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集团董事长,假扮农民工去工地上班,不料第一天就险被开除

梅梅评历史 2023-06-28 08:07:00

“每次说你的时候,你都回答的挺好的,你做,就做的不好,这次要是再做的慢了,明天我就不要你来上班了”。

2018年,贵州望谟,一个身量瘦小的包工头,指着地上一个白白胖胖的农民工大声叱喝。

农民工汗流浃背,满脸通红,只能连连道歉,一再表示自己会再用点心,一定会做到工头满意为止。

谁能想到,这个差点被开除的农民工,实际的身份,竟是一位身价百亿的大老板。

一个不差钱的老板,为什么会去工地上当农民工?

他做农民工,一定会做的很好吗?

一、一次特别的体验

王均金,1969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下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镇——大渔镇。

如果不是改革开放,王均金或许会和他的祖辈、父辈一样,一辈子都在家乡以捕鱼为生。

1992年,王均金和哥哥王均瑶、弟弟王均豪,在跑了几年的业务后,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他们拿出全部身家,成立了我国第一家民营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实业有限公司,王均金则担任这家公司的总经理。

弟兄三人对包机市场判断地非常准确,这年年底,公司就实现了盈利。

1999年,王均金弟兄三人又成立了均瑶集团,并将公司从温州,搬到了“魔都”上海。

2004年,哥哥王均瑶英年早逝后,年仅35岁的王均金,挑起大梁,出任均瑶集团董事长。

在王均金的带领下,均瑶集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他不仅一手筹建了上海吉祥航空,还用了不到9年的时间,将它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航空,变成了国内知名的航空公司!

这之后,均瑶集团名下的吉祥航空、爱建集团和均瑶健康先后成功上市,王均金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达到了110亿人民币!

2018年,王均金被评为“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之一,就在这时,王均金收到了央视的一个栏目邀请。

按照《城市梦想》节目组的要求,王均金要化身为一个年龄45岁的工地泥瓦匠,前往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望谟县,体验为期三天的农民工生活。

由于王均金一直在关注“农民工”这个群体,所以他立即推掉手头上的工作,很爽快地接受了节目组的邀请。

节目开机那天,王均金脱下笔挺的西装,换上了廉价的胶鞋和T恤,带着泥瓦匠工具和200元生活费,踏上了前往贵州的长途客车。

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身家百亿的企业家王均金,而是为讨生活,在各个工地上四处奔波的农民工“王兵”。

二、出乎意料的挑战

早在出发之前,王均金就信心满满地给自己定了目标:“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生产力,期待我也能学一门手艺回来。”

可到了地方,他才发现,工地上的活计,并不像他想象中那么简单。

负责带他的人,是一位名叫“何兴平”的布依族老师傅,说是“老师傅”,其实何兴平也才51岁,比王均金仅大了2岁而已。

只是常年在外劳作,何师傅脸上掩盖不住的沧桑和岁月的痕迹,乍看之下,二人倒真像是差一辈的“师徒”。

见到“王兵”的第一眼,何兴平就心里直打鼓:

这人长得白白胖胖、斯斯文文,还带副眼镜,看着像是念书的,能跟着干好活吗?

看出了何师傅的顾虑,王均金赶紧解释说,自己之前是在浙江做生意的,谁知经营不善,不仅亏了本,还欠了别人一屁股债,这才选择出来打工还债。

“都不容易啊!”何师傅叹息一声,他决定好好教徒弟,好让他尽快上手,多挣点钱。

他们干的第一个活,是运沙子。

王均金需要辅助何师傅把沙子装到手推车里,然后再合力运送到施工的地方。

按照施工进度,师徒俩人,必须要在1个小时内运送20车沙子,这也意味着,他们要往返推车40余次,弯腰铲沙1000次左右。

在工地上,这是一项纯粹的体力劳动,虽然何师傅尽量帮着徒弟,可没过多久,王均金就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了。

他开玩笑地说:“这样的活,我如果做一个月,那减肥什么的都不用做,身材肯定跟何师傅一样了!”

