他信便可以被赦免,使其回国继续参政变为可能。这直接触及到了反对派的底线,当即有数千人包围了国会表示抗议。面对这么多人的反对,国会不得不无限期推迟审议该法案。

2013年,英拉典米政策失误,又在国会再次推动这一“大赦法案”,民主党怒了,直接指责英拉是他信的代言人,并亲自下场开始组织反政府集会,参会人员多为之前的黄衫军,事情由此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2013年11月25日,民主党的数万名支持者占领了财政部和外交部,要求英拉下台。面对这些反对,英拉不希望重蹈覆辙,便坚决宣称不会借助军方力量暴力驱散示威民众。民主党在国会对英拉的弹劾并没有成功,但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

民主党看国会起不了作用,便开始扩大示威活动,在民主党议员以及前总理阿披实的带领下,5个政府部门被迫关闭。作为英拉的支持者,看到此情形,也开始身着红山赶往曼谷,企图捍卫民选政府,与黄衫军对垒。

12月1日,红衫军在曼谷国家体育场内安营扎寨,很快便与黄衫军在兰甘亨大学的集会现场发生冲突,枪声突起,周围人四处躲闪,现场一片混乱,最终造成了5人死亡,54人受伤......面对不断升级的事态,英拉表示愿意谈判,甚至可以辞职或者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民主党和反政府示威领袖并不同意这一方案,他们清楚的知道众议院受到泰党把控,哪怕英拉辞职重选,人选依旧还会是英拉。于是他们强烈要求建立人民委员会来推选新总理,组建临时政府。

在各种压力的胁迫下,英拉还是宣布解散国会下议院。2014年,在两方对峙下,泰国宪法法院出声了,判决解除了英拉的总理职位,自此,英拉政府被推翻。

政局改变——民主艰难

后续在2014年5月31日,泰国陆军司令巴育提出和解、修宪、选举的民主进程“三步走方案”,军队开始介入政治。

2015年8月21日,巴育在议会全票当选临时总理,同时兼任陆军司令、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主席以及国家能源政策委员会主任,成为了泰国过去20多年来权力最大的总理。

9月6日,新宪法起草案进行投票,但被否决了。因为其核心内容:允许非内阁成员担任总理、参议员大多数由任命而非选举产生,包括设立“国家改革及和解战略委员会”,并给予其巨大的权利,表示内乱,军人所代表的这个委员会有权代替民选政府执政......这一切都与民主相反。

军方之外的朝野各大派别反对这核心内容,质疑巴育政府还政于民的诚意,指控军方妄图永远掌控政局。

新建立的巴育政府确实准备长期执政,意图建立一套新的执政体系,打破泰国文人政府争斗不休的怪圈,希望从体制上改革泰国体制......民主艰难。

一件事情的发生所蕴含的能量导致走向改变,有时候真的是预料不到的。

参考资料:

《泰国史话·当代泰国的政治困境》

赵姝岚《东南亚报告2015-2016·泰国:选举再推迟,经济复苏艰难》

《泰国常识·泰国唯一的女总理是谁?》2017

《泰国史:第三版·泰爱泰、2006政变、红衫军》

0 阅读:37
历史有小狼

历史有小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