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绿流
海瑞的《治安疏》,让嘉靖认为是裕王指使的逼宫,狂怒发难,矛头直指内阁首辅。首辅徐阶的弟子赵贞吉站了出来,不粘锅难得一见的高光时刻,辩论教科书。
毕竟是理学名臣,没有给王阳明丢脸。面无波澜几句话把道长逼得气血上涌下不来台,修仙几十年的道行灰飞烟灭。发疯到魔怔。文的不行,只能来武的,道长一个阴招,抓海瑞进诏狱,让赵贞吉来审理。发动清流斗清流。
嘉靖:“你一个,赵贞吉一个,刑部一个,都察院一个,大理寺一个,提刑司一个,镇抚司一个……”说着他眼睛发直在那里想着:“朝天观一个……玄都观一个……去查那个海瑞,去查他的同党……”朝天观和玄都观都说上了,这岂不是疯话?这次不只是陈洪,连赵贞吉和黄锦都看出了嘉靖的异样,三双眼睛也都跟着他直了。
上疏之前,海瑞已经准备好棺材,好友李时珍此时已将海母、海妻送到南京卿芸号织染坊高翰文、芸娘处。顺带提一句,高翰文被迫弃文从商,有李妃在背后支持,成为棉纺织业富商,等到将来隆庆万历朝,他就是新时代的沈一石。海瑞是死谏。
在诏狱,赵贞吉审问海瑞,海瑞没有牵扯任何人,一身正气,深深震撼到赵贞吉。为善去恶是良知。
另一边,裕王表态:此人竟敢如此狂悖辱骂父皇,作为儿子我必杀此人!可作为列祖列宗的子孙,我若能继承大统必重用此人!嘉靖气不过啊,亲自暗访诏狱, 海瑞直言以对。上次奏疏差点气晕,这次面对面直接气吐血。自己审完,还要三法司会审,赵贞吉审不出个所以然,还丢了面子。海瑞有理有据,张口就是大明律和圣人言。嘉靖要徐阶召集都察院、翰林院、国子监那些饱读圣人之书的人,一起审他。“要他把骂朕和骂群臣的那些话一个字一个字嚼碎了都吞回去!”这一次,被海瑞骂得流鼻血。非要群臣给海瑞定罪,又用“明月”作为暗号暗示裕王。张神童猜出三法司可将海瑞定为死刑,将王用汲判流刑。呈奏皇上。皇上不批,海瑞便能不死。海瑞不死,王用汲便也能减罪。坏人大臣做,好人皇上做。于是以儿子辱骂父亲大不敬的罪名判了绞刑,秋后处决。
海母执意带着怀孕七个月的海妻回海南,海妻却死在雷州。内阁将产十万匹棉布的喜讯和海妻的死讯同时上报,意在使嘉靖改变秋决海瑞的主意。徐阶,内阁和南直隶、广东竟如此上下默契,人心向背昭然若见。嘉靖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孤立,这使他难受,也使他万难接受。此刻他的身体也日薄西山了。故意让腿脚不便的黄锦步行传旨勾诀,借着错过午时三刻这个“天意”,放海瑞一码,这正是当年海瑞救下齐大柱的办法。可见嘉靖内心还是被海瑞触动了。嘉靖的故事已经接近尾声,大明的故事还将继续。高翰文告诉裕王这一批棉布在徐阶家人为主的豪绅干涉下,收入六成归田主和棉商,三成归朝廷,才一成给百姓。百姓负担如此之重,为日后张居正变法埋下伏笔。
高翰文不愿意成为下一个沈一石,不代表徐阶不想成为下一个严嵩。嘉靖之后,经过短暂的隆庆朝,便是万历,张居正死后,万历三十年不上朝。从下到下,每一类人的下一代都将重复上一代的悲剧,海瑞救不了,张居正也救不了。
以前看《大明王朝》,是不喜欢海瑞这个人物的,事母至孝而苛待妻女,事国尽忠而不讲求实用。但这一次看,海瑞一出场就想哭。嘉靖与海瑞,嘉靖至阴,躲在道家帷幕之后,操纵百官,无为而无所不为;海瑞至阳,站在烈日与暴雨之中,护卫道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好在,除了官家的历史,还有人民心中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