运完沙子,师徒二人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又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到施工楼顶绑扎钢筋。

这次他们需要在2个小时内,绑扎好2000根钢筋。

何师傅在教给了王均金基本的操作要领后,俩人就开始分头干了。

两个小时后,工头过来检查进度,看到王兵只绑了600根钢筋,而且宽度不一,顿时就火了:“你看看你绑的钢筋,做的不好的地方,一会还得再重新返工!”

见徒弟挨了批,何师傅心里也不是滋味,赶紧出来打圆场:“他是新手,第一次干成这样已经很好了,而且王兵做事很用心、很卖力,你看看他整个后背都被汗浸湿了。”

工头见状,便也不再说什么了。

绑完钢筋,师傅俩有十来分钟的休息时间,何师傅就带着王兵来到了一个“临时休息点”。

说是“休息点”,其实就是在施工的房间内,用几块砖、一块木板、一张凉席搭成的床。

看到如此简陋的条件,王兵有点诧异,他本想和师傅多聊几句,但二人实在太累了,不一会功夫,“休息点”就传出了打齁声。

短暂的休息结束后,王均金师徒又被叫去给房间铺地砖。

铺地砖跟铲沙子不同,这是项技术活。

往地砖上抹水泥的时候,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抹完水泥,还得用工具将水泥面抹平。

王兵很用心地做了几次,但都达不到工头的要求,不是水泥抹多了,就是水泥面没抹平,要么就是进度有点慢。

工头没忍住发了脾气:“每次说你的时候,你都回答的挺好的,你做,就做的不好,这次要是再做的慢了,明天我就不要你来上班了”。

上班第一天就要被开除?

见徒弟马上工作不保,何师傅又一次站出来,替徒弟求了情、解了围。

就这么在辛苦、劳累、责骂中,连续工作了10 多个小时,王兵终于艰难地完成了任务。

准备回家的时候,王均金向何师傅打听起了工资,这时,他才知道,一个农民工即便累死累活、全天无休,一天也就只能赚到140——170块钱。

从小到大,我们就被教育一句话:懒惰使人贫穷,勤奋使人致富。

可王均金的所见所闻,刷新了我们对这句话的认知。

像何兴平这样的农民工,在工地上明明做着最脏、最累的活,一天到头,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可他们却只拿着最低的工资,只勉强够解决一家人的温饱。

是他们不够用心吗?

是他们不够勤奋吗?

很显然,都不是。

三、苦难的家庭

带着满腹的疑问,王均金跟着何师傅,骑着破旧的摩托车走了40多分钟,才来到了他的老家——位于大山深处的洛朗村。

他们到家时,天色已完全黑了下来。

何家七口人正围在门口剥玉米,何师傅家有三个孩子,除了大女儿已毕业,在县城做协警外,另外一儿一女还在上学。

除了要负担儿女们的学费外,何师傅还要照顾年迈的老母亲和常年生病、需要打针治疗的二姐。

二姐的医疗费每个月需要300元左右,这十来年下来,何师傅已经花掉八万多块了,可二姐的病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

家里开支大、人口多,可能挣钱、能贴补到家里的,只有何师傅一个。

妻子在山上种地,每年的收成连一家人的口粮都不够,大女儿虽说已经上班了,但一个月只有1000多块钱的工资,这点钱,养活自己已属勉强,更别提贴补家里了。

王均金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民工的不易,贫困家庭的不易,他在心里默默盘算着,该怎么帮助这无助的一家人。

第二天,何师傅又带着徒弟去村里上工了,在砌墙时,何师傅接到大女儿的电话,二姐又发病住院了,但钱不够。

何师傅只得赶紧放下手头的工作,带上家里所有的钱,赶往医院,可交钱的时候,他发现,还是不够。

怎么办?

何师傅坐在走廊上,眉头深锁:看来只能把家里唯一的一头猪给卖了,尽管明知道这时候卖不了一个好价钱。

这一切,王均金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帮何师傅度过眼下的难关,他和猪贩子讨价还价,终于让猪贩子松了口,一斤猪多卖出5毛钱。

他还主动提出,要帮何师傅到后山上收板栗,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

东拼西凑过后,终于凑够了何家的医疗费,王均金的三天“农民工”体验时间也到了。

王均金“收获满满”,他说:“你想真正了解农民工,就要去体验他们的经历和所思所想,这三天对我来说,是一种修炼。”

除此之外,王均金对何师傅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在做工时,何师傅一直在力所能及地帮助自己这个徒弟,到了家里,何师傅也倾尽所有地照顾他,“何师傅真的是把我当兄弟。”

临分别之前,王均金用身上仅有的200块钱,给何师傅家人买了篮球、保温杯等礼物。

而何师傅则将布依族最亲密的赠礼——自家手工纺织的头巾和衣服,以及特产板栗送给了王均金,“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

四、难得的贵人

一天傍晚,王均金问何师傅:你的愿望是什么?

何师傅一边剥着玉米,一边望着远方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好好干活,多赚点钱,让子女读书,二姐的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一家人能过上好日子。”

说这话时,大概连何师傅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愿望会实现的这么快。

回到上海后,王均金就安排均瑶集团开启了新的扶贫计划。

没多久,何师傅一家就受邀来到了上海,当在宽阔明亮的办公室里,再次见到西装革履的徒弟时,何师傅一下明白过来:

自己的这个徒弟,原来这么厉害!

离开村子前,王均金就暗暗发誓:“既然帮就要帮到底,我会帮助何师傅,和像何师傅一样的洛朗村人走出困境,我还会再去这个村子的。”

说到做到,王均金不仅帮何师傅的二姐联系了上海的一家医院,还承担了她所有的医疗费;

他还向何师傅的大女儿发出了进修通知书,希望她能走出大山,到大城市多学点知识,以后能取得一番成就;

除此之外,他还在贵州打造了万亩板栗示范园,同时聘请何师傅的家人担任管理员。

如今,何师傅不仅掌握了规范的板栗种植技术,成了当地有名的“种植专家”,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越来越多农户的加入,“望谟板栗”,已成了贵州望谟的一项支柱产业、一张美丽名片。

总结:

何兴平是幸运的,他幸运的遇到了一个,能改变他甚至全家人命运的“贵人”。

但,不是谁都可以像何兴平这样,遇到像王均金这样的贵人。

对很多农民工来说,“贫穷”就像一座大山一样,牢牢压在肩上、心上,让人丝毫动弹不得、喘息不得。

他们不是不够努力,不是不够勤奋,有时候,恰恰是长年累月的“勤奋”,造就了他们一代又一代的贫穷。

有人说:“做这些工作的人根本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做其他事了。”

这句话,我深以为然。

金钱的匮乏,会让穷人更加短视,更加重视眼前的得失,而不会对未来,做长远的谋划。

拿文中的何师傅来说,他的大女儿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曾提出要走出大山、到外地打工。

可何师傅担心大女儿走了,他一个人照顾不过来家里,死活也不同意。

对一个正值奋斗年纪的女孩来说,不管是为了家庭,还是为了自己,走出去,都比留在县城当协警好。

可何师傅走不出眼前的困境,他以为把大女儿留在身边,就可以让这个家庭轻松些,让自己身上的单子不那么重些。

如果没有遇到王均金,我们可以想象,何师傅的这种想法,只会让这个家庭越来越贫困。

因为他会变老,会有朝一日再也干不动工地上的活,儿女们如果没有安身立命的本事,一旦成家,又怎么反哺家里呢?

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

任何人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一定要先从认知和眼界上多下功夫。

0 阅读:0
梅梅评历史

梅梅